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劍蕾
摘 要:我國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如何應對“銀發浪潮”成為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要立足實際,加快推進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促進養老服務也健康發展。
關鍵詞:養老;服務
我國是人口老齡化程度比較高的國家之一,老年人口數量多,老齡化速度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重。因此,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這為新時代中國特色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創新養老新業態,不斷完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現代養老服務體系,探索具有中國文化傳統和特色的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對于進一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有效解決養老領域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大力弘揚孝老愛親的孝德文化,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孝德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與命脈,積淀了中華民族深厚的道德文明精華。弘揚孝德文化,倡導孝道風尚,既是文化建設的應有之意,也是確?,F代養老體系建設取得成效的道德基礎和文化支撐。一是加強輿論宣傳。利用典型事跡、道德講堂、專題討論、街頭標語、演講征文等形式,教育和引導人們從自己做起,讓尊老孝親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共同營造關愛老人、孝敬父母的社會氛圍。二是豐富活動載體。充分利用傳統節日開展“孝德文化”進家庭活動,組織開展敬老養老的家庭實踐活動,讓“孝老愛親”的敬老思想轉化為日常行為和自覺習慣。三是倡導養老與助老相結合。在“助老”視角下,老年人是社會的繼續貢獻者,是社會生活的主動參與者。針對不同情況的低齡老人,開展豐富多樣的以老助老志愿者活動,有利于豐富老年人的業余生活和自身價值的再實現。四是注重培養先進典型。大力宣傳孝老愛老先進典型,將孝老愛老納入誠信征信體系和干部考核體系,在評先樹優、個人提拔中加強人品孝行考核,發揮典型的示范引導作用。
二、完善多元化的養老服務模式,滿足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
推動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需要構建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與老年人養老需求相匹配的服務體系。一是發展居家養老。建立功能齊全的家政服務網,為居家養老的老人提供全天候服務。積極推進家庭養老設備信息化建設和無障礙設施改造,鼓勵針對居家養老的市場服務創新。二是發展社區養老。作為居家養老的重要補充,社區養老應堅持物質養老和精神養老相結合,一方面加強社區配套設施建設,為社區養老發展創造基礎條件。另一方面不斷拓展服務項目,對老人提出的生活、精神、健康等不同需求提供相應的人性化管理和特色化服務。三是發展機構養老。建立對養老服務機構的監督評估機制,提升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引導社會轉變傳統養老觀念,增強機構養老的社會認可度。四是積極探索推廣旅游養老、互助養老、健康養老、文化養老老年志愿活動等新型養老模式。針對老年人數量大,技能多樣的特點,有針對性的發揮他們的資源優勢,既最大程度的實現了他們的自身價值,也有利于促進老年人的精神世界的豐富和存在感的滿足。
三、積極推進醫養結合,推進養老服務轉型升級
醫養結合將現代醫療服務技術與養老保障有效結合,實現社會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它是養老服務的核心內容和終極目標,已成為養老服務新方向。一是強化政策引導。積極探索推進“醫養結合”新型養老模式,衛生、民政、人力社保等部門應加強協同配合,按職能制定完善配套政策,降低養老機構接入醫保門檻。二是促進資源整合。整合養老和醫療兩方面資源,推動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以協作或并建的方式進行合作,不斷增強養老機構醫療服務能力。有病治病,無病療養,為老人提供持續性、針對性的醫療照顧服務,滿足老人多層次的養老需求,讓老年人活得更有“尊嚴感”。三是嚴格管理監督。制定完善醫養結合機構的準入制度,相關的醫療衛生、養老服務方面的標準和規范、考核要求,確保養老服務 “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暢通。
四、推進“互聯網+”養老服務創新,發展智慧養老服務新業態
智慧型居家養老服務突破了制約居家養老發展的服務設施不足、資金短缺等諸多瓶頸問題,有利于整合社會服務資源,擴大優質醫療資源和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服務半徑,推動健康養老服務業智能化升級。一是加強平臺建設。要充分利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硬件等技術,不斷開發功能完善、方便快捷、方便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居家生活服務平臺、用于老年人健康服務的健康管理平臺和以智慧管理平臺、呼叫中心、智能手表、APP等智能終端為載體的實時監控分析系統,創新養老服務模式,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二是豐富服務內容。利用智慧化信息服務平臺對轄區內所有老人建立信息檔案,提供生活照顧、文化娛樂、健康咨詢、養生保健等全方位的服務管理。尤其是社區的高齡、失能、失獨老人,要重點拓展遠程提醒和控制、自動報警和處置、 動態監測和記錄等跟蹤服務,全面提升居家養老社會化服務的水平和質量,助力產業升級。
五、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提高養老專業服務水平
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專業多樣的人才隊伍是養老事業健康發展的根本保障。要努力形成以專業人員為骨干、服務從業人員為主體、志愿者隊伍為補充的社會養老服務隊伍。一是構建以以職業教育為重點、以普通高等教育、短期培訓為依托的多層次、立體式的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培養老年醫療、護理、營養、保健和心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提升養老服務的專業化水平。二是加快推進養老行業規范化和職業化建設。嚴格從業標準,落實從業資格制和持證上崗制,加強對老年服務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嚴格監督考核,促進行業人員整體素質和職業化水平提升。三是積極發展養老服務的志愿者隊伍,搭建志愿服務信息網絡平臺,探索建立志愿服務時間儲蓄制度,鼓勵健康老人、低齡老人為高齡老人服務,健全完善志愿者激勵和培訓機制,使志愿者在養老服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六、加大對農村養老服務的扶持力度,促進城鄉養老服務均衡發展
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切實加大對農村養老服務的扶持力度,推動公共服務資源向農村養老服務傾斜,著力提升農村養老服務水平。一是加強資源整合,拓展服務范圍。加快推進農村敬老院轉型為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在保障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的基礎上,積極為有需求的其他農村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鼓勵集體、社會和個人利用空置房或空閑地,建立小型互助式老年集中居住生活區、小型托老所,規范管理,安全運行。二是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加大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力度,提高農村老年人參保率,為農村老年人提供有效保障。同時加快農村地區的老年人醫療、教育、文化、體育等相關服務設施建設,滿足農村老年人多樣化的服務需求。
[參考文獻]
[1]《“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2017.2.28.
[2]聶麟懿;養老機構人才隊伍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J];《智富時代》2017年05期.
[3]任遠;在應對人口老齡化中構建養老服務體系[N];《光明日報》2017.10.23(6).
(作者單位:中共青州市委黨校,山東 青州 26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