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撫順市撫順縣高級中學校 劉 晶
“學案導學”是指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學案,認真閱讀教材,了解教材內容,然后根據學案要求完成相關內容,學生可提出自己的觀點或見解,師生共同研究學習。這種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主導作用和主體作用和諧統一,發揮最大效益。
而隨著信息技術、互聯網絡的迅速發展,基于高中化學的學科特點,信息技術必將為化學教學注入新的生機。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一些難以呈現的化學概念、化學規律的形成過程、復雜的化學反應和一些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圖片、動畫、影像等形式清楚地展現出來。把微課、網絡資源,以及一些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手段運用于導學案中,將其有效地整合起來,以此為載體的電子版導學案更適合學情,這種整合既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于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所學內容,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筆者認為將信息技術手段與高中化學導學案結合起來設計電子版導學案時應注意以下策略。
將教材中以“定論”形式陳述的材料,轉化為引導學生探究的“問題”形式,讓學生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盡量把問題的落點確定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上,以不斷激發學生探討問題、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這樣會增強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例如,必修有機部分《苯》設計電子版導學案時可鏈接《苯的發現》視頻,進行化學史教育。同時可根據視頻內容設計探究根據已測得的苯對氫氣的相對密度及最簡式推斷其分子式。將此內容問題化,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同時初步了解有機化學的研究方法,培養科學素養。

對化學學科而言:具備結構化、網絡化、程序化的化學知識、技能和相應的學習策略是學習能力水平提高的關鍵。因此,針對化學內容繁、散、零碎的特點,在設計中把零散的知識組織成結構整體或總結成規律、方法,形成知識網絡,能大大提高記憶的牢固性以及知識檢索的效率。在電子版導學案中,可以將相關知識網鏈接到對應知識點上,將點和面有效結合起來。
創設問題情境要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誘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觀察、感受為基礎,強化學生學習的探究性;以發展學生的思維為中心,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以陶冶學生的情感為動因,滲透教育性;以解決問題為手段,貫穿實踐性。例如,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一節之前,可以先將學案導學中的第一部分“煤的燃燒、金屬的冶煉、鋼鐵的銹蝕、形形色色的電池及過氧化鈉的滴水生火實驗圖片”呈現出來,利用學案幫助學生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然后引導學生根據學案導學之中的自學流程及各種問題進行小組實踐活動。
在學案導學設計中,我們應該加大對拓展延伸訓練的重視。設計學案導學時有三個原則不可忽視:1.建立相關鏈接,鼓勵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學習化學課程相關內容。2.重視引導學生對閱讀的思考,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提升化學素養,形成豐富的想象思維。3.重視對學生才華的展示,積極鼓勵學生通過提示綜合表達自己的學習過程與成果,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主動探究能力得到增強。這種方式的運用不僅可以讓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得到更好地激活,還可以讓學生的化學知識運用能力在此過程中得到極大提升。在引導學生開展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出學案導學的引導生成作用,從而滿足學生學習需要。例如,在《糖類》這一節的學案導學設計過程中,可以通過學案導學結合學生的生物知識,引導學生討論總結出葡萄糖在體內是怎樣提供能量的。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學生化學知識應用和學習拓展延伸能力,讓學生的學習需要得到充分滿足,也實現學科間的融合,體現科學的社會性。學生不僅對課程學習內容有更加全面的認識,還可以對學生思維進行發散,提升學生化學素養。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著重強調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大力提倡“先學后教”的教學理念,學案導學就是在這樣的教學理念之上誕生的教學模式。導學案使用的目的旨在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真正的會學、學會,最終提高學生綜合能力。高中化學導學案的設計不能簡單的照搬新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學習要求和教材內容,它既要依附于教材,又要面向全體學生,同時還要把教材中嚴謹的、科學性和應用性極強的知識變為能讀懂的、易接受的知識,幫助學生確定所要掌握的學習目標,并給出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在高中化學教學之中,打破以往一張紙的導學案模式,將信息技術手段融匯貫通到導學案中,使其更具特色。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使用電子版導學案必將使學生的化學學習之帆順利駛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