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飛
如何能夠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性,我認為,需做到“準、實、引、評、思”五個字。
為了抓實課堂教學實效,學校確定了“小學有效教學實踐的深化策略研究”課題,在教研組成員共同研討的基礎上確定教研專題,并在教研組長會上交流、研討,最終確定研究專題。然后,由教研組長結合教師建議,撰寫教研計劃。教研計劃要體現科學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理論學習、備課、上課、反思等安排要緊扣研究專題的主題,形成研究系列。
教研組成員每學年上一次研究課,研究課要聚焦教研專題,采用“課例追蹤”方式,實現深度研究。首先,在教研活動時先集體備課、說課,確定上課人;然后,由執教人集合大家的智慧上研究課,課后教研組成員二次備課,比對課前預設與實際教學的差別,分析原因,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再二次執教,最終解決上課中存在的問題,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每年3月和9月,學校舉行區級以上(含區級)骨干教師展示課,其目的就是引領課堂教學的方向,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以“我要飛得更高”為主題,組織骨干教師交流研討會,22位校、區、市級骨干教師分別交流了自己教育教學方面的優勢與不足及3年的發展規劃。三十多位青年教師參加研討活動,不僅有效地激發了青年教師的工作熱情,更為骨干教師的發展提供了相互學習借鑒的平臺,有利于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發展。同時,學校以“提升教師綜合素養”為主題,從四個方面引領教師發展,即課程、教師素養、科研、課堂教學,具體指導教師課堂教學,不斷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
把教研活動融入到評價機制之中,以此來激勵教研參與者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一是教師評優活動與教研組結合。區級教師基本功競賽、教師微課比賽、“養心杯”現場評優課、青年教師自錄自看課等評優活動,教研組長要組織教師一起參與相關活動,教師個人獲獎與校級優秀教研組評選結合。二是學生成績與教研組結合。教研組活動實效最終體現在學生成績上,學生期中、期末檢測成績是評選優秀教研組的重要條件之一,這無疑促進了教研組成員備課、上課、練習、輔導等教學活動。
每次研究課、展示課和教師評優課后,教師撰寫千字反思,并將其放在教師工作坊之中。教師可以隨時交流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學習借鑒其他教師的優勢,不斷完善自我。此外,每學期教研組長認真總結本組教研工作,撰寫教研工作總結。這個“思”是集體智慧的展示,是對下一學期教研工作的展望。
編輯 _ 李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