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向東
摘要:對于中職物理課的學習有學生會感到困難,尤其對講授新課有學生會處于“慢熱”和“不感冒”狀態,跟不上教師的教學思路和教學進度,而新課學習的囫圇吞棗,就是對物理知識學習問題的累積,問題累積得越多學習包袱也就越重,產生學習焦慮心理或出現厭學物理課程的心理就會越來越強。其實,凡事皆有定律,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同樣,物理課新課的引入有很多方法可循,關鍵要看教師是不是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變換采取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思維的方法。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例舉探析物理教學新課引入方法幾則,以期與同仁商榷。
關鍵詞:物理課堂 新課教學 引入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7-0204-02
“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很多至理名言在告誡人們事情開端很重要,確實,唯有開好頭,才能走好路。對于中職學校的物理課堂教學說來,新課教學的引入方法就是在為學習新課,有效率地掌握新課知識開好頭。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物理教師,由于中職學生存在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能力上的個體差異,致使學生們在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能等方面總會出現不一樣的狀況,對于這樣的情況,教師們不能過于片面地以主觀認識來定義某個學生是能夠學習好的學生和某個學生就不會是學習好的學生,也不能是自顧自地按著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經驗來授課,這樣下去的結果就是教學出現“兩層皮”現象。其實,凡事皆有定律,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同樣,中職學生普遍意義上的物理學習也是能夠學得好的,其關鍵要看教師的教學能力,尤其是新課引入的方法,而以下多則方法都是新課引入和有益于學生后續物理課堂學習的有效方法。
一、聯系式引入方法
溫故而知新,由已知求未知是這種方法的特征。任何事情都是相互聯系和彼此變化著的,物理課堂教學的新課引入要善于利用這種規律,通過教師的導課藝術,引導學生通過回顧已經學習到的知識來聯系將要學習的知識。給學生的已知知識和思考新課問題的思維搭建起一個過渡的橋梁,也即正確的思路。從既有知識導向要學的新知識的導語很重要,既需要簡明扼要,更需要聯系緊密。譬如教學“平拋物體的運動”,可以引入為:“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牛頓運動定律以及運動的合成等知識同學們都知道吧,讓我們以這些原理來探究本科所要學習的新知識。”也可以以提問或設問的方法讓學生對相關新知識的學過知識予以思維關聯。如講授“機械能守恒定律”提問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它們相互間的轉換條件和關系,再設問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物體的機械能總量會怎樣,這樣就會讓學生形成一種接受新課知識的思維準備,進入正確方向的思維過程。
二、實驗式引入方法
實驗是問題見諸真實、理性見諸現象的方法,物理學教學尤其需要實驗式方法,很多難于在理性思維上認知成型的道理都可以通過實驗的形式獲得。物理課堂教學新課采用實驗式方法導入,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心理,增添學習動力。如教學“靜摩擦力”:
“教師:邊演示邊引導學生動手做下面實驗。將甲、乙兩本物理課本的書頁依次交疊在一起。壓一下書后,提起乙書,甲書沒有從乙書中滑落。請一男生盡其力拉兩書背,也不能在乙書中拉動甲書。
學生:驚奇,渴望教師揭秘。
教師:在剛才的實驗中,使甲書不能在乙書中拉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學生:有的議論,有的看書,有的憑生活經驗脫口答出是乙書把甲書夾緊了。
教師:使甲書不能在乙書中拉動的直接原因,是甲書受到一種不同于重力和彈力的力的作用,這是一種同學們還不認識的力,叫做靜摩擦力。靜摩擦力有什么性質?讓我們帶著問題來學習新課。”[1]
三、妙趣性引入方法
講故事和吟詠古詩詞都是中職學生所喜歡的形式,將這種形式應用于物理新課引入,也能制造出妙趣橫生、氣氛熱烈、學生集中精力、積極開動腦筋的學習氛圍。當然,所講授的故事和所吟詠的古詩詞要能夠對新課講授發揮“藥引子”的作用。例如在教學“機械運動”和“光的直線傳播”時就可以這樣做:講一個有趣的故事,說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飛行員駕駛飛機升上2000米高空迎戰德國鬼子。戰鷹呼嘯,飛行員全速操縱飛機,忽然飛行員覺得有只小昆蟲飛到臉龐,他瞬間伸手捉來,拿到眼前瞄了下,但卻嚇了一跳,這哪里是昆蟲啊,分明是一顆飛來的奪命子彈。再把蘇軾《同王勝之游蔣山》的詩作吟誦給學生,交代學生特別留意“峰多巧障日,江遠欲浮天”這句,想一想山峰是怎么巧妙地遮住太陽的。于是,學生們都產生了躍躍欲答的心理活動,再在這樣的學情下講授與之有關的“機械運動”和“光的直線傳播”,讓學生帶著趣味心理饒有興趣地聽課,自然接受知識的狀態會比就新課講新課知識的效果要好。
四、演繹性引入方法
常常會聽學生議論喜歡上哪位教師的課和不喜歡上哪位教師的課,而學生是否喜歡聽哪位老師的課與所要聽講的那門課程并沒有必然的聯系,而是與教師的講課魅力發生必然的聯系。教師的講課魅力固然有多重表現,卻又重在語言魅力,以演繹性的方法引入新課,正是表現了教師的語言藝術、炫情藝術,物理學的生澀抽象就會被熟悉、風趣、具象所再現,學生的聽課也會變得津津有味起來。例如學習“自由落體運動”和“慣性”,教師可以先做現象演示。拿出不同重量同量體積的兩個演示物,相同高點同時同樣條件使之下落,讓學生觀察哪個落下的快,哪個落下的慢,自由落體運動在這個演示中能找到怎樣的規律。學習慣性演示小轎車行進中駕駛員和副駕駛位系安全帶和不系安全帶在遇到突發事件時可能產生的后果,讓學生看到慣性作用在生活中的表現。若教師再加入點撥性語言,則演繹的效果會更好;如教師可以點撥學生:“讓我們聽聽黑格爾大師所說,凡事追本求源,這是思維的一個普遍要求,一個特性”。可以給學生說幾句順口溜:“機械運動,理有所同;快慢和方向,相同是靜止;物體有關性,慣性是屬性;大小看質量,不論動與靜”。如此,就是要讓新課的引入給學生打下一個樂學的先提條件。
五、信息化引入方法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各學科的教學之中,中職物理教學也迎來了電教化教學的新時代。相較于傳統的中職物理教學,多媒體技術的加入,使中職物理教學具備了許多前所未有的優勢,從授課形式到課堂效率到教學效果都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它對于提高學生觀察、分析物理現象,理解、運用物理知識的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2]必須看到,隨著互聯網和計算機的普及應用,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所發揮出的高性能作用正在顯現,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新型教育技術為學生創造了自主學習的環境,就物理知識學習說來,學生能夠利用的學習環境不再僅僅局限于課堂和教師,有了信息化教學工具可利用,這樣情形下的物理新課導入更需要教師導入得很有分寸,不但是教師在導課,也要發揮學生的作用,利用他們通過網絡學習獲得的信息來給教師的導學發揮助手作用。這樣的導學更具有相互啟發、生生互動、相互促學的作用。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中職學生學習物理知識雖然具有一定的難度,但難點并非在于學生不愿意學習和不會學習,而是在于教師在教法上是否能作為一個有心人,一位能在教法上孜孜以求、能在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上頗有章法的師者。論及中職物理課堂新課導入的教法意在講好新課,更意在讓中職學生學習和掌握好物理知識,方法無窮盡,謀法當在人,師者法有方,學者學竟成,讓我們中職學校的每一名物理教師都品一品個中道理。
參考文獻:
[1]魏淑芳 談高職院校屋里課堂教學的引入藝術[J].教書育人,2015(11):90-91.
[2]邱永華 淺談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中職物理教學的優勢[J].文理導航,2017(20):36-37.
責任編輯:劉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