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易瑾
北師大附中平谷第一分校位于基礎教育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學校教師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剛剛研究生畢業的青年教師(35歲以下),另一部分為原來平谷地區的農村教師。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校本研修,帶動新舊教師的共同成長,是目前我們面臨的難題。針對學校教師的特殊構成和偏遠的地理位置的現狀,學校探索了三種研修策略。
對于新招聘的剛剛研究生畢業的青年教師或通過社會招聘的高學歷有經驗的教師,我們每年都要進行崗前培訓,分以下幾種方式。
1.百年名校內部集體培訓
學科專業的培訓。學校在每年的三四月份安排新招聘教師在北師大附中本部聽課,選擇年級組長或教學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對其進行指導。要求他們做好聽課筆記,認真學習附中本部教師的教學經驗,學會上課和開展高質量的教學活動,并且要求新教師聽完課后寫出自己的設計思路。聽課培訓持續3-5個月,在本階段結束后每位新教師要提交一篇聽課體驗與收獲,一起交流各學科的聽課心得,互相借鑒和學習,然后結合本學科準備一堂課進行職前試講。
德育知識的培訓。新教師培訓不能只抓專業技能的培訓,還必須抓師德教育,這是為師的根本。我們請北京教育學院的教授給新教師講授相關教育法律法規,使新教師明確教師的責任和義務;請北京市“紫禁杯”優秀班主任講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請北京教育學院的教授講教師生涯的總體設計;請附中教師講自己的從教經歷,使新教師從他們的言傳身教中感受到教師職業的辛苦和光榮,等等。
2.百年名校導師督學
北師大附中校領導委托原附中教學副校長牽頭,組建起以附中原任和現任的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特級教師、北京市“紫禁杯”優秀班主任為主的分校新教師培訓隊伍。在工作開始前,他們就制訂了詳細的工作計劃,工作中不斷進行總結,隨時調整。每個學科都有來自“導師團”的指導教師,在新教師的職前培訓工作中擔任著“師傅帶徒弟”的職責,盡他們所能給新教師傳授知識并布置每周的作業,跟蹤指導。對所有教師,校領導和督學、導師們都可以聽“推門課”,以便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3.實地參觀與實戰操作
在聘任意向達成后,組織新教師進行集中培訓,組織參觀和聽講座,到學校實地考察,和教師交流座談,有準備地走進課堂講授指定的教材,完成完整的教案,試講后分科進行課堂教學情況和教案講評,布置假期作業,最后由領導和他們分別談話,指出其在培訓階段表現出的不足之處,最終確定就職意向。
對于原馬坊中學留用的教師,學校也積極采取多種培訓方式。一是每學期派幾名留用教師專門去附中本部初中聽課,幫助留用教師提升自身專業水平,并讓他們接受附中本部文化的熏陶;二是委托附中聘任的分校督學和顧問,負責留用教師的培訓、提高、指導工作。
1.平谷區教研與北京市區教研相結合
學校教師平時不僅積極參加平谷區的教研活動,同時還參加北京市和西城區的教研活動。教師們克服路途遙遠、調課擠時間等困難參加市里的培訓,不僅傳承平谷區的研修精神,更積極吸取城區優秀的經驗和先進的教育理念。
2.校內培訓與師大附中本部輪訓相結合
每學年學校都會組織內部培訓,除了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對教師們嚴格要求和管理外,還不斷加強與附中本部的聯系。附中本部舉辦重要的教研活動時,教學部門會提前通知我們派教師參加。2017年,附中本部全體初、高三把關教師利用周末到學校和各科教師對口座談;學校教師還積極旁聽附中本部的公開課;本部召開高考、中考分析會也讓學校派教師參加;學校也會派教師去本部代課,和本部教師一起上課、備課、學習。
學校領導鼓勵教師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學校充分發揮年輕教師高學歷的優勢,帶動校本研修,推動課題研究。目前,學校已成功立項國家級課題(子課題)一個、市級課題六個、區級課題兩個,組成了一支由學校領導牽頭、經驗豐富的教師申報、青年教師積極參與的課題研究隊伍。每個課題由申報人負責,各科教師根據自己的專業與特長,報名加入課題組,開展高效研究。
學校結合平谷地區學生實際,積極參與市教委組織的“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項目”,開展翱翔學員培養與雛鷹建言活動。學校鼓勵一線教師積極參與到創新人才培養的工作中,地理、歷史、生物等學科教師經常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走進自然與社會,開展實地考察與研究;同時,學校還引入社會和高校優質資源。
針對部分學生不能正確處理人文類課程與科學類課程學習之間的關系,重科學輕人文,重技能技巧訓練輕情感精神涵養的現狀,以地理、歷史、政治等人文學科為基礎,開設了夢想課堂。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改革方面大膽探索,力爭走出一條內涵豐富、特色鮮明、具有理論和實踐創新價值的全人格學生培養新路。教師們帶著學生一起動手布置夢想課堂的教室,利用假期參加夢想課程的培訓,并根據自己的特長設置夢想課堂課程。
作為城鄉一體化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重要途徑,校本研修以學校教師隊伍現狀為基點,以提高教師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品質為核心,以問題為學習、實踐、研究的線索,進而轉化成為校本培訓、校本教研、校本科研的聚焦點,形成研修一體的“學、思、做”教師專業發展模式。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4年度校本研究專項課題《基于城鄉教育一體化戰略的學校特色發展的研究》(課題編號BBA14037)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編輯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