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瑩
剖宮產適用證較廣, 其部分產婦選擇剖宮產的主要原因為減輕分娩時疼痛感, 為了達到鎮痛效果還需合理選擇麻醉方式[1]。早期常實施硬膜外麻醉, 其雖具有操作簡單、價格低廉等優勢, 但阻滯效果不完善, 且肌肉松弛欠理想, 因此不可作為首選麻醉方式, 近年來,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 腰-硬聯合麻醉開始廣泛推廣于臨床, 其能夠彌補傳統硬膜外麻醉不足之處, 且在治療過程中選用鹽酸羅哌卡因藥物, 能夠發揮感覺分離阻滯、運動神經阻滯、毒性小、作用時間長等優勢, 但隨著相關報道增多, 可發現使用鹽酸羅哌卡因不同劑量可達到不同麻醉效果[2]。而本文旨在探討對剖宮產產婦實施不同劑量鹽酸羅哌卡因麻醉的價值性,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3日~2017年6月23日本院剖宮產產婦100例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信封隨機分組模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0例。入選標準:①產婦均存在剖宮產適應證, 包括胎位異常、胎兒宮內窘迫、頭盆不對稱、耐痛性較差產婦等;②產婦均無麻醉藥物禁忌證和過敏史;③產婦均自愿加入本次實驗;④產婦均無先天性畸形和前置胎盤現象;⑤產婦均無嚴重臟器功能受損現象。觀察組產婦平均年齡(26.85±2.41)歲, 平均體重(55.78±5.46)kg,平均孕周(38.48±2.44)周。對照組產婦平均年齡(26.16±2.89)歲, 平均體重(55.24±5.92)kg, 平均孕周(38.53±2.78)周。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產婦采用大劑量鹽酸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 注入2 ml鹽酸羅哌卡因(0.75%)+1 ml生理鹽水。觀察組產婦采用小劑量鹽酸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 注入1 ml鹽酸羅哌卡因(0.75%)+2 ml生理鹽水。腰-硬聯合麻醉方式:協助產婦采取右側臥位, 在L3~4或L2~3間隙進行阻滯麻醉, 且置入穿刺針, 在穿刺成功后, 在腰間放入25G套管針,并緩慢注入相應劑量的鹽酸羅哌卡因, 隨后拔出腰穿針, 放入硬膜外導管, 最后協助產婦采取仰臥位, 維持阻滯平面。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產婦的麻醉阻滯效果、感覺阻滯起效時間、運動阻滯起效時間、Bromage評分以及各時間段(麻醉后15 min、胎兒娩出后、手術結束后)的血流動力學(心率、血氧飽和度、動脈壓)。麻醉阻滯效果[3]:1分:麻醉效果剛剛好, 肌肉處于松弛狀態, 沒有任何不良反應;2分:沒有痛感, 無需麻藥追加, 且在切片時, 出現輕微牽拉反應和宮縮痛;3分:需要追加麻醉用量, 在切片時存在宮縮痛、感覺疼痛、劇烈的牽拉反應。Bromage評分[4]:0分:活動沒有阻滯;1分:膝關節能夠輕松彎曲, 且髖關節不能活動;2分:膝關節不可彎曲, 活動不受限制;3分:下肢關節均不可活動。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的麻醉質量比較 觀察組產婦的麻醉阻滯效果(1.15±1.45)分、感覺阻滯起效時間(38.41±2.44)s、運動阻滯起效時間(57.44±3.16)s、Bromage評分(3.85±0.33)分優于對照組的 (2.89±1.42)分、(44.69±3.62)s、(65.89±5.17)s、(2.68±0.42)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產婦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麻醉后15 min兩組產婦的心率、血氧飽和度、動脈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胎兒娩出后及手術結束后觀察組心率、血氧飽和度、動脈壓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產婦的麻醉質量比較( x-±s)

表2 兩組產婦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x-±s)
確保剖宮產順利進行的主要原因之一為麻醉方式的選擇, 早期硬膜外麻醉缺乏針對性, 且可對神經系統造成影響,而近年來,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 腰-硬聯合麻醉開始廣泛用于臨床, 其能夠發揮脂溶性低、毒性小、麻醉效果顯著、操作方式簡單等優勢, 剛好彌補傳統麻醉不足之處, 值得在臨床廣泛推廣[5,6]。
由于腰-硬聯合麻醉方式已得到大多報道的驗證, 因此本院進行了不同麻醉藥物劑量的效果對比, 研究結果表明, 觀察組產婦的麻醉阻滯效果(1.15±1.45)分、感覺阻滯起效時間(38.41±2.44)s、運動阻滯起效時間(57.44±3.16)s、Bromage評分(3.85±0.33)分優于對照組的(2.89±1.42)分、(44.69±3.62)s、(65.89±5.17)s、(2.68±0.42)分 ,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麻醉后15 min兩組產婦的心率、血氧飽和度、動脈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胎兒娩出后及手術結束后觀察組心率、血氧飽和度、動脈壓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 小劑量的鹽酸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能夠發揮較高的利用價值性, 不僅不會對神經、心臟等重要系統造成影響, 還能夠縮短藥效起效時間,從而達到麻醉效果, 且能夠維持術中鎮痛效果, 利于剖宮產的順利進行。鹽酸羅哌卡因是一種酰胺類麻醉劑, 屬于臨床常用的局麻藥, 不僅能夠減輕對人體神經、心臟的損傷, 還能夠保持下肢一定的張力, 增加外周血管阻力, 促使血管收縮, 穩定產婦血流動力學和循環系統, 對靜脈回流較為有利,且通過小劑量的實施, 能夠提高用藥安全性, 發揮不良反應少、起效時間快、作用時間長、安全性高等優勢, 能夠保證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無痛感, 更利于產婦接受[7-9]。雖然此類麻醉方式較為顯著, 但在使用過程中還需注意:①由于此類麻醉方式的特殊性和復雜性, 還需警惕全脊髓麻醉等意外風險的發生;②在完成置管后, 確定無異常現象, 需迅速將硬膜外管置入, 且協助產婦變更體位, 將麻醉阻滯平面調整為T6水平, 以免平面過低或過高, 引起各種不良反應[10]。
綜上所述, 小劑量鹽酸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具有安全性高、作用性強、鎮痛效果好等優勢, 用于剖宮產產婦中方可穩定血流動力學, 提高麻醉質量。
[1] 楊遠平.小劑量鹽酸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對剖腹產產婦麻醉效果及血流動力學的影響.遼寧醫學雜志, 2016, 30(6):56-58.
[2] 張文龍.小劑量鹽酸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在剖腹產孕婦中的應用.中國保健營養, 2017, 27(5):128-129.
[3] 寧磊.小劑量鹽酸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對剖腹產孕婦血流動力學的改善作用.中國保健營養, 2016, 26(31):262-263.
[4] 龐留成.剖腹產采用腰硬聯合與硬膜外麻醉鎮痛效果比較分析.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3, 22(5):403-404.
[5] 王延飛.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質量及對剖腹產孕婦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內蒙古醫學雜志, 2017, 49(10):1219-1220.
[6] 許業敏.分析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對剖腹產孕婦麻醉效果的影響.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 3(17):3399, 3402.
[7] 潘松, 徐暉 , 張景俊 , 等 .不同液體預擴容對腰-硬聯合麻醉下剖腹產產婦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淮海醫藥, 2015, 12(1):22-23.
[8] Ross VH, Dean LS, Thomas J A, et a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omparison between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d single-shot spinal techniques in morbidly obese parturients undergoing cesarean delivery:time for initiation of anesthesia.Obstetric Anesthesia Digest, 2014, 34(1):168-72.
[9] 蘇盛劍.小劑量鹽酸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對剖宮產產婦血流動力學及麻醉質量的影響分析.基層醫學論壇, 2017, 21(2):165-166.
[10] 馬志英.小劑量鹽酸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對剖腹產孕婦血流動力學及麻醉質量的影響.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3(26):5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