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可欣 翟冠平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教學網絡化已日益普遍,在“互聯網+”的推動下,嘗試在留學生的漢語教學中引入網絡教學,在日常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微信平臺輔助教學。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為更好地促進漢語教學,提高留學生漢語交際能力,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希望能夠為留學生的漢語教學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留學生 漢語 自助學習 微信平臺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7-0011-02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國際企業進駐中國,國家大力推進對外漢語教學和漢語國際推廣戰略,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得外國人學習漢語的愿望日益強烈。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球146個國家(地區)建立525所孔子學院和1113個孔子課堂,學員人數總達200多萬。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背景下,來華留學生人數倍增,2016年共有來自205個國家和地區的442773名各類外國留學人員,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829所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學機構中學習,比2015年增加45138人,增長比例為11.35%。隨著來華留學人員的逐年遞增,留學生也成為我們必須關注的一個群體。在“互聯網+”的時代,輔助留學生漢語學習的最好方式就是通過網絡,而近年來,微信這一移動社交軟件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因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智能手機的優化而逐漸形成一股“微信熱”,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微信,來華留學生自然也不例外。微信公眾平臺不但拓寬了來華留學生人際交往的渠道,而且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簡單便捷的漢語學習的平臺。作為溝通交流的網絡平臺,微信的主要功能有發送視頻、語音、文字、圖片,可以視頻、語音通話,進行單人多人群聊。微信這些基礎的功能,大大提高了來華留學生漢語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在這種語言與文化交織碰撞的環境下,微信公眾平臺成為留學生漢語輸出的重要途徑。根據調查反饋來看,漢語學習者更傾向于使用文字發送消息,鍵盤輸入法也更多地設置為手寫輸入,這不僅鍛煉了留學生使用漢語的熟練情況,也提高了漢語學習者的積極性。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學習者也已經不能僅僅滿足于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學者所傳授的知識,新媒體環境下的微信公眾平臺已經破土而出,學習者已經開始注意到微信公眾平臺的影響力,微信公眾平臺已經將對外漢語教學資源引入到這片沃土中,學習者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充分利用課下自由時間來進行學習,這為學習者的學習提供了可貴的便利的機會。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微信公眾平臺應該受到足夠的重視。然而微信公眾平臺的對外漢語學習究竟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微信公眾平臺又是如何推送消息?推送的消息是否適用于留學生?筆者希望通過本篇文章來解決這些潛在的問題。
一、留學生漢語學習的基礎內容
微信公眾平臺為滿足學習者不同的要求會系統地推送相關的漢語學習資源,考慮到學習者對對外漢語學習的深入的程度的不同,微信公眾平臺將信息資源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等級;按照資源內容分為學習資源(語音、漢字、詞匯、語法)、文化資源、生活資訊。為了更好地輔助學習者,學習資源還配有視頻、音頻、圖片等內容。
(一)學習資源
(1)語音。留學生學習漢語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熟練掌握運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因此,他們首先就要會讀。微信公眾平臺需要提供清晰豐富的語音資源,并配有漢語拼音圖的聲母表、韻母表、發音器官圖以及需要如何發音等等,都要一一詳細說明,使學習者更加系統地學習。
(2)漢字。學習漢語的第二步就是會認字,學習者每接觸一個漢字,都要知會它的筆畫、構造。中國漢字擁有長達數千年的發展演變的歷史過程,盡管我們不能詳細地去解釋每個漢字背后的故事,但是我們有義務幫助來華留學生去了解漢字,包括它的形體、筆畫、部首、字形、字義等。
(3)詞匯。詞匯量累積的多少很大程度地決定了留學生漢語交流的流利度,因此,詞匯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微信公眾平臺提供的資源需要由淺入深,如基本詞匯、合成詞、成語、歇后語等等,使學習者循序漸進地學習。
(4)語法。學習者在掌握漢語的語音、字、詞之后,需要對這些語法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進行排列整合,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語言知識體系,學習者的漢語水平才會逐步提高。
(二)文化資源
語言學習必然涉及一定的文化內容,也必須包括一定的文化因素的學習。微信公眾平臺為學習者提供關于地域文化、傳統節日、詩詞歌賦等等不同方面的文化知識,從而達到跨文化交際的目的。
二、留學生漢語學習的難點
據大多數留學生反映,在剛到中國生活開始后的一個月,心里常常出現負面情緒和不適感,在對外漢語課堂上的反應也由一開始的緊張、興奮發展為焦躁、困乏,盡管留學生們對漢語表現出求知若渴、意猶未盡的感覺,卻還是或多或少地感覺出吃力、痛苦,而中西教育制度的差異,也對留學生造成不小的困擾,一時難以適應,再加上身在異鄉的孤獨感,會發生“文化休克”的現象,很容易使留學生如深陷泥潭之中,難以擺脫這種不安的情緒。
在這種因語言差異、個體認知與學習能力等因素而使得留學生難以進行漢語學習,產生負面情緒的情況下,微信公眾平臺起到了一個平衡的角色。通過虛擬的網絡平臺,留學生可以克服自卑、焦躁的心理共同與學習愛好者進行文化碰撞,這種區別于傳統課堂模式的思維方式和情感表達方式,更容易使學習者接受知識的洗滌,在這種積極的引導下,學習者開始恢復理智,逐漸擺脫負面情緒。
三、留學生關心的相關信息
微信平臺不僅是學習者進行語言學習的平臺,也是能為學習者提供休閑娛樂的平臺。微信公眾平臺會發布一些學習者非常關心的內容,如HSK考試的相關信息和注意事項,也會為留學生提供一些漢語節目的資訊,寓教于樂,如《漢語橋》《快樂漢語》等電視節目,還會為留學生推送當下流行的新聞、音樂、電影、電視等等,充分豐富學習者的課后學習和生活,進一步滿足留學生對各種生活信息和學習信息的需求。
四、微信平臺的推廣
近年來,雖然留學生漢語學習方面的軟件不斷增多,互聯網利用率大大提高,但整體上還是處于單線發展的階段,也就是說各種軟件或微信平臺只能提供單項服務,未能為留學生提供一站式的綜合幫助,例如:華語教學出版社開發的“Fun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僅能為留學生提供漢字學習方面的幫助。北京Lyuba公司開發的“計劃學漢語-高分利器”,僅能為母語為日語和英語的漢語學習者提供聽力技能的練習。而像HSK考試這種軟件比較多,例如:上海Hansheng Info-Tech 公司開發的“HSK模擬考試”,這款軟件僅能為母語為韓語和英語的漢語學習者提供練習,而關于HSK考試的相關信息幾乎沒有。微信平臺是少之又少,而且精品更少,只有孔子學院的微信平臺涉及少量內容等。而微信公眾平臺從研發至今的五六年時間里,備受人們的青睞。因此,如何將“漢語熱”和“微信熱”有效地結合起來,使學習者更好地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學習成為工作者的一項挑戰。
微信公眾平臺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功能:群發推送,即通過公眾號主動向用戶推送重要或有趣的圖文消息等;自定義回復,也就是說用戶通過輸入指定的關鍵字,就可以從公眾平臺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一對一交流,針對用戶的問題,提供一對一的對話解答服務。學習者可以根據微信公眾平臺的諸多功能,提出自己的要求,工作者會為學習者推送相關信息,而微信公眾平臺以操作方式便捷、推送形式多樣、交流互動高效的優點,備受廣大學習者青睞。
五、微信平臺的運行
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對外漢語學習是近三四年的事情,因此這一形式的對外漢語教學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問題。在微信平臺運行的過程中,123漢語教學工作坊會邀請經驗豐富的教師完成,同時還會邀請知名學者探討漢語教學的相關經驗。為了更好地完善該平臺,根據用戶的反饋,工作人員需要注意以下四點問題:
(一)簡單就是力量
對外漢語學習資源琳瑯滿目,工作者需要把目不暇接的學習資源簡單化,把復雜任務簡單化,使學習者不會眼花繚亂,可以有效地利用學習資源。
(二)有目的地推送內容
對于微信公眾平臺推送的內容,要十分注意細節化,切不可大面積地推送,使學習者對推送的內容難以消化,推送的內容也要認真推敲,應標明該內容適用于初級、中級或者高級水平的學生,使學習者對號入座,更有目的性地學習。
(三)重視語言類型的多樣化
為了滿足來自不同地區的留學生的需要,創建者應避免只使用熱門語言,如英語、日語、韓語來進行翻譯,應更多地重視語言類型的多樣化,微信公眾平臺可能會吸引來自印尼、泰國等地區的留學生,因此創建者需要使用其他不同的語言作為中介語,使更多的學習者受益。
(四)積極的反饋
在創建者為學習者推送內容的同時,也需要考慮到學習者接受知識的程度,因此,創建者與學習者需要積極行互動,可以設置一些問題,學習者在評論區回答,而工作人員需要仔細耐心地回復,以便及時解決學習者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
六、結語
微信公眾平臺作為一種新興的學習工具,在很多地區都已經融入教學實驗中,結合微信公眾平臺的特點,會發現微信公眾平臺在教學中的優勢與不足。第一,使用方便。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語言設置的多樣性,方便了不同國家的留學生的使用。第二,人際交流高效。微信公眾平臺的使用人群分布在世界上的200多個國家,學習者可以通過該平臺與成千上萬的用戶交流學習經驗,具有同步性。第三,彌補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在傳統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許多學習資源并不能以豐富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課堂氣氛枯燥,而教學者可以通過微信公眾平臺,以視頻、圖片等方式傳遞信息資源,豐富學習者的視覺與聽覺感受。
微信公眾平臺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與傳統課堂相比,微信公眾平臺的對外漢語教學對學習者的約束力減弱,面對開放的虛擬環境時,一些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的學習者可能會出現得過且過的頹態心理,如果這樣發展下去,微信公眾平臺的漢語教學僅僅成為一種形式。其次是微信公眾平臺缺少人性化交流,較難做到以身示范,雖然學習者可以通過答案來糾正自己的錯誤,可是缺少人性化的評判,這對學習者的后續學習可能會造成一定的障礙。希望微信公眾平臺能夠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為學習者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對外漢語教學邁出嶄新的一步。
參考文獻:
[1]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
[2]徐立民.來華留學生教育的理念與實踐[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
[3]王升,尹玉濤.面向顧客的留學生教育服務質量管理研究[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3.
[4]翟冠平.談泰國民校漢語教育中的一些問題——以泰國民校為例[J].桂林寒天工業學院學報,2016(2):301-304.
責任編輯:劉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