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洪洞縣教師進修校 胡志麗
“朗讀”是學習語文經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在教學中的作用舉足輕重,但是再好的教學方法如果沒有創新,不及時融入時代的元素也會逐漸失去光色。如今高中語文課堂的朗讀教學就出現了諸多問題:學生沉默寡言,金口難開,越來越不喜歡表現自己;老生常談的朗讀法讓學生失去興趣,教師干脆省略掉等等。因此,對高中語文朗讀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有沒有一股春風吹進高中語文課堂,讓朗讀教學越來越美?有,那就是央視《朗讀者》節目的植入。
《朗讀者》是央視2017年推出的一檔文化類節目,堪稱中國熒屏的一股清流。《朗讀者》吸引觀眾的原因在于擁有“美”的力量,從傳播美學的角度來看,《朗讀者》注定是一場人與文字的美麗邂逅。我想,這樣的一股清流應該流進高中語文課堂,那么《朗讀者》節目如何植入高中語文課堂呢?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某一門學科如果興趣濃厚,他會在無形中將眾多的精力投入進去,其結果可想而知:這門課的成績一定是驕人的。所以在《朗讀者》節目植入前必須先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方法如下:在課堂的前期部分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朗讀者》節目,學生欣賞。教師盡量不要打擾學生,讓學生的心境慢慢靠近節目,走進朗讀者的世界,與朗讀者進行情感的交流,之后讓學生各抒己見,發表對節目的看法。其間學生對于朗讀者節目的興趣、參與的熱情定會達到前所未有之高潮,最終躍躍欲試,想一展朗讀者的風采。

在這個階段,首先選取朗讀作品,盡量選取大眾化的作品,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戴望舒的《雨巷》等,這些作品比較容易觸動人的心靈,學生的情感可以很快地融入作品。其次仿照央視《朗讀者》節目,組建簡易舞臺,創設朗讀情景,讓學生深情演繹,朗讀作品。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我們還要根據課文內容選配合適的音樂、布置相關的圖片,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作品情景氛圍,這樣作品中蘊含的優美的韻味,意境美和情感美便會慢慢地散發出來。第三就是背景音樂的選擇,恰當使用背景音樂,特別有利于情景創設的音樂。比如理查德.克萊德曼的經典鋼琴曲《星空》《綠袖子》,哀傷的大提琴音樂《殤》,小提琴名曲,適合古詩朗讀的古箏曲子等都是不錯的選擇。當然選取的背景音樂必須與朗讀的作品感情基調一致。最后交代朗讀的要求:要讀準字音,讀對節奏,讀出感情,把握主旨。
一切準備就緒,“朗讀者”閃亮登場。在與作品幾乎相仿的氛圍中,學生開始盡自己最大努力深情演繹作品,將作品的情感傳達給現場的每一位觀眾。讓觀眾與自己融為一體,或高興,或悲傷,或憤怒……這個環節中應注意四點:1.給予學生鼓勵。學生在朗讀中難免會有幾分緊張,教師要通過一些肢體動作給予學生勇氣,如大大的擁抱,豎起大拇指,擊掌等來鼓勵學生,讓他們在舞臺上大膽展現自我;2.臺下的聽眾邊聽邊記錄自己的情感。臺上的“朗讀者”自我陶醉,深情演繹作品,臺下的聽眾被感染,各種情感積壓心頭,急于宣泄,怎么辦?趕緊記錄下來;3.朗讀中還要注意作品的文學性、藝術性和表演性。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平時的文學積累;4.朗讀結束,學生神情鞠躬,臺下要爆出掌聲,讓學生有成就感。
高中語文新課標指出:優化高中語文課堂,倡導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探究過程。學生深情演繹完朗讀作品后,教師要趁熱打鐵,讓學生言之心聲,這是一個很開放的語言環境,所以在這個階段學生是自由的,表達的情感只要真實就好,沒有對錯之分。如今的高中生由于心理特點和各方面的原因,性格中有許多靦腆的因素,不善于在集體面前勇敢地表現自己。所以讓學生勇敢地、盡情地表達自己的心聲很有必要。這個階段,首先讓學生將自己對作品的所感用系統、條理的文字寫好;其次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分析交流作品最佳的情感是怎樣的?最后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學生終究會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開朗,師生最后情感大融合,完成教學目標。至此“朗讀者”教學的第四個植入階段完美落幕。
“朗讀者”教學在高中語文課堂的植入,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感動、美的享受,更是以此為契機打開學生對于朗讀以及文學、知識的渴望,這一點與《高中語文新課標》相一致。所以教師在實施過程中一定要認真去準備每個環節,要信心滿滿,不忘初心,讓朗讀與眾不同。讓朗讀教學越來越美!
[1]周玉珂.對高中語文朗讀教學的思考.新校園.中旬刊.2013.(10).
[2]國家教師資格考試中學面試一本通.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