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要:隨著電視相親節目的熱播,大學生群體在觀看的同時,他們的戀愛觀也被節目中的某些思潮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正確看待這一現象,正面引導,以減少相應節目對大學生的不利影響,對構建大學生群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電視相親節目 戀愛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7-0151-02
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帶來了社會組織結構、心理結構和文化模式的巨大轉變,人們的個性意識逐漸覺醒,婚戀觀開始擺脫傳統的束縛,電視相親節目在這一時期逐漸興起。越來越多的人提及“相親”這一名詞,各式各樣的“相親活動”層出不窮,一些時尚交友網站也開始頻繁地舉辦單身派對、萬人相親大會、婚博會等等。特別是2011年7月《某某勿擾》節目推出了澳洲專場;2011年10月推出美國專場;2012年1月推出英國專場;2013年6月推出新西蘭專場;2013年7月推出德國專場。節目越做越火,各個年齡階段的人群對其關注逐漸升溫。相親節目投射出了當代人對婚姻以及戀愛的種種看法,也可能對大學生的婚戀觀造成某些消極影響。那么在這樣的影響之下,又是否會對大學生的婚戀價值取向造成影響呢?這些問題值得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們深思。
一、大學生戀愛觀的現狀分析
(一)能相對正確地對待戀愛與學習
從調查結果看,以男女比列來講,女生對相親節目的關注程度顯而易見地比男生的關注程度要高得多,從而也反映出,當今社會,男生對這方面的興趣不大,并且在意程度也相對較低。戀愛是大學生的熱門話題之一,青春期的大學生大膽追求愛情,他們對待戀愛比較認真,認為戀愛以感情為基礎,要有責任心。但同時學業也是他們要面臨的一大問題,能夠在大學期間為自身的目標不斷奮斗,并且正確處理戀愛與學業的關系,讓愛情成為學業的催化劑,促使彼此學業進步。
(二)能相對正確地認識婚戀類節目的實質意義
在我們的調查對象中,“對于相親節目的看法”,76%的同學看這些節目的目的僅僅是無聊打發時間而已,無所謂節目的真實性,也無所謂評價好壞。這也就表明,人們大都不太在乎相親節目的可靠性,只是單純地把它和一般的綜藝節目歸為一類,僅供娛樂。然而,有9%的同學選擇了“參考擇偶標準”這一選項,說明還是有小部分大學生企圖通過節目來選擇自己的另一半。由此可以看出,電視相親節目對大學生的婚戀觀影響并不大,但并非絲毫沒有影響。
在多數大學生看來,參加電視相親節目的嘉賓無非想找一個平臺進行自我炒作,而針對“參加相親節目必要性”這一選項,63%以上的人認為是身邊的父母親人著急而并非自己。這也可以看出,對于相親,還是上一輩的人更加關注。
大多數大學生認為,應該更多地通過社交圈的發展來尋找伴侶,并且應該把真心相愛作為結婚的前提。當然,也有人覺得門當戶對是很重要的。這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還是向往愛情,并且有自主想法的,不再像老一輩講究“父母之命”,但老一輩的思想觀念對于當代大學生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三)觀念開放,但自我保護不夠
觀念的開放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傳統觀念上的“男主外女主內”已經不再受到追捧。女性追求男女平等,也不再把自己的追求僅僅局限于家庭美滿,而是期望能夠和男性一樣追求自己的事業,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男性也開始主動承擔家務和教育子女的責任,夫妻雙方在家庭分工方面更加平等合理。
從另一個方面說,當代大學生婚戀思想的開放性還表現在對性的態度上。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未婚同居等行為的接受度大大提高。不過,大學生婚戀思想開放的同時也依然受某些傳統思想的影響:比如男生在選擇配偶時依然更關注對方的相貌和氣質,但女生則更看重男生的物質條件和事業發展前景。由此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在選擇另一半時,仍會受到傳統的“郎才女貌”的觀念的影響。
(四)憧憬婚姻但準備不足
近年來,趨于功利性的社會價值觀對大學校園不斷產生影響,改變了一些大學生的價值觀。戀愛和婚姻是大學校園里現實而又敏感的話題,也是大學生最為頭疼和憧憬的話題。攀比和虛榮心等因素使當代大學生在愛情、婚戀觀上呈現出追求多樣化和個性化等現象。大時代背景下,傳統的觀念在轉變,因此,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要保持心理的健康,劃清感情和性的界限,增加自我保護的意識,不應貪圖一時的享樂和快感而忽視愛情的美好。
二、如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
(一)正確處理好戀愛、學業二者之間的關系
目前來看,大部分大學生的戀愛觀都比較成熟,懂得愛是一種責任和奉獻,戀人之間會多一些理解、信任、寬容和尊重 。也有少部分大學生因為談戀愛而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耽誤了學業,成績下降,對于戀愛中的關系也并沒有理智應對。
大學生群體作為一個有一定認知基礎的群體,應該能用積極正確的方式對待戀愛。戀愛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學生應該以學業為重,因為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正確處理好戀愛、學業二者之間的關系,要培養愛的能力。如果一個人心中有了愛就要敢于用正確的方式表達,面對別人的示愛時要能夠取舍,并及時作出接受或拒絕的選擇,不要過分糾結;對于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認為不值得接受的愛情應有勇氣拒絕,能夠承受求愛拒絕或拒絕求愛的心理困擾。
(二)教師應引導學生參加課內外的活動,提升學生的審美敏感度
現在大學生戀愛觀教育主要來自課堂上教師的教育和引導。這時候,教師就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需要充分了解大學生對于戀愛的生理和心理雙重的需求,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可以采用各種手段來教育學生,如:觀看相關的影片,講解相關的故事,分小組展開活動等。
相親節目對大學生的審美觀產生影響。當代的年輕人通過網絡、電視、廣播等傳播媒介足不出戶便可以知曉天下事,由于他們接收信息的主要手段是網絡和電視,因此,很容易受到媒體思想的左右。所以,作為新時期的大學生,應當多參與有意義的課外活動,在參加課外活動的過程中感受自然的美和人性的美,在與他人的交流中豐富自己的知識、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并且形成一種正確的思維方式。從自身心理成長和體會身邊的美的過程中轉變自身不健全的、片面的審美觀,從而讓自身的思想更加成熟,這對于形成良好健康的戀愛觀也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加強輿論監管
電視相親節目是一個公眾的傳播平臺,傳播的內容要能體現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所以在節目的制作過程中,節目制作方也應該大力弘揚良好的社會風氣,把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自己的最高責任 。
參考文獻:
[1]文書峰,胡鄧,余國良.大學生心理健康通識[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13.
[2]馬騁.大學生要樹立正確戀愛觀[OL].南海網社會新聞,2016-11.
[3]吳凡.碼解國內電視相親節目[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9).
[4]季輝.大學生戀愛與婚姻[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12.
[5]吉梅.青春年華叩問愛情——大學生戀愛指導[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
[6]孫英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景 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