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玉麗

【摘要】一直以來,我國的語文教學主要偏重讀寫,卻忽視聽說,中考當中也以書面考查為主。我國的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一直被輕視,在課堂教學評價中語文口語交際也出現了許多問題。在這種現實情況下,筆者把研究方向轉向了語文口語交際教學評價。筆者從評價主體、評價方式、評價工具這三個方面進行研究,期望能為語文口語交際評價體系的形成和完善提出一些具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語文口語交際;教學評價;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現在的時代是一個科技時代,信息、網絡普及到世界各地,改變和拓寬了人們的生活空間,全球一體化的空間格局已經形成。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人們的社會交際活動變得越來越頻繁,并呈現出空前活躍的狀態。由于網絡信息技術得到空前成熟的發展,信息傳遞手段有了嶄新的突破。人類溝通和交際不僅變得頻繁,而且互動交際的模式也走向了多元化。人們的信息傳播載體不僅僅局限于文字語言,更多向有聲語言、圖像語言發展。書面語言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隨著有聲語言使用工具不斷普及和更新,口語的使用頻率遠遠超過書面語。作為社會交際活動中最為基本、實用、便捷的交際工具,“口語交際”日益凸顯出其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新的社會背景下,我國教育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口語交際教學評價的研究也不斷深入,這是時代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
一、現今我國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情況
(一)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現狀不容樂觀
口語交際能力是當今社會人類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進入信息時代,我國教育對口語交際教學日益重視。盡管口語交際教學不斷得到重視,關于口語教學的研究也碩果累累,但靜心反思我國的口語交際教學,教學狀況仍不容樂觀,這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仍達不到理想水平;二是教師的口語交際教學效 率低;三是大部分口語交際研究成果尚未充分運用到教學實踐當中。迄今為止,盡管口語交際的理論研究碩果累累,但在具體教學實踐中仍然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師的教學工作仍然依靠經驗的總結作為依據來開展進行。口語交際教學還存在種種問題,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更加深入探討和研究。筆者從口語交際教學評價的角度進行研究,期望能給這些問題尋找到答案。
(二)中高考語文口語交際考評成為新趨勢
從“癸卯學制”語文學科成為一門獨立課程開始,傳統考試中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考查一直側重于讀寫能力的考評,考試的“指揮棒”導致語文教學一直是注重識記、強調閱讀、重視寫作的傳統意義上教學。以往的中考、高考語文考試側重讀寫能力的考查,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考查微乎其微甚至沒有。隨著世界各國對母語教育觀念的不斷發展,母語教學普遍認為培養未來公民的語言表達技能和積極語用能力,已經是共同的價值追求。近年來,我國課標開始逐漸重視口語交際能力模塊,相應的,在中、高考中也開始加入了對口語交際能力的考評內容。
如2004年青海湟中考題為情境題,設定的情境為:在畢業晚會上,考生作為主持人說一段開場白。2016年上海語文中考卷中的“綜合運用”部分以對話形式考查口語交際。試題地域文化的思路,引導考生關注并了解自己家鄉的建筑名字、道路名字或是一些現象名稱背后隱含的文化信息。我國近幾年中考中語文口語交際內容的考評,從考評方式上看,出現了筆試和口試兩種,但考查方式偏重于筆試;從考題類型上,出現選擇題與表達題兩種;從考評內容上看,指定情境或身份的交際語境中的表達多為主要考評內容,即語言得體。其中也有對語言的連貫銜接、能表述清晰內容的考評。
綜上所述,雖然現今語文學科中考中的口語交際考題占比較小,所占分值少,但可以看到的是,中高考當中增加口語交際內容的考評勢在必行,對口語交際能力的考查逐漸成為中高考的新趨勢。
二、初中語文口語交際教學評價策略
(一)評價主體多樣化
構建多元化語文口語交際課堂教學評價主體,是科學、客觀地開展課堂教學評價的有效手段。筆者認為,語文口語教學評價可以結合學生對自身的評價以及教師評價,家長對學生的評價,這樣能更全面地反映出學生口語學習的情況。但是,傳統的課堂教學中還是以老師作為主導地位,隨之口語交際的課堂評價也是由教師主導,評價主體單一,所得有關課堂教學評價的信息不夠全面、具體和客觀。因此,有必要建立多維度的評價模式。由教學領導部門或專家、同行、學生以及教師本人參與的教學評價,即教學管理部門的監督評價、專家評價、同行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和自我評價。根據評價主體對語文口語交際課堂教學行為的觀察所感知的信息進行有效評價,并且將不同評價主體的評價結果主次分明地結合在一起,從不同側面獲取對語文口語交際課堂教學的評價信息,相互引證,以保證評價工作開展的客觀、準確。多維度的評價模式應該從以下幾個評價主體的角度出發。
第一,選用學生進行評價。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有著直接的體驗和感受,并且與學校教學管理部門領導、同行以及教師本人的感受有很大的差異。學生的評價結果更貼近學生自身的水平能力和口語交際教學的實際情況;學生更容易直截了當地提出評教意見。因此,學生評教是提高口語交際課堂教學質量最直接、最巨大的動力。但是僅憑學生的評價結果就決定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水平,未免有失評價的公平性、全面性。
第二,選用教師進行評價。與外在的評價者相比,語文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之一,比較了解課堂教學情況,如課堂教學背景、學生情況、自己課堂教學的優劣勢等,根據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對學生進行客觀、準確的評價,找出學生能力的短板,逐步改進教學質量。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評價中沒有體現一定的參與地位,可能會影響教師的課堂教學情緒和對評價的抵觸心理,不利于評價工作的開展。但是,筆者認為,單一的教師評價不能作為決定語文口語交際課堂教學評價結果的主要參考,可以作為輔助參考。
(二)評價方式多元化
1.設定情境
情境表現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就是角色扮演,這種評價方式是 在測評中提供現實的生活土壤,預設一個現實的生活情境和角色形象,讓學生可以快速地進入角色,進入語言的真實世界。例如2009年阜新的一道口語交際題:
在下文的語境中,假如你是拿給奧男孩,該如何讓禮貌機智地對老婦人說?
一對年輕夫婦帶著一個5歲的小男孩去租房,他們對房子很滿意。房東是一位老婦人,她淡淡地說:“我行不把房子租給帶小 孩的家庭。”夫婦倆大失所望。可是男孩又敲開了門,滿面春風地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夫人聽了哈哈大笑,愉快地把房子租給了他們。
這類題可以考查學生提出建議、溝通協商以及解決問題的能 力,并且能夠從中看到學生思考問題的宏觀性,多角度考慮問題的辯證思維能力。口語交際在現實生活中最大的作用,一方面是用來表達自我,另一方面是在溝通交流中達到意見的交換,最終解決問題。因此,這種評測方式能夠很好地體現口語交際的工具性原則。
2.口頭作文
我國澳門地區的口語交際測試中出現過這樣類型的題目:給出一幅或者一組圖片,甚至是一個短視頻,讓學生通過審視這些 材料,從中快速獲取有效信息,進而對信息進行篩選、思考,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這三個遞進的層次讓考生對材料進行一小段口頭作文。由于在這個環節中需要學生與考官之間的對話,因此在題目的設置中,對學生的試題卷應當有一定程度的話題設置,而不是讓學生天馬行空無邊無際。當然,在考官的試題卷上也應當有話題的推送,也就是考官的引導,但考官的引導應當是給予一定的自由又有一定的范圍,其目的是更好地激勵考生的口語訴求,讓考生在這樣的簡單對話中能夠更好地表情達意,凸顯口語交際能力。
3.演講
演講是口語交際教學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測評方式,包含有時間較長的完整性的演講活動和時間較短的片段演講活動。在我國口語交際教學新時期,就有人摸索出了這一口語訓練方式。例如上海高潤華老師建立的“五分鐘口練”的常規訓練,就是一種片段演講活動。“五分鐘口語練習”,就是學生在上課前的準備時間中,用五分鐘讓學生上臺做演講。演講的內容可以是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或是自己的興趣愛好,要與自己的生活相關聯。每天選一位同學,輪流演講。“五分鐘口語練習”發展到今天,有許多教師加入了自己的創新,比如現在的課前三分鐘。演講時間縮短,學生講的內容并不固定。可以是分享故事,或是推薦自己閱讀的圖書,分享笑話。講的方式也不固定,可以是即興演講,也可以是隨性閑談。有的教師會預設一個小話題小題目,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學生梳理自己想說的內容,做一個三分鐘完整的口語表達。
比如以下是一位教師在國慶節期間在課堂上開展的三分鐘演講:“祖國八十華誕,神州普天同慶。今天是建國80周年,如果我們班級要開展一個‘祖國,你好!的主題班會活動,誰能來試著當一個小主持人,為大家講一小段開場白呢?”學生聽后各抒己見,有贊頌國家的,有歌詠幸福生活的,還有的從自身現實中遇到的人和事講到國家興盛的。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這種片段演講的方式可以促使學生勇敢開口表達,最終達到提升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作用。這種短小的口頭表達,也可以作為平時考查學生語文口語交際能力的一種方式,來測評學生不同階段的口語交際能力水平,可以清楚地考查學生的階段性變化狀況。
(三)評價量表的運用
在語文口語交際的教學活動過程中,大多數老師對學生的語文口語交際評價多是就學生的表現進行隨意的、模糊的、憑整體印象的一種主觀性的評價。這些只言片語的評價,最后沒有記錄到學生的學業成績當中,缺少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評價的整體構想。大多教師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評價較少量化,雖然借助觀察、調查、記錄的方式,但是評價難免缺失客觀性。教師做出的判斷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主觀性,信度和公平性問題自然受到人們的質疑。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認為可以根據評價目的、評價內容,編制口語交際能力評價的評級標準和評分量表。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評價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從而增進評價的公平性。同時,評價標準和評價量表也是教師在開展口語交際活動時的參照物。
評價量表是具有清楚界定的評價標準,并能測量這些標準達成情況的評價工具。評價都有一個尺度,而這個尺度就是量表,離開尺度,就不能進行測量和評價。教育評價中常用的量表有等級量表和類別量表。在教學評價活動中,常見的有等級量表。等級量表,也被人稱為順序量表。它是按事物的某種特性的大小或多少依次把事物排列等級順序,每個等級用數字加以區分。比如對學生的某一表現分不同等級的分值進行評分,“語速”這一項的評分可以分為“1分”“3分”“6分”三個等級的分值。我們下面以學生演講活動的評價量表為例:
說明:請教師觀察學生實際行為,根據學生不同行為在適當分值下打“√”。
量表的創設可以為學生家長提供他們所關心的有關口語交際方面的成績,可以改變長期以來語文成績中口語交際缺失的狀況,更能提高評價的效度和信度。
三、結語
課程改革正在行進的道路上,語文口語交際教學評價也隨課改不斷發展。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國現今的語文口語交際評價的發展只能說是剛剛起步,需要我們不斷為它的發展添磚加瓦,增加發展能量。筆者的研究也不過是為我國匯總語文口語交際評價的發展貢獻小小的力量,希望我國語文口語交際評價體系得到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曹茂盛.口語交際八種類型題解與訓練[J]. 寫作(上旬刊), 2010(2).
[2]高潤華.談談高中學生的五分種“口練”[J].語文學習, 1989(1).
[3] 倪文錦,歐陽汝穎.語文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 張鴻苓.中國當代聽說理論與聽說教學[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5]張長亮.探尋口語交際命題新思路——2015年中考口語交際試題評析[J].語文建設,2015(34).
[6]何建榮.從中考口語交際評價看口語教學[J].文學教育,2009(3).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