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涵 郭婷婷
摘 要: 隨著旅游業進步,鄉村農家樂作為一種產業開始融入我國百姓的生活是從20世紀80年代以后迅速發展起來的。山東許多城市都發展起了各具特色的農家樂,通過汲取各種農家樂的成功經驗,我們發現濰坊臨朐西山地區也有著發展農家樂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條件,尤其是當我們將該地與我們小組比較熟悉的,發展較為成功的淄博姚家峪生態農家樂用對比分析法進行分析,可以更加地體現西山地區擁有發展農家樂的巨大潛力。本文重點將淄博姚家峪農家樂發展條件與臨朐西山地區具有的條件作對比,闡述西山地區發展農家樂的潛在優勢以及存在的劣勢,進行分析可行性,并對如何合理開發農家樂資源做進一步描述。
關鍵詞:農家樂;對比分析法 ;可行性
1研究背景和意義
1.1研究背景
當前,中國的旅游資源70%在農村,發展鄉村特色農家樂可以使尚未被利用的資源能為旅游業所用,并產生經濟價值以及其他多種價值。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0年底,全國農家樂已超150萬家,年接待人數超過4億人次,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年營業收入已超過1200億元,帶動1500萬農民受益。
早在20世紀50年代,日本東京等地推出了“日本家庭訪問”,這也是農家樂的雛形。20世紀70年代末的山東濰坊安丘市石家莊村也興起了農家樂性質的旅游。不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的農家樂,都是依托當地旅游資源和結合自身發展特色,為當地優化了資源配置,調整了產業結構,都為當地農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山東地區的農家樂也經歷了由簡到繁,由粗到細,由散到聚的過程,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形態。再加上供給側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資源要素實現最優配置,經濟增長提質增效,這也符合了供給側改革潮流。
1.2研究意義
與其他餐飲形式不同的是,鄉村農家樂餐飲通過對旅游產品的外延,提高了餐飲產品附加值,有效地促進當地就業,弘揚當地特色文化,讓旅游帶動餐飲,餐飲又提升旅游,從而促進了旅游業與餐飲業雙發展。通過將姚家峪與臨朐西山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兩地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并且臨朐西山地區有更加突出的地形優勢和交通優勢,發展鄉村農家樂有巨大潛力。
2研究方法
此次調研主要采用對比分析法,文獻法,村民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實地考察法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調查研究。
3研究內容
3.1對自然環境的實地考察
我們小組成員對姚家峪以及西山進行了實地考察,這兩地都背靠旅游風景區(原山森林公園和石門坊),可以聚集大量游客,增加游客流量。其次,與姚家峪相比,西山地區地形更為平坦,地勢較低,空地集中,而不像姚家峪較為分散,這樣可以建設較大的娛樂場所以及停車場。另外,山上有水源,無需大規模人工引水,建設成本低。
3.2對人文環境的實地考察
同姚家峪一樣,西山地區也擁有巨大的交通優勢。朐山路的修建使得從山區到城里的的時間縮短為十分鐘,上山公路也在預備修建。交通的便利可以大量吸引近郊游客,并且使物流配送成本降低.其次二兩地都在地區的邊界(淄博市與萊蕪市邊界,臨朐縣與青州市邊界),市場廣闊,有利于知名度的提高。另外,近年來臨朐縣政府提倡護山育林,環境日益整潔。
3.3對村民進行訪談
我們對環山的賀家莊村,鳳凰村,西駐馬店村,腰莊村進行隨機的居民訪談,訪談人數為43人,我們主要訪問他們認為該地有沒有建立農家樂的可行性,其中31位村民都認為該地有建立農家樂的可行性,但只有7位村民能夠比較詳細地闡述可以建立怎樣的農家樂,他們認為不僅要建立農村飯莊模式的農家樂,還需對山體進行細致的改造,建設農業觀光,農產品種植售賣,甚至有村民提出了寓教于樂的思想。但仍有12位村民認為該地沒有建設農家樂的可行性,一方面資金的問題,另一方面政府的引導不夠,再者有幾座山峰在前幾年受到工隊開山采石,山體遭到破壞,影響美觀以至于沒有足夠的吸引力。
3.4建設模式
通過總結和考察,我們認為在農家樂建設初期,由于資金和經驗的局限,可以從最基礎的農家飯店模式做起,形成比較集中化的農家飯莊,以制作野味與時令蔬果為主,可以讓游客品嘗到當地特產。中期隨著資金和經驗的累積,可以繼續發展成為農家院落模式,設立果園,禽園,菜園,設立采摘園,豐富游客體驗,為農產品銷售打開通路。后期隨著各種軟硬件設施的不斷完善,可以繼續發展為農家院落延伸模式,制造人造風景,增擴場地,設立農業教學園區,寓教于樂,建立鄉村旅游度假區和風情民居,使農家樂更全面,更完備,更人性化、自然化。
4研究計劃及預期研究結果
4.1研究計劃及前期準備
我們小組最主干的研究方法為比較分析法,比較兩地異同點,結合臨朐當地實際情況及特色,從而進行可行性分析。
在項目實施初期我們采用觀察法,小組成員主要對當地自然環境,之后對反饋回來的考察結果我們采用調查法,主要采取問卷調查法,設計并發放調查問卷,之后進一步搜集信息,并展開小組訪談。
4.2預期研究結果:
同淄博姚家峪鄉村旅游特色餐飲區進行對比和借鑒,分析出在臨朐西山群建立鄉村旅游特色餐飲區的可行性。
挖掘臨朐地域和物產特色,烹調文化和飲食文化特色,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提高鄉村村知名度。
探討建立怎樣的農家樂,分析出優劣勢和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改進方法。
5具體對策
5.1政府積極引導農家樂建立
政府到對當地旅游資源的開發有所重視,并對當地村民以及市民積極引導,促進農家樂的建成和招商引資。一方面注意宣傳,另一方面也要進一步消除建設農家樂的障礙,從而使得更多人投入其中。
5.2注意環境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
農家樂一旦建成就會對周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從建設農家樂開始注意保護環境,甚至通過農家樂養殖與種植的相互配合,達到養護生態的目的。例如珠三角的桑基魚塘,形成一個小的生態系統,實現了可持續發展。該地可以實施“豬-沼-菜”生態模式,進行綠色發展。
5.3注意食品安全衛生,完善法律
農家樂飯莊依托自然,更需要注意食品,近年來國家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和調控力度日益上升,注意食品安全是必然趨勢,之一方面要政府的監管,政府要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科學評估。另一方面也要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5.4制定具體的產業扶持政策
可以通過設立專項基金,進行農業補貼。完善相關農業已經工商業政策,對景區打造以及軟硬件設備的建立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從而讓更多的農戶投入其中。
[參考文獻]
[1]張要民 農家樂旅游發展的價值提升研究[J].農業考古.2011.3.294-296.
[2]溫芳 農家樂旅游發展模式研究-以南京市為例[D].南京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5.
[3]伍鵬、劉建 特色旅游“農家樂”及其深層次開發探討[J].社會科學家.2001.16(3):20-22.
[4]黨紅星 山東農戶型農家樂產品模式及分布狀態探析[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9(6):73-76.
[5]吉根寶等 供給側視角下的農家樂融合創新研究--以句容市為例[J].江蘇農業科學.2016.44(8):553-556.
[6]馮志峰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J].經濟問題.2016(2):12-17.
(作者單位:濰坊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山東 濰坊 2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