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紀磊
摘 要:當前人大代表聯系群眾的做法越來越豐富,取得較大成績,但也存在對新情況、新問題注意不夠,以及相關制度針對性、可操作性、實效性不強等問題。新時代人大代表密切聯系人民群眾,要從選舉產生機制、保障機制、監督機制、能力提升等方面加以推進和完善。
關鍵詞:人大代表;人民群眾;聯系;對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持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體現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內在要求,對堅持人民民主的國家權力機關性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人大代表來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代表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作為人民群眾的代言人,密切聯系人民群眾,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愿和訴求,是人大代表應盡的義務,是依法履職的具體體現,也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要求。2018年1月至3月,本課題組在菏澤市及其部分縣區,通過座談、走訪、發放調查問卷等多種方式,與一些黨委、人大常委會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部分鄉鎮人大負責人,少數全國人大代表和部分省、市、縣市區、鄉鎮人大代表和群眾代表廣泛進行交流與探討,了解人大代表聯系群眾情況,重點了解代表聯系群眾制度建設情況,向部分人大代表、人大機關干部和基層群眾發放調查問卷368份。在此基礎上,我們認真分析了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制度建設現狀及代表聯系群眾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探討提出了完善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制度的對策與建議。
一、當前人大代表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做法和成效
(一)豐富代表聯系選民形式,建立和完善代表聯系選民制度
過去,代表聯系選民的形式比較單一,主要是代表走訪選民。通過代表密切聯系選民主題活動的開展,目前,代表聯系選民的形式有:建立接待站定期接待選民、入戶走訪選民、設立民情信箱、發放代表聯系選民卡、公布代表聯系方式、召開選民代表座談會、開展代表向選民述職、邀請選民代表參加代表活動、選民評選優秀履職代表等10余種。
(二)密切代表與選民的聯系,提升代表在人民群眾中形象
代表們通過多種形式自覺走訪選民,認真接待選民,加強與選民的聯系,加深了代表與選民的感情。特別是在聯系選民中,代表們主動聽民聲、察民情、集民智,積極反映選民訴求,推動了一些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解決,密切了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聯系,以實際行動贏得了選民的信任和贊譽,提高了人大代表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地位。
(三)注重豐富聯系方式,不斷拓展聯系內容
針對傳統聯系手段難以適應群眾訴求的問題,很多代表充分利用網絡、短信、多媒體不斷創新聯系的手段,促使聯系活動提質增效。針對代表聯系效果不易量化和監督的問題,通過推行代表聯系群眾登記、代表接受群眾評議、代表公開聯系方式、代表履職登記等形式,為代表密切聯系群眾提供剛性支撐。注重聯系的規范性,注重聯系的時效性,注重聯系的連續性,對于多次聯系仍然沒有解決好的問題,堅持持續跟進,緊抓不放,力求抓住問題本質。
二、當前人大代表密切聯系人民群眾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代表聯系群眾的態度不端正
一是代表的積極性不高。不少代表認為在國家政治生活中代表的作用不大,有的甚至認為自己當選代表與人民群眾沒有直接關聯,加之現行法律制度對代表缺乏有效的激勵和制約機制,于是產生了“聯系不聯系一個樣,聯系多與聯系少一個樣”的消極思想。二是部分人大代表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有的代表追求“報刊上有名,電視里有影,廣播里有聲” “前呼后擁到農家,隔著玻璃看莊稼,穿著皮鞋搞勞動,報紙電視齊報道”。部分人大代表照搬革命戰爭年代的“三同”(同吃、同住、同勞動)方式,在電視鏡頭的照耀下“西裝革履挑挑土,裝腔作勢揮揮鋤”。部分人大代表“代民作主”思想濃厚,喜歡將自己的意志當作群眾意愿,使得其建議脫離了群眾實際。
(二)部分代表聯系群眾的方式不科學
一是聯系群眾存在被動性、單向性和滯后性。有的代表習慣于被動式聯系,以集體式、周期性活動為主,聯系的時間、對象、內容、手段缺乏靈活性。聯系對象固定在一個小圈子,與其他群眾聯系較少,不能最大限度聽取傾聽群眾意見建議。聯系方式還停留在訪談、座談、聽取會議報告、慰問等傳統形式上,對信息時代條件下的聯系方式重視不夠、運用不足。習慣于“代表問、群眾答”的單向聯系模式,無意中將群眾置于從屬位置,缺乏雙向度的互動過程。二是聯系群眾存在不夠廣泛、不夠密切、不夠規范。
(三)代表聯系群眾的制度不夠完善
一是代表聯系選民的內容、方式、途徑不夠具體。各級人大代表聯絡機構存在機構設置、隸屬關系、職能劃分不統一,尤其對其性質、職能、工作方式沒有作出明確規定,使聯系活動容易被納入工作作風范疇,缺乏法理上的剛性規定。二是組織制度不夠健全。處在代表工作前沿的市、縣、鄉人大編制少,使市縣兩級無內設代表聯絡機構,無法承擔起繁雜的聯系群眾工作。三是工作制度不夠細化。以集體活動為主的活動形式,難以保證代表聯系群眾的經常性。人大代表聯系群眾的內容不明確。
三、新時代人大代表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人大代表選舉產生機制
1.進一步擴大直選范圍,建議全國人大和省人大,根據黨中央“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原則,進行人大代表的直接選舉試點改革。通過試點,循序漸進,穩步推動直接選舉范圍的擴大,最終達到各級人大代表一律直接選舉的目標。
2.進一步引入競爭機制。進一步引入競爭機制,在直接選舉中,允許公民通過合法途徑自薦為代表候選人,并允許候選人在選舉委員會組織其與選民見面時發表競爭演說、作出陳述和履職承諾;在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中,允許推薦代表候選人的政黨、人民團體和聯名的選民、代表向全體選舉人介紹所推薦的候選人的情況,允許候選人借用視頻等網絡平臺,按照統一要求向有關選民小組或代表小組會議乃至代表團會議進行自我介紹。
3.進一步優化代表結構。密切代表與群眾的聯系,要求優化代表結構,保證有更多的基層群眾進入代表的行列。一是科學劃分和定義代表結構。劃分和定義代表結構應當符合當代中國實際和選舉工作需要。二是依法確定各類代表比例。 三是實行分類差額投票選舉。
(二)完善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工作和保障機制
1.健全代表接訪和走訪群眾制度。代表定期接待群眾來訪和上門走訪群眾,是一些地方創新閉會期間代表活動方式,探索代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路徑的有益嘗試。
2.完善代表專題調研和視察制度。為尊重代表主體地位、發揮代表主體作用。視察活動亦主要由各代表小組自行組織,有關的代表聯絡機構做好協調服務工作。嚴格執行代表法關于代表視察的規定,細化視察規定,規范視察行為。修改省有關地方性法規,賦予代表在專題調研報告中或者視察報告中所提意見和建議,與代表向本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提出的“對各方面工作的建議、批評和意見”具有同等重要的法律地位,同樣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辦理,并向群眾反饋。修改省有關地方性法規,量化關于代表專題調研和代表視察的規定,如明確規定代表在一屆任期內參加專題調研應不少于3次,參加集中視察應不少于4次。
3.加強代表聯絡機構組織建設。建議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報請省委研究,切實加強全省各級人大代表聯絡機構建設,進一步明確機構職責、加強機構編制、配足配強人手、保證工作經費;其中,尤其對縣級人大常委會的代表聯絡機構建設要加強。同時,要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在人大設立代表聯絡機構”的要求,將全省各級人大常委會選舉任免聯絡工作委員會,統一更改為本級人大選舉任免聯絡委員會,使之成為專門委員會,以便于更直接更有效地為代表聯系群眾、履行職責提供服務保障。
(三)完善人大代表聯系群眾監督機制
1.建立健全代表信息公開制度。代表聯系群眾,首先要保證群眾知曉代表、認可代表,暢通聯系渠道。應當根據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的實際,在全省建立統一的代表信息公開制度,以便全省各級一體遵循、規范運作。
2.建立健全代表履職公開制度。建議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聯合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出臺規范性文件,由電視、廣播和官網及時公布代表提出的議案和建議,及時報道代表參加審議、表決和選舉等情況,便于群眾及時了解代表履職情況;同時,探索代表對某些議題行使表決權時實行記名的辦法,以確保代表按照人民的意愿行使職權。
3.建立健全代表履職登記制度。建議由省人大常委會研究并統一印制適用全省各級的人大代表履職登記簿(本)。代表在完成履職登記后應當及時交由所在代表小組組長簽字。代表履職情況,應當作為連任提名的重要參考。
4.建立健全代表述職評議制度。代表向原選區選民或者原選舉單位述職即報告履職情況,并接受評議,是代表接受群眾監督的最直接的、最有效的形式。完善這一監督制度應當堅持依法、可行、務實原則。建議省人大常委會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或指導市、縣(市區)人大常委會制定述職評議的程序和測評項目。
(四)增強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宗旨意識和履職盡責的能力
1.時刻牢記服務人民的宗旨。廣大代表要時刻以人民為中心,把百姓冷暖放在心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踐行“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莊嚴承諾。
2.不斷增強履職盡責的能力。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人大代表要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指出的“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始終把民生問題作為重中之重,既要敢于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提出的問題,又要以更多智慧、更大勇氣、更強決心正視和善于分析研究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3.努力實現傳統角色的徹底轉變。新時代的人大代表要不忘初心,徹底轉變工作作風,撲下身子深入基層,從走、轉、看向踏實干轉變。一要努力實現從感情聯絡向民生問題解決的徹底轉變。二要努力實現從建言獻策向主動做表率的徹底轉變。群眾看到人大代表的率先垂范,就會進一步增強對黨和政府的信任,真正實現黨群關系和諧共處。
(作者單位:菏澤市行政學院,山東 菏澤 27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