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愛蘭
摘 要:試驗地為田間試驗創造了適宜的環境,試驗地選擇是否科學,關系著試驗的可靠程度。本文簡要介紹了試驗地的相關情況,并對試驗地的選擇和培養利用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農業試驗地;培養;利用
中圖分類號:S3-3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233054
1 關于試驗地的介紹
就當前農業科學研究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途徑:調研以及科學試驗。調研的目的是為了發現已有的事實,并在此基礎上總結歸納出相關規律。試驗是通過人工對條件的控制,充分發掘這一環境背景下事物本質以及事物內之間的關聯性,由此揭示其規律。針對某些方面的研究,調研和試驗是不可能被替代的,甚至還需要二者之間的有機結合。就當前農業生產以及農業科學的發展來看,很多問題的解決都主要通過盆栽試驗、試驗室試驗以及溫室試驗等方式,同時還包括近代的人工氣候實驗以及田間試驗。在上述試驗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方式正是田間試驗。這是因為對于農業生產而言,主要存在于田間。不管是新技術的運用,還是新品種的選育,亦或者是新科技的推廣,都必須選擇恰當的田間試驗,既是為了鑒定試驗效果,也是為了判定其實際應用價值以及相匹配的區域。為了能夠將其它試驗的研究成果應用于生產活動中,仍然不能缺少相應的田間試驗鑒定過程。由此可見,田間試驗正是當前農業科學試驗中最普遍最有效的試驗方式,同時也成為連接農業科學理論以及實踐之間的紐帶。在田間試驗中,試驗地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境構成,如果能夠基于試驗恰當選擇合適的試驗地,可以有效控制試驗誤差,全面提升試驗的精準度以及可靠性。
2 恰當的選擇試驗地
2.1 均勻性
作為實驗地,不管是土壤肥力還是具體的質地,甚至是土壤的底層結構都應當保持均勻和一致。除此之外,必須要保證地塊在年內的耕種、施肥以及所種植作物的種類都完全相同,一旦耕作利用情況有所差異,其肥力必然會表現出較高的差別。如果地塊表面起伏不平,除了肥力不均勻之外,也不能夠維持均勻的灌水狀態,由此作為試驗用地,必須要保障地勢平坦的地段。如果選擇丘陵或者坡地進行試驗,比較恰當的地段就是高緩坡或者梯田。為了了解土壤是否均勻一致,最簡單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作物的生長季節,對其生長的一致程度展開仔細觀察;或者還可以在耕翻土地時,觀察其土垡色澤以及剖面結構是否一致。為了充分把握土壤的均勻程度,比較理想的方式就是展開空白實驗,也就是所謂的勘察播種試驗。可以將已經擬定的試驗地進行等面積的小區劃分,面積不應太大,每一個小區都種植等量的同種作物,選擇相同的栽培以及管理舉措。在作物的實際生長區間以定期觀察的方式進行記錄,當遭遇病害、蟲害以及其他災害時,必須要詳細記錄具體的區號,以供日后參考分析。到收獲時應分別記錄每個小區的實際產出,以此為基礎計算變異系數,通過變異系數,便可以準確判定土壤的均勻程度,一旦變異系數超過15%,不適宜選定為試驗用地。
2.2 代表性
對于試驗用地而言,不管是土壤的具體類型,還是實際的肥力水平,或者是地形地勢,都有助于推廣試驗成果,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作為試驗用地,不應當選擇靠近住宅、畜舍或者河塘邊以及高大的建筑物群旁邊,以免遭受小氣候的影響,由此失去代表性。
3 培養試驗用地的有效舉措以及試驗地的充分利用
3.1 試驗地的有效培養舉措
如果擬選定的試驗用地,均勻度有所欠缺,可以使用勻田措施。也就是說,在接下來的幾個連續的生長季中,種植相同的密播作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作物有:小麥、水稻或者大豆等。密播作物的種植,可以有效吸收土壤的養分,實現自然調節的功能,由此維持均勻的肥力。如果是負重指數相對較低的區域,也可以采用休耕的方式,使土壤肥力自主調節,保持均勻。
3.2 試驗地的充分利用
應實現試驗和勻田舉措的合理使用,如果已經經過一季的試驗,在試驗過程中所使用不同的處理舉措,由此必然會導致土壤出現新差異,此時如果在同一地塊上再次進行其他試驗,試驗結果極有可能出現誤差。所以,為了有效避免誤差的出現,可以將實驗用地進行均分,輪番展開試驗和勻田,既不會對試驗結果產生影響,同時也不會有礙生產。
4 結語
在田間試驗的過程中,需要重點控制的對象是土壤的差異,基礎是試驗地的選擇培養與利用。除此之外,還應當科學的予以試驗設計,并進行科學的統計。還要最大限度地防止試驗材料、操作、管理的差異性,做好分析和總結,控制好技術的各個環節,唯有如此,才能確保田間試驗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參考文獻
[1]陳義強,劉國順,習紅昂.基于地統計學的農業田間試驗地選擇及評價方法[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13(2):419-426.
[2]毛科軍,官宏義.天津市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的實踐[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3(6):693-699.
[3]庹國柱,李軍.我國農業保險試驗的成就、矛盾及出路[J].金融研究,2003(9):8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