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慧
摘要:詩意的語境能夠吸引人們到文學創新和創造中來,語境與文學語言的詩意營造作為我國文學史上的重要突破,在中國文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首先闡述了語境對文學語言的重要意義,然后基于語境與文學語言中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了語境與文學語言詩意營造的對策。
關鍵詞:語境 文學語言 詩意
中圖分類號:I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7-0097-02
語境是人類語言交際活動的環境和背景,是理解活動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語境的定向、調節和制約限制了詞語的多義性,消除了歧義,從而使語言交際能夠順利進行。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正是語言的魅力所在。文學語言能夠用文字將人們感受到的生活的美好表達出來。語境是作者創作文學作品時將語言本身的風格和外部語言環境通過具有獨特風格的寫作方式和文學語言表達出來。國內外,關于文學語言問題的討論很多。文學語言是指那些形象生動、生動具體、充滿情感、氣氛濃厚、情感突出、節奏鮮明、色澤自然、富有精神氣質的語言,它不能脫離普通語言而孤立存在。與俄羅斯形式主義文學評論家所言不同,文學語言并非在語言本身中封閉。事實上,它和社會文化的發展是同步的。社會文化的變遷勢必導致文學語言的變化,同樣,文學語言的變化也會增加社會文化的內容。文學語言的詞匯、修辭、語法和語音的變化受到社會文化的限制,而修辭、詞匯、語音和語法的變化則為社會文化增加了新內容。文學語言與語境結合,以便我們能夠理解其歷史的美學意義。本文針對語境與文學語言的詩意營造展開討論分析。[1, 2]
一、語境對文學語言的重要意義
如同魚兒和水,語境和文學語言也是彼此密不可分的。語境化是文化詩學的基本方法。語境在文學語言文本中對于發現一個文學文本的意義和一個句子是十分關鍵的。任何語言文本都處于共時性和歷時性的社會文化對話關系中,不是孤立的,必須依托于話語境,否則語言文本的文化意義就不可能被揭示。正如馬克思在他的文章《哲學的貧困》中所說的:“人們根據自己的物質生產力建立社會關系,正是這些人根據自己的社會關系創造了相應的原則,概念和范疇,因此,這些概念和類別也是相同的,它們不是永恒的,它們是歷史的和臨時的產品。由于所有的概念和范疇都是‘臨時的和歷史的,所以我們應該把這些概念和范疇放回去進行分析,將它們分析到原始的歷史背景中,不應該孤立地分析它們,同樣,在進行文學作品的語言分析時,應該把它看作是‘歷史的,暫時的產物,在原來的歷史背景對它進行把握。”[3]
語境能夠給人以身臨其境感,由于想象力的限制,學習文學作品時,我們可能難以理解書中描述的情景。但是,有了語境的幫助,我們能夠充分感受到文學的魅力,給我們營造了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自己就身處其中,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創作源泉和創作時的心境。
不僅在人物話語中,在文學作品的敘事語言中,尤其是詩歌語言中,都能體現語境的“能產”作用。語境引出新的內含意義,不僅豐富了話語,讓話語變成了“言語本身”,更能超越自身,將強大象征和暗示力量凝聚于此。
激發文學語言的學習興趣。由于我們的知識有限,對于文學的理解并不十分準確到位,對文學的需求也得不到充分的滿足。語境和文學語言的結合能夠激發對文學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我們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學習就能做到融會貫通。
二、語境與文學語言詩意營造中的常見問題
由于不同風格的文學作品對語境的要求不同,因此導致科學文學語篇結構向不同方向發展。科學文本的語言結構通常比較長,有很多的修飾詞和嚴格的內部邏輯來確定詞語的含義。文學文本,特別是詩歌,往往是跳躍、不連貫、簡潔、自由的。它們對邏輯的遵循不嚴格,通常是非邏輯和反邏輯。語言與文學語言兩者的默契配合度并不總是像我們想象中的那么好,在詩意營造中會常常會出現各種問題。究其原因也來自多個方面。
(一)接觸文學語言的機會少
對于大學生來說,由于每個人的專業不同,除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外的學生,平時上課時很少接觸到文學作品,如果平時不主動學習文學作品,可能他們永遠都接觸不到文學語言,更不用說語境與文學語言的詩意營造了。
(二)師資力量薄弱
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如果老師自身都不能很好地理解文學,那么學生對文學語言的學習和理解就更困難了。目前我國的學校文學方面普遍存在師資力量薄弱的現象,因此,老師對學生學習文學語言的指導不夠準確和規范,導致他們學習文學語言的興趣和積極性逐漸降低,造成我國學生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三、語境與文學語言詩意營造采取的對策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類文明的發展,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重視語境與文學語言詩意營造中存在的問題,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那么將不利于學生對文學語言的學習,不利于中國文化的傳播和中華文明的傳承。因此,針對語境與文學語言營造中的常見問題應及時采取對策進行有效處理。
(一)創設問題情境
創設情境是語境學習最有效、最直接的辦法。讓學生投入到情境中去進行文學語言的學習,只有在特定的環境中學習文學語言,學生才能將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發揮出來,在課堂的學習中,才能將語境與文學語言詩意營造的良好感覺充分體現出來。因此,學校可以開展豐富的課堂活動,通過組織活動讓學生投身到語境中,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這將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文學語言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二)培養專業化的老師
老師的指引對學生的學習具有關鍵作用,高水平的老師能夠讓學生在語境與文學語言的詩意營造中更好地投入。老師的專業水平對課堂氛圍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必須對老師進行專業化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知識水平,增強對語境與文學語言的認知。結合自己的所學和對知識理解以及多年的教學經驗,制定有效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他們更好地學習文學語言。
(三)開展能有效促進文學語言學習的活動
學校要經常開展一些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學習文學語言的活動,幫助學生對語境有更好的理解,增加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通過特殊的情景的營造,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夠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學語言的學習中。語境的學習是文學語言表達的過程,學生學習文學語言,語境是其中至關重要的因素,他們的認知絕大部分都來自老師和學校的教育,因此,學校和老師必須不斷努力,積極探索能夠有效促進文學語言學習的新方式,積極開展各種有益活動。
(四)誦讀文章
誦讀是語境產生和詩意氛圍營造的重要方式。只有大聲誦讀才能將文學作品中的豁達正氣、慷慨激昂的情懷表現出來。比如,在學習毛主席的《沁園春·長沙》時,只有大聲地誦讀才能體會到毛主席那種慷慨激昂的情懷,才能將詩中所表達的感情充分表露出來,文學表達的詩意通過誦讀油然而生,給人大氣磅礴的感覺。
四、結語
文學語言在具體的文學作品中是以文本的形式存在,并且始終與社會文化相互對應。隨著時代的變遷,文學語言也在發生著變化,文學語言文本與社會文化相互影響、相互構建、互為補充。為了揭示文學語言文本的文化意義,最重要的是要進入語境,在語境中去把握文學語言文本,語境可以分為三個不同層次:文外語境、時代狀態和精神、文外語境。三者不可或缺,密切相關。文學語言文本只有真正進入這種語境進行分析,其本義、歷史與審美意義以及深層文化意義才能被充分揭示。文學語言文本雖然受到社會文化文本的限制,但是同時豐富了社會文化文本,形成了新的社會文化景觀。
參考文獻:
[1]劉桂香.淺議語境在言語表達和理解中的作用[J].北方文學旬刊,2017(9):212.
[2]馬強.淺談語境與文學語言的詩意營造[J].神州,2017(28):58.
[3]延已瑋.淺談互聯網語境下漢語言文學的出路[J].神州,2018(1):57.
責任編輯:關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