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澤寧 朱奕霏
摘要:互聯網時代,網絡用語作為一種語言現象和文化現象已經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對其進行研究分析是現代漢語語言發展的迫切需要。文章將青少年及中老年作為研究對象,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對網絡用語在兩個群體中的使用情況進行數據收集和對比分析,最后通過對青少年及中老年使用網絡用語的差異分析,理清網絡用語對青少年的影響,探討語言的規范化。
關鍵詞:網絡用語 年齡 使用差異
中圖分類號:H1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7-0015-02
目前,網絡用語作為一種新的語言變體,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青少年尤其是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充斥著新生的網絡用語,如“寶寶”“顏值”“萌萌噠”“不要不要的”等,不能和長輩很好地交流與溝通。同時,青少年和中老年對網絡用語的使用態度不一,其使用也存在很大差異。這些網絡用語對青少年尤其是學生群體的思想產生不利影響,諸如削弱了青少年群體的認知能力,使其產生交際障礙等。中老年群體對此則不一樣,即便用也用得較少。
一、網絡用語的研究背景
于根元先生在《中國網絡語言詞典》中指出,網絡用語是一種新的語體,它指的是,網絡上使用的有自己特點的自然語言。[1]作為新生的語言變體,學術界也對其進行了諸多研究:從最早集中在對其態度和規范的研究,到對其性質及性質問題的研究,到后期的對其意義和社會心理認知研究等。而眾多研究大多數是對網絡用語語言形式本身進行分析的,針對某一特定群體的研究較少。[2-3]
2018年2月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男女比例為52.6:47.4。按職業結構劃分,網民中學生群體規模最大,占比為25.4%,穩居第一。從年齡結構上看,我國網民以10~39歲群體為主,占整體網民的73.0%。其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30.0%。同時,與2016年年底相比,60歲以上高齡群體的占比有所提升,互聯網繼續向高齡人群滲透。[4]因而,針對青少年及中老年進行網絡用語使用差異的探討分析很有意義。
二、青少年及中老年對網絡用語的使用情況調查結果分析
本文以青少年(以大學本科生群體為主)和中老年作為特定研究對象,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兩個群體的網絡用語的使用情況及差異等進行數據采集與分析。共發放460份調查問卷(紙質版和在線調查),收回有效問卷442份,問卷有效率為96.1%。
(一)青少年及中老年對網絡用語的認知度和使用度調查
1.對網絡用語的認知度調查
通過調查發現,不管是青少年群體還是中老年群體,對網絡用語的認知基本一致,75.94%的人認為主要是網絡和社交媒體的普及和發展。
2.對網絡用語的使用度調查
網絡用語因其時興、流行、與時俱進的特點,順應年輕人求新求異的心理需求,受到青少年的歡迎。此次調查結果發現:網絡詞語使用量的代際差異明顯,青少年網絡詞語的使用量明顯高于中老年。
通過本次調查,發現青少年及中老年對網絡用語的使用態度不同。青少年更易于接受和使用網絡用語。使用者大多為35歲以下的青少年,以青年大學生為主。青年大學生是網絡用語使用的主力軍。
關于網絡用語的使用對象、場合及使用頻率等,調查顯示也不盡相同。超一半的人數認為網絡用語大多數和同學、朋友或網友在網上聊天、貼吧交流時使用。和熟悉的人交流時使用頻率較高。
(二)網絡用語給青少年帶來的影響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網絡用語對青少年帶來諸多影響,既有有利的影響,又有不利的影響。
1.網絡用語對青少年的有利影響
第一,增進感情,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網絡用語的使用環境是特定的,交往圈子也是特定的。青少年借此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也有利于想象力和語言創新能力的發揮,積極健康、富有表現力的網絡詞語,用得恰到好處,常常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溝通交流效果。
第二,使傳播更加快捷生動。網絡用語因其幽默詼諧、風趣生動的特點,深受青少年的喜歡。因為網絡的非實名制,所以青少年網民們可以在網上盡情地發泄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情緒。而網絡用語的快捷性,使得社會新聞,社會熱點大面積傳播,使得青年大學生能夠更快捷地了解社會大事。
2.網絡流行語對青少年的不利影響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其不利影響主要集中于擴大與長輩們的代溝方面,不利于交流。
網絡用語的主要使用者是35歲以下的網民,而中老年人較少接觸這些新的語言變體,這樣勢必會造成信息不對等,從而影響青少年與中老年人的交流,造成語言的代際差異,擴大青少年與中老年之間的交際代溝。而網絡用語的泛網絡性,使得青少年更加沉迷于網絡生活。
(三)網絡用語對現代漢語的發展影響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者認為網絡用語對現代漢語的影響是雙重的。
其積極影響主要體現在:從漢語詞匯發展的角度來看,網絡用語豐富了漢語詞匯。網絡用語賦予了漢語詞語更多的靈活性,增強了漢語的表現力,突破了傳統漢語的思維定式與界限。在滿足人們日常交流的情況下,推動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也可傳播正能量,對現代漢語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消極影響主要體現在:從漢語規范化的角度來看,很多網絡用語是不符合漢語規范化的要求的。很多網絡用語的意義與真實的漢語詞語意義相差甚遠。而這會給青少年的漢語學習帶來消極影響,不利于其學習規范的語言。
三、結語
網絡用語這種新生的語言現象雖然有消極影響,但是它對現代漢語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創新,可以傳播正能量。作為這種語言變體的創造和傳播的主力軍,青少年尤其是大學生使用網絡用語來表達個性,彰顯自我。中老年人對此應持一種寬容的態度。從現代漢語的規范化研究來看,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到網絡用語與傳統漢語本身的差異性,進而推動漢語詞匯的多樣化、多層次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根元.中國網絡語言詞典[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
[2]田東婷.中國高校大學生群體網絡用語研究[J].長治學院學報, 2016(6):65-68.
[3]申亮.淺探網絡用語——以年輕人用語為中心[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7(12):223-226.
[4]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2018.
責任編輯:景 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