鄭肖嵐 王小龍
【摘 要】隨著現代化建設的逐漸推進,可持續發展理念已經逐漸深入各行業中,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工作是促進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下,其成為重要的研究內容。基于此,論文重點對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建議,以促進社會與環境的和諧發展。
【Abstract】Wit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gradually penetrated into various industries and has had a great impact. Hydro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 work is an important field to promote our soci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content.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blems of hydro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 work,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o as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相關研究
【Keywords】sustainable development;hydrogeology;environmental geology;related research
【中圖分類號】P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8)05-0109-02
1 引言
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往往會以自然環境為代價,人的行為在改變世界的同時,也造成了地表條件的改變和資源結構的改變,給未來發展帶來很多不確定因素,其中水文地質和環境地質的變化就是重要體現。如何科學發展,打造生態樂園成為人們日益思考的問題。當前社會,可持續發展理念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中。基于此,本研究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下,對當前水文和環境地質發展中的相關問題展開了研究,并重點對水文地質工作和環境地質工作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結合的建議進行了深入分析。本文的研究,不僅對于人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水文和環境地質監管能力的完善更具有現實性指導意義。
2 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水文與環境地質工作的意義
人類文明的推進離不開健康的自然環境,而良好的自然環境對于人的發展、社會的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人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由于主觀能動性的增強等,難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乃至重大破壞。其中以水文和環境地質的問題最為突出,而這兩點工作是否能夠抓好也反作用于人類生活。從事水文地質和環境地質工作的相關部門,應把環境效益放在重要位置,從而更加合理地進行相關建設。在保證生態和經濟效益的同時,這一良好的理念會更加深刻地為人們利用和改造水文地質和環境提供引導。在目標制定上也會尊重自然效益,在保持目光長遠的基礎上,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行合理塑造。總而言之,在可持續發展指導思想的作用下,其能夠進一步增強相關部門對水文地質和環境地質工作的認知,同時也有利于優化社會結構、環境結構,更能夠對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產生深遠影響和重要意義[1]。
3 當前水文與環境地質工作問題
3.1水文地質工作問題
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為水文和地質工作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條件,但同時在工作中由于認識不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也會導致不合理開發改造,進而對地質造成嚴重破壞。這主要是由于水文地質本身存在復雜性,除了可見的地表水文之外,地下水文的走向和結構更加復雜,這要求在地質工作中應對地表巖層及淺層地下水的分析工作給予高度的關注和重視。與此同時,由于地質工作技術或手段的復雜性,以及缺乏實地考察等,其也會影響到水文地質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如缺乏實地分析和相關數據參考,進而導致難以全面掌握地質特點和規律,更難以掌握水文地質的具體狀況。另外,對于已經開發或利用的水文沒有做到及時的監管和保護工作,這也會導致諸多的危害,不僅會導致使用后沒有足夠的地下水文進行回填支撐,進而造成地下水位抬升或下沉,還會導致地質的惡化,對人們生產生活和生態植被環境發展造成諸多隱患和負面影響,也會導致土地出現松弛,進而導致固水、固風以及固沙的能力下降、供給養分能力下降,鹽堿、土地鈣化等現象出現,更會導致自然、農業、經濟發展滯緩,進而造成土地資源的大量污染和浪費。
3.2 環境地質工作現狀
我國地處亞歐大陸板塊,沿海及內陸南北和東西縱深跨度大,山脈盆地和平原眾多分布不均,海拔高低和氣候的不同,呈現出復雜的地質地貌,且在客觀上就使環境地質工作存在較高的的難度。我國地質分界典型且明顯,喀斯特地貌、黃土地質、紅土地質、和黑土特征明顯不同,水文資源分布的不同也讓環境地質產生自然局限對社會發展造成制約。由于人的高度發展或人為活動影響,地質環境中重金屬含量過高污染嚴重,且深入地表深層從而對未來的地質環境利用價值和生活安全帶來威脅,通過自然生態的循環作用其影響范圍會越來越大,對人的生活和發展產生不利影響,例如內蒙古地區沙漠化侵蝕現象。再如青藏新疆及陜甘寧地帶,由于受自然山脈海拔和距海洋較遠的影響,地質環境較差、降水少,環境自身對于負面因素的良好消化循環系統薄弱。加上人為活動產生了水土流失情況,不僅對環境地質造成了負面影響,也對流經此處的水文造成含沙量過大的危害,其中以黃河最為明顯,造成土地和養分流失的同時河床泥沙的堆積對碼頭建設和航運規模及經濟價值帶來損害,同時防汛和加強植被養護防沙的工作對下游城市發展也帶來諸多不便和壓力[2]。
4 可持續發展理念與水文環境地質工作的相關運用結合
水文和地質環境工作中首先要有正確認識,要理解并掌握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和核心,不僅如此,還應按照協調統一的發展標準展開工作,并在科學合理利用資源的基礎上,進行開發。基于此,水文及環境的地質工作應重點從以下兩方面著手進行完善。
4.1 正確認識可持續發展觀念的要求
在進行水文環境地質等工作時,要充分將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作為工作開展的標準和依據。在工作開展前,要對所涉及的水文環境等工作有系統化的分析和足夠的信息掌握,要對以往所收集到的水文及環境資料辯證分析和提取其中有用的內容,改善和優化工作方式方法。也就是說,應有大局意識,并做到全局綜合分析,以促使實際工作符合自然規律和科學規律。開展工作時,要進行足夠的實地考察,并加強對樣本實驗數據的分析,并通過與當地專業研究人員進行信息交流,以更好地掌握相關信息。另外,還應積極與氣象環境部門展開合作,以進一步探究地表及地下水文的發展規律和生態更新周期,從而做到對地質巖層成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在勘探時,要根據實際需要科學地采用高效的設備和先進的手段,降低機械設備的功耗,減少對水文和環境污染,保證對需要進行人為截流和改造的地質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開展工作后,要始終按照人與自然相和諧的原則,保證水文系統和環境更能夠為人民服務,滿足人的日常需求,并做好后續的管理工作。
4.2 依托多學科合作發展
水文、環境的地質工作是需要多學科共同努力和結合完成的一項具體工作,這就要求結合大氣學、氣象學、環境學、地質災害等學科的相關理論和經驗。比如應用土壤水源進行水文研究工作時,要與氣象和農業部門進行信息交流和相互配合,對于開采灌溉后地下水位是否能夠及時回填,就要與氣象部門進行確認,這要根據開墾時期的降水量來確定,必要時可借助人工降水等手段進行輔助[3]。對環境地質工作而言,需要與環境部門進行工作的配合,對于相應開采和利用如何降低環境影響,符合人類發展對于環境的要求,就需要與環境部門達成一致共識。由此可見水文和地質環境的相關工作是需要進行科學整合、協同發展的工作,對于保證工作質量有重要作用。
5 結論
在水文地質工作和環境地質工作中融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并在該理念指導下展開工作,是現階段乃至未來的重點。通過本文的研究,為更好地促進可持續發展理念與水文地質工作和環境地質工作的融合,應正確認識可持續發展觀念的要求,同時還應注重與多學科、多領域的合作。
【參考文獻】
【1】王菲菲.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工作思考[J].民營科技,2016,12(07):244.
【2】周欣榮.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的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工作[J].黑龍江科學,2016,7(13):150-151.
【3】覃衛華.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的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工作[J].科技創新導報,2017,14(18):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