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紅 曹克亮
摘 要:自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我國經濟迅猛發展,與此同時各項制度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司法制度的變革。隨著司法體制改革不斷地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中居于重要地位,對推進我國建設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社會有重要意義。隨著司考制度的變革,當代大學生需要對司考改革進行應對。
一、司法考試的變化
2018年是司法考試改革實施的第一年,在正式的文件出來之前,有很多猜測。根據2018年2月6日司法部公布的《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稱為意見稿)分析司考改革的方向。
1、考試資格
根據《意見稿》的規定司法考試的報名條件原稿條款為:
第九條 符合以下條件的人員,可以報名參加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三)具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道德品行;
(四)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五)具備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法學類本科學歷并獲得學士及以上學位;或者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非法學類本科及以上學歷,并獲得法律碩士、法學碩士及以上學位;或者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非法學類本科及以上學歷并獲得相應學位且從事法律工作滿三年。
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實施前已入學或者已取得相應學歷的高等學校法學類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或者高等學校非法學類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并具有法律專業知識的,可以報名參加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
《意見稿》與《國家司法考試實施辦法》報考條件相比,《意見稿》中提高了報名司法考試的條件。同時規定“法本生”與“非法本生”的考試報名的界限,所謂“法本生”報考條件要具備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法學類本科學歷并獲得學士及以上學位;或者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非法學類本科及以上學歷,并獲得法律碩士、法學碩士及以上學位;“非法本生”的報名條件是全日制的非法本生和三年及其以上的法律從業工作經驗。在這區分的界限又實施“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所謂“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也就是說2018年以前進入大學,不管是法本生、非法本生都可以參加考試。并且這個制度是一直實施的,不是臨時的解決辦法。
2考試方式
《意見稿》的原稿內容為
第十三條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每年舉行一次,分為客觀題考試和主觀題考試兩部分,綜合考查應試人員從事法律職業所應具有的政治素養、業務能力和職業倫理。
應試人員客觀題考試成績合格的方可參加主觀題考試,客觀題考試合格成績在連續的二個考試年度內有效。
《意見稿》對考試方式進行的調整,考試舉行的時間依然是一年進行一次,但是考試內容是主觀題和客觀題組成,這項新規定對于我們來說喜憂參半,憂的是要求客觀題合格之后才能考主觀題的考試,喜的書客觀題的合格成績可以保存在連續考試的第二年。
從《意見稿》的內容上看以挑選高素質的法律從業人員,健全法制隊伍為目的,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社會的建設。
二、司考危機的具體表現與原因
筆者文章所述的“司考危機”是指司考考試考生的通過率。把參加司考的讓人分為法本生與非法本生,從這個角度探討司考危機。
1、法本生系統的接受了學校的教育,培養了一定的法律思維有利于之后參加司法考試和從業。但是由于法學專業開設的條件比較低,各高校基本都可以開設,導致學習法學的人大量涌現出來。每年畢業的法學學生近十萬人,競爭壓力大。同時法學專業與其它專業不同的是,法學專業畢業生不僅需要畢業證和學位證書,還必須通過國內三大難考的考試之一司法考試,不然只有一本高校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不利于法學專業的學生找與其相對應的專業。
司考通過率低。據最新數據統計,全國有620余所高校開設法學專業,各個法學院的水平參差不齊,造成不同學校的司法考試通過率相差十分懸殊。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重點的法學院校與普通的三本院校,同開設法學院,兩者在師資方面,重點院校的教室可能是各個法學領域中的佼佼者,更有甚者直接是司法考試的試卷出題人,在教學上的深度與廣度是其他所不能比擬的。兩者在學習法律的氛圍上,重點院校由于在長期的發展中積攢了一定的學習法律文化的氛圍,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普通院校由于起步較晚法律氛圍不是很濃在教學上只有書本上的表面知識,其他需要學生自己摸索。
2、非法本通俗的表示就是本科或其他學位專業不是法學轉的。由于司法考試報名政策的變更,非法本的人想考司法考試有一定的要求。非法本的考生相比較法本生本來就有一定的弱勢。法本生接受多年的法學文化的熏陶,有一定的法學功底,有一定的法律思維。在此基礎上,非法本生和法本生同時參加司法部統一主持的考試,有一定的影響。
為了提高法律人的職業素質,在《意見稿》中的規定,提高了報名的條件,同時采用了“舊人舊辦法,新人新辦法”也就是說在2018年以前入學的非法本依然可以參加司法考試,而在2018年之后入學的非法本需要有3年的法律從業的經歷才可以報名參加司法考試。這樣的規定好消息就是有利于提升法律人的專業素質,有利于建設法治社會,但是對于即將參加司法考試的人來說,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對于原本就弱勢一方與更加大的法本生的基數。讓熱愛法律事業的非法本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三、解決司考危機的辦法
1、學校
1.1切實提高專業建設與社會需求的適應度,提高法律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效果的達成度。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法律職業人才。學校應深入開展教學研究,在開設課程時,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了解更多、更深、更廣的法律知識,同時也要注重法律實務方面。現在司法考試出題方向,多偏于與案例相結合,從具體的個案中發現法律文題。
1.2提高教師隊伍和教學資源的保障度。加強法學院師資隊伍,培養優秀法學教師。建立高校與社會法律人士的互聘制度,促進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模式。鼓勵社會上的法律人才到高校就職,同時也鼓勵高校教師,投身法律實務。努力建設一支專兼結合的法學師資隊伍。學校在招聘教師,要全方位的考慮,不僅要有學識,同時要具備教書育人的能力。
1.3加強高校與法律實務部門的合作。法學是以門不僅需要理論知識,同時也需要實踐的學科。這就要求各高校不能只能專心做學問,需要加強與法律實務部門的合作。共同設計符合高校的教育,同時又有利于培養實用型人才的課程體系。形成常態化、規范化的法律人才培養機制。學校應該多開展與法律相關的實務課程,例如和法院合作,旁聽法院審理案件等活動。
2、個人
2.1積極參加社會的實踐活動。司考考試的大方向越來越偏向與案例相結合,進行問題解答,利用課余時間參加一些法律講座,或者在律所、法院實習,提高自身對現實生活中案件的處理方法,同上與課本知識相結合,在考試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把握試題。
2.2認真學習學校安排的基本課程,培養法律思維。在此基礎上要拓寬學習的內容,不但要學習法律法規,而且要學習經濟知識、人文歷史知識、科技知識、現代辦公技術等,實現由“單一型”向“復合型”的轉變。認真的自我總結,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四、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進步,社會的不斷發展,國家有意識的向法治社會發展,而且人民的物質文化水平的提升,學來越重視法律的發展。國家通過改革司法的從業資格,為建設法治社會提供了人才基礎,為依法治國方略提供了人才支撐。與此同時給學習法律的人帶來了不小的競爭。為了更好地迎接新的挑戰,我們應該時刻準備著,并且充實自己,爭取成為一個被社會所需要的法律人才。
[參考文獻]
[1]高校法學實踐教學改革與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再探討.
[2]司法考試視角下的法學專業改革與建設 《考試周刊》 2012.
[3]《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
[4]司法考試改革新風向.
[5]從我國普法現狀看司法改革.
[6]東南法學 東南大學 出版社 2012.
[7]同一法律執業職格制度下法學教育的基于、挑戰與對策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報 2016.
(作者單位:中國計量大學現代科技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