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永
摘要:教育部關于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出臺了《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從宏觀層面對輔導員隊伍職業定位、職責和發展等作出規定和要求。然而在實際高校工作中,尚存在較大差異,這些差異,給輔導員隊伍建設造成了一定的困惑和掣肘。比如輔導員隊伍其成員,入職前所學專業和工作后職業需求上的現實矛盾問題,比如輔導員職業發展方面,在職稱評定上論文發表的要求和規定,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等等。就這些制約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問題和瓶頸,給予了必要的思考,提供了試圖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設性建議。
關鍵詞:入職專業與職業需求 職業定位與現實處境 職業發展與現實狀況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7-0121-02
“輔導員隊伍建設面臨的主要困境:(1)對輔導員角色定位及職責范圍的規定不夠清晰,(2)輔導員考評考核機制不夠完善”。[1]輔導員隊伍建設研究,在實際高校工作中,尚存在較大差異。從輔導員隊伍建設存在的瓶頸出發,進而提出相應對策,以期解決長期以來困擾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瓶頸問題。
一、瓶頸
(一)入職專業與職業需求問題
輔導員入職途徑,一為公招,二為引進。公招,即面向社會公開招錄,具體形式為應聘者參加筆試和面試(有的高校沒有面試環節,筆試通過即可),合格者錄用。引進,即人才引進,具體表現為不參加筆試,只有面試,面試前需具備必要入職條件,面試環節相較這些必備硬性條件,難免流于形式。
輔導員入職專業要求與專任教師專業要求存在很大不同。考察在職輔導員入職前所學專業,少有人是和現從事輔導員崗位所需專業直接相關或者對口的。專任教師入職情形則截然不同,漢語言文學專業出身的斷然不能去教醫學,數學專業畢業的也絕不能去教歷史學,如此等等,專業限制十分鮮明,“隔行如隔山”在這里極為凸顯。然而輔導員崗位入職則不同。比如,作為輔導員,應當以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為主,然而實際情形是,輔導員隊伍其成員入職前所學專業,囊括了理科、工科和文科專業,比如物理學專業、計算機專業和漢語言文學專業等等。
輔導員崗位實際工作當中切實需要的,當以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為主,以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為輔。
(二)職業定位與現實處境問題
輔導員在高校的崗位設置,介于行政崗和專技崗之間,不免尷尬,因為職責不明確,導致邊緣化。說是管理崗,和各科室只坐班不教學的同事不同,輔導員時不時需要深入學生課堂肩負授課的擔子;說是教師崗,和專任教師崗上的同事們又存在區別,不像專任教師那般只負責教學,輔導員還需要在辦公室坐班。
那么一心為學生服務的輔導員,究竟屬于行政人員還是專任教師呢?大多高校把輔導員歸于學工處學工科門下,這點沒有多大問題,然而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目中,對比專職行政崗和教師崗的同事,來得不是那么受尊敬。學生們普遍認為輔導員一職無足輕重,似乎誰都可以勝任,管理不像管理、教學不像教學,甚至在高校教職工同事之間,輔導員的地位也似乎不受重視。
(三)職業發展與現實狀況問題
輔導員的提升和發展空間方面,與專任教師一樣,同樣面臨著職稱晉升問題。
倘若輔導員崗位設置為教師崗,就和專任大學教師一樣,走職稱評定道路。然而輔導員評職稱,所需要求和條件是否和專任教師一樣?諸如課時、學時、發表論文數量等方面,有沒有區別,又有哪些區別?假如職稱評定條件都一樣,那么輔導員和專任教師之間區別何在?
除此,還有值得一提的地方。普通大學教師評職稱,發表的文章和所學所教專業相關即可,而輔導員評職稱發表的論文,在選題上就不能這么順心順手。無論入職前所學專業為何,評職稱發表的論文一律要求和思想政治教育有關,和輔導員工作相關,否則評職稱時評審會不承認。前邊提到,在職輔導員隊伍中,其成員入職前沒有幾個是真正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或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的,這就要求輔導員發表文章要從頭抓起。
輔導員職業發展與現實狀況之間存在的落差,普遍存在而又沒有統一的對策。這在新興的高職院校中尤為突顯。
面對以上這些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或囿于其困難,或囿于其以現狀處之尚可。輔導員隊伍建設遇到的這些瓶頸,當以什么對策應之呢?
二、對策
(一)入職專業與職業需求對立統一
無論入職前所學專業為何,一旦踏上輔導員工作崗位,就要以工作為中心,按照輔導員職業需求來發展專業。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作為輔導員主導專業,入職前若恰好對口,所學為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專業最好不過,若入職前所學為其他專業,就需惡補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以及作為輔導員輔助專業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等。
那么輔導員入職前專業該怎么辦,是放棄還是繼續學習?鑒于輔導員崗位要求綜合能力,除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之外的其他專業,均可或多或少應用到輔導員日常工作中來。譬如漢語言文學專業,直接應聘教師的話,可以去文學院教書,加入到輔導員隊伍當中來,就為輔導員日常文案寫作奠定下堅實基礎。再比如,倘入職前所學為計算機專業,可第一時間解決辦公電腦系統維護、軟件問題及硬件故障等,大為提升工作效率。
從輔導員職業需求和實際工作需要,所學專業多多益善。這一點不僅適用于輔導員工作,普通教師和其他行業的從業人員,同樣適用。因此,無論從哪方面來講,輔導員入職前所學專業都不能因輔導員工作之故而放棄。放棄的后果是什么,損失先不說有多嚴重,單論放棄所學,另辟新專業,就不是一天兩天短期內掌握的。從輔導員工作需要而言,其入職前所學專業不但不能放棄,反而應當繼續予以深造。
然而從崗位需求出發,并不能從根本保障輔導員入職前所學專業繼續深入研究下去。有些高校要求輔導員晉升必須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對其內容作出規定,要求輔導員發表的文章必須是和輔導員工作相關,即必須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或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方面,入職前所學專業方面的內容不受認可,評職稱不作數。這就導致廣大輔導員發表文章內容受限,入職前所學專業無用武之地,只得臨時抱佛腳,惡補思想政治教育等相關專業。長此以往,入職前所學專業會逐漸被漠視乃至遺忘,這一不合理規定是對廣大輔導員入職前所學專業的巨大戕害。高校對輔導員職務晉升發表論文內容的規定,限于與輔導員工作相關有一定依據,若無此限制,輔導員發展與本職工作相關專業將被摒棄。那么,放棄輔導員入職前專業固然不合理,然一味發展這一專業也不科學,那么該怎樣協調輔導員入職前專業和工作后專業發展的關系,就勢必提上日程。既然不能偏頗,最好取其折中,折中的結果是輔導員發表文章內容既可是入職前所學專業,也可是與輔導員工作相關專業,但不能均為入職前所學專業內容,在此基礎上可限制二者比例。如此,實現入職前所學專業與輔導員工作相關專業之間有機結合。
那么,為避免出現入職前所學專業與入職后工作所需專業不對口或不相關,能否在輔導員入職前,就設置專業限制,要求必須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或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未嘗不可。然而考慮到輔導員實際工作的需求,對綜合能力的強調,入職前專業限制不能狹隘,狹隘的后果將導致輔導員一職由思想政治教育或教育學、心理學等專任教師兼任即可。
(二)明確職業定位
輔導員是什么,該怎樣定義?“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2]這是對輔導員的概念界定。
“高等學校應結合實際,按各校統一的教師職務崗位結構比例合理設置專職輔導員的相應教師職務崗位。” [3]這是對輔導員崗位設置的明確規定。輔導員的職業定位為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崗位設置為專業技術人員,和專任教師一樣均為教師崗。
(三)明確職業發展
“專職輔導員可按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要求評聘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或其他相關學科的專業技術職務。”[4]這是對輔導員晉升途徑的規定,說明輔導員晉升途徑與專任教師一樣。至于具體晉升條件和要求,“高等學校應根據輔導員崗位基本職責、任職條件等要求,結合各校實際,制定輔導員評聘教師職務的具體條件,突出其從事學生工作的特點。”[5]這一規定,對輔導員和專任教師的晉升條件和要求作出了界定和區分。
綜上,關于輔導員隊伍建設基本要點,國家教育部已有明文規定,不完善的地方在于對各高校結合各自實際之處,給予各高校一定的自主權,導致實際工作中各高校體現出不同的特點,有益有弊。從輔導員工作的實際工作出發,其專業需求、職業定位、職責范圍和發展空間等方面,輔導員職務都有不同于高校管理崗和專任教師之處,在對待這些不同之處時,需要出臺明文規定。諸如輔導員雖定位為專業技術人員,與專任教師一樣走職稱評定道路,也肩負一定教學任務,但是輔導員尚需坐班,不像專任教師那樣可以上完課直接走人。輔導員日常坐班這一現實,既有管理崗的特點,又不同于專任教師,加以輔導員擔任一定的教學任務,又使輔導員與管理崗上的同事區別開來,與專任教師有一致之處。既坐班又教學,使得輔導員介于管理崗與專任教師之間,與二者既相區別又有聯系。從而導致輔導員隊伍建設在高校中的邊緣化。要改變這種邊緣化,就要如高校管理崗和專任教師一樣,使之專門化。專門化的實現,一要立足輔導員工作實際,從輔導員工作實際的專業需要、職業定位與發展空間等方面入手,制定相應對策;二要將這些對策規章制度化,從而使得輔導員隊伍建設有章可循,不致于輔導員們在入職前或入職后問題重重,充滿困惑。
參考文獻:
[1]步秋艷.數十年來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研究綜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12):1.
[2] [3] [4] [5]教育部令第24號.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J].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 2007(4).
責任編輯:劉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