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什么是地理項目式教學?
A:項目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方式,是一種通過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某一真實、復雜的問題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模式。
地理項目式教學則是結合地理課程的特點,提出地理項目式教學,它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以提高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以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雙主體教學。地理項目式教學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學習中有價值的地理問題,通過解決這些問題來實現目標的達成。
地理項目式教學是在學生有一定地理基本技能知識基礎上,教師幫助學生進行的將地理知識概念等,在應用中理解,在討論中深化,在批判反思中提升的地理高階思維教學模式。
隨著教學方式的進一步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學習模式被引入課堂,項目學習就是其中之一。實際上,根據科目不同,項目式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案也不盡相同。
在地理項目式教學中,“五動”模式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五動”模式實際是“動心”“動口”“動腦”“動手”“動思”這五個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激發(fā)學習動機的“動心”環(huán)節(jié);師生,生生對話,教師指導學生,設計問題解決路徑,以討論為主的“動口”環(huán)節(jié);小組合作,學生為主體的問題解決方案形成的“動腦”環(huán)節(jié);在“動腦”基礎上,由學生實施解決方案的“動手”實踐環(huán)節(jié);最后是師生總結問題解決過程的經驗教訓,分享反思,互評批判的“動思”環(huán)節(jié)。五個環(huán)節(jié)的相互補充,能夠有效實現地理知識的內化,地理思維的培養(yǎng),地理實踐技能的提高。
地理項目式教學其本質是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探究是在質疑基礎之上,質疑的標志就是問題,找到地理教學中有價值意義的關鍵問題,以此問題為學習項目。因此,提出好的關鍵問題,是地理項目式教學的關鍵。
地理關鍵問題應有以下六個特征:有地理學科價值;能引發(fā)有序的高階思維,比如分析、推理、評估、預判;能吸引師生進行討論和辯論;需要證據和證明,而不僅僅是回答;是開放式的,可能沒有單一的最終的和正確的答案;能引發(fā)新的問題和探究。
在符合地理關鍵問題特征的基礎上,教師還需要明確地理課程標準、教學目標,熟悉教材、教法,并對所教育的特定年齡段學生生理、心理進行充分分析,以確定關鍵問題。接著教師應選擇適合的素材與案例呈現關鍵問題。一堂成功的理項目式教學課,若一分力氣花在設計問題上,那么要有五分力氣花在選擇與設計地理資料素材或案例上,其呈現方式為多媒體和地理野外實踐活動。
多媒體形式呈現地理項目關鍵問題,充分利用多媒體容量大,圖文并茂的優(yōu)勢。例如以多媒體形式創(chuàng)設情景、展現問題、組織討論,得出結論,并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讓學生學會利用圖與案例。在呈現每個案例后,讓各小組學生討論分析得出的結論,用語言或板圖的形式表達,進行文圖轉換,用圖或文呈現信息加工的過程。
地理野外實踐活動呈現地理項目關鍵問題。以廣州河南石榴崗古海蝕崖地貌觀察為例,需要收集地理資料素材,設計觀察考察程序,完成考察作業(yè)。
該環(huán)節(jié)是生生對話,教師指導學生,設計問題解決路徑,以討論為主的“動口”環(huán)節(jié)。教師依據所設計的地理問題,制定學生活動的規(guī)則,學習活動的流程,以及在活動中可能遇到問題的學習指引等,學生也需對個體與團體的學習任務進行計劃,安排相應負責同學,師生共同設計解決問題的路徑。
教師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小組人數為5-10人,以教師為主導制定分組計劃、小組活動規(guī)則、項目學習評價標準、項目教學程序,布置教學任務目標,師生共同討論任務分配等具體問題實施方案。
小組分工發(fā)揮所長,明確責任,輪換角色。各小組分工定出主持人、記錄員、計時員、觀測員、報告員等項目學習角色,明確角色任務,并需輪換角色。具體包括:主持人負責主導討論,幫助組員了解共同目標,協助計劃如何達到目標;記錄員負責記錄各個組員以及整個小組的所有想法和觀點;計時員負責控制討論時間;觀測員負責按教師要求提出觀察項目;報告員負責口頭報告小組討論的內容。
小組合作,學生主體的問題解決方案形成的“動腦”環(huán)節(jié),需要結合課堂學習內容,討論制定的問題解決路徑,籌劃具體學習方案。教師應對學生學習方案給出具體指導,要求學生需在校內外找出地理現象產生的原因,找出考察的證據圖片并進行說明等。
學生依小組籌劃方案,通過地理園室、互聯網、自然實踐考察等形式,實施方案。此過程可能與“動腦”環(huán)節(jié)交替反復,動手實踐不能自圓其說時,需調整籌劃方案。在動手考察論證的過程中,科學的態(tài)度比科學的認識更重要,科學的認識是知識的理解,而科學的態(tài)度強調的是實事求是,運用原理達于應用。

由各小組向老師和其他同學呈現學習研究成果,老師和同學提出評價與反饋意見,質疑項目問題及成果,使學生對地理項目的認識更深入,對地理知識理解更具體、更透徹。項目學習評價以小組成員職責任務完成情況和學習任務完成水平進行等級評價。
就目前的情況看,“五動”模式對地理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生地理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與地理實踐能力提高有重要意義與價值。學生通過整個項目周期,所學到的內容是源于生活又要在生活中應用的內容,從項目計劃的制定到實施評價的整個過程中,學生均是主動參與者,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是真實問題。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學生形成觀察生活,發(fā)現地理之美的習慣;有助于學生將地理知識、地理能力深化和提高,幫助學生掌握自然地理規(guī)律與原理的同時,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最終有助于學生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