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如城實驗幼兒園 陳玉琴
幼兒園教師是教育行為的實施者,教師的專業水平決定了教育質量的高低和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成敗。如何立足本園實際開展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引領教師專業化成長,亟需我們大力實踐與探索。
我園以個人成長、抱團學習、師能講壇等多種形式調動教師自主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滿足教師的不同需要并逐步引領教師向更高層次發展。
我們每學期開展以“個人成長梯”為主題的個人目標管理措施;每周開展“發現的眼睛”校園文化活動;每天開展“晨會分享”的自我成長活動。形成了以“班級首席教師”制為抓手的班級管理策略,創立了“星級班級”評選的激勵機制。
我們以年級部、工作室為抓手,將興趣、愛好、有共同研究方向的老師組合在一起,形成學習、工作、研究的共同體。師徒結對共同體:由幼兒園骨干教師擔任師傅角色,帶領3-4名年輕教師,定期組織聽課、沙龍研討等;三味書屋共同體:幼兒園將熱愛讀書、勤于筆耕的教師組建成學習共同體,扎實開展讀書活動;點子工作室:幼兒園將業務精湛的教師組成一個學習的共同體,定期組織幼兒園半日活動開放、優課展示等活動,引領教師專業成長。
結合幼兒園各級部的教研活動,為老師搭建平臺,開展師能講壇活動。通過“發表自己見解、解決自己問題、改進自己教學”的論壇式研討活動,來促進教師成長。在這里,可以是針對班級的特別開展的個案研究,可以是班級主題活動中生成新的課程敘事的分享,也可以是班級管理中自主午餐的經驗推介等等。

為了使教師在自己專業化成長的不同時期均能獲得適宜的發展,我們采用了分層培訓引領發展的管理制度。首先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分析每位教師的優劣情況,確定了骨干型教師和新手型教師,然后由骨干型根據各自擅長的方面對新手型教師進行培訓,如:如何處理班級突發事件、一日活動的關鍵環節、與家長溝通的技巧、區域游戲的觀察與指導等。新手型教師則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或者亟需提升的某一方面去選擇培訓。
我園將幼兒的一日作息時間大體分為這樣幾個時段:晨間鍛煉、集體活動、區域游戲、午餐午睡、戶外感統、放學。教師根據各班級實際情況,可以自行安排一定時段之內的活動。比如,晨間鍛煉環節,教師可以先帶幼兒喝水再進行戶外集體鍛煉,也可以先鍛煉,再進行生活活動,各班教師均有一定的自主權限。
本著“問題即課題”的原則,鼓勵教師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在業務學習時間開展“有圖有真相”的教研活動,教師基于對幼兒的觀察發表觀點,了解幼兒行為的意圖,提高觀察與解讀的準確性和教育過程的有效性。老師根據活動中的“科學觀察——正確解讀——有效支持”整理出一個個學習故事上傳到幼兒園微信公眾號,從而提高教師的教研能力。
我園課程的選取、截取以及課程的生成權限下放至各年級組。根據江蘇省中小學教研室編著的《幼兒園綜合課程》內容,實行繪制單元課程生長樹要求,每主題單元實施的過程中,各級部、各班級進行課程審議,根據主題課程對教材進行相應的增和減,課程內容大量融入了地方的資源內容。我們開展了長壽文化、汽車修理廠、玉米、山芋熟了、蠶寶寶等等活動,做到了課程內容與兒童的生活緊密相連,課程服務于幼兒,幼兒得益于各主題活動。
我園年輕教師多,我們鼓勵教師從小課題做起,逐步積累經驗,不要好高騖遠。在形式上,我們讓老師在幼兒園大課題的基礎上,自選小課題,努力讓每一位教師達到自己的“最近發展區”。
根據教師的研究專長我園形成了縱橫交錯的科研組,如:級部科研組、領域科研組、項目科研組。各科研組既承擔各自科研任務,同時各科研組之間又不完全割裂,存在著互動與合作關系。如在領域科研組課題組核心成員結合自身研究專長分別從幼兒園五大領域選取研究領域,兩人一組深入研究。各組以“課例”入手,每組提供一個教學活動,在本組內開展“一課多研”后,再向全園教師發出邀請函進行觀摩展示、研討活動。此外,我們通過網絡課題研究平臺來促進教師成長,課題組成員定期上傳各科研組的學習內容、研究案例等,全體教師通過線上學習、線下討論。
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是幼兒園建設的一個永恒的主題,我們將在教研路上不斷思索、改進、行走,不斷提升、充實、豐富和完善自己,用科學的教育理念,指導自己的工作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