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榮榮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來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在中國不同的歷史發展時期,我黨都非常注重以思想政治教育為理論武器。眾所周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抗日戰爭中奮勇殺敵,為取得抗戰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得益于我黨當時利用了適合中國國情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來開展政治工作和宣傳工作。學術界對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對軍隊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研究還需進一步深入拓展。
關鍵詞:抗日戰爭時期 中國共產黨 軍隊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K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7-0219-02
一、關于中國共產黨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研究
學術界對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的研究較少,大多是滲透到其他方面的研究中。本人就目前所掌握的資料,對其加以分析整理,將必要性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民族矛盾迅速加劇與階級矛盾的相對緩和
任春峰[16]、閆文霞[17]、朱純輝[13]等學者認為抗日戰爭的爆發,使民族矛盾上升為我國的主要矛盾。因此,為了讓軍隊和人民了解當時的國情,在軍隊和全國宣傳全面抗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非常必要。
(二)黨內外存在不正確的思想作風
抗戰初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和全黨同樣,在主觀方面都存在學風、黨風和文風不正的現象,這極大地影響了軍隊建設和軍事斗爭的順利進行,于是侯文強[7]、閆文霞[17]等學者認為通過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整頓軍隊思想作風非常必要。
(三)駁斥“亡國論”和“速勝論”
還有學者認為抗戰初期,黨內乃至國內存在著“亡國論”和“速勝論”兩種錯誤觀點,前者產生妥協傾向,后者造成麻痹輕敵,大多數人對持久戰思想缺乏了解,因此對人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非常必要。
(四)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國民黨開始“消極抗日,積極反共”
這種情況下,中國共產黨內、軍內產生了認為國共合作即將破裂,斗爭手段可以無限制使用的“左”的傾向,與此同時,不敢同頑固派斗爭的“右”的傾向也還存在。這就決定了當時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策略原則教育的必要性。
(五)畏難怕吃苦的情緒和違紀現象
大多學者對抗戰時期軍隊中出現的畏難怕吃苦的情緒和違紀現象進行描述,并進一步提出進行意志教育、紀律教育的重要性。
二、關于中國共產黨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研究
學術界大多認為抗戰時期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包括民族教育、形勢教育、階級教育、黨性教育、戰斗精神教育、團結互助教育、群眾觀點教育和革命紀律性教育等。
任春峰闡述了抗戰時期還包括理想信念教育、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傳統作風教育。[16]閆文霞較前者而言研究得更加具體,她從抗日戰爭的三個階段出發分別闡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戰略防御階段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紅軍改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戰略相持階段為延安整風教育、擁政愛民、擁軍優抗教育、反奴化教育、加強革命紀律性教育;戰略反攻階段是大練兵運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革命英雄主義教育、保衛抗戰勝利成果的思想動員。[17]
三、關于中國共產黨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
學術界對抗戰時期中共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較多。常沛認為主要有理論灌輸法、說服教育法、批評與自我批評法、典型教育法、實踐鍛煉法。[18]除這幾種方法之外,任春峰認為還有一般號召與個別指導相結合、領導骨干和廣大群眾相結合的方法。[16]閆文霞提出了社會調査法、比較教育法、預防教育法。[17]
四、關于中國共產黨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原則研究
學術界對此方面的研究較少。張曉霞從三方面闡述了抗戰時期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原則,即密切聯系群眾的原則、堅持團結與斗爭相結合的原則、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14]常沛認為思想政治工作實踐主要是遵循四個原則開展:黨的絕對領導原則、思想政治工作圍繞中心工作開展的原則、解決物質問題與思想問題相結合的原則、堅持群眾路線原則。[18]二者都認為有堅持群眾路線的原則,常沛的解決物質問題與思想問題相結合的原則雖然與張曉霞的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語言表達上有所不同,但他們的核心觀點是一致的,都要求從實際出發。
五、關于中國共產黨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研究
學術界對形式方面的研究較少,大多只是一筆帶過,不夠系統全面。進行比較系統研究的學者是任春峰,他認為抗戰時期人民軍隊在繼承土地革命時期政治工作傳統方式的基礎上,進行了新的發明創造,充分利用口頭言語、書面文字、形象藝術、活動競賽等多種形式和途徑,展開了強有力的政治工作。并進一步說明了這些形式的功能,利用言語推動政治工作是實現政治工作目的的重要手段;書面文字形式是人民軍隊進行群眾工作和敵軍工作的主要方式;文藝娛樂形式對轉變軍人的思想、鍛煉意志、陶冶情操、加強紀律、激勵上進、增長知識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活動競賽形式能夠激起革命軍人的戰斗熱情、生產熱情和學習熱情,有效地推動了政治工作的開展,保障了各項任務的完成。[16]
六、關于中國共產黨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經驗、啟示研究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為軍隊政治工作積累了寶貴的歷史經驗,同時也對當代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啟示。學術界對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的經驗和啟示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一)關于中國共產黨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經驗的研究
馬靖寧認為主要有堅持黨對軍隊的領導;政治工作必須圍繞軍隊的中心任務開展;樹立典型人物,開展榜樣教育;改造錯誤思想、時刻警惕,毋驕毋燥,客服教條主義傾向方面的經驗。[10]任春峰從三方面分析了經驗:確保和加強黨的領導是政治工作的核心;調節軍內外關系的重點是改造思想提高覺悟;工作開展的保證是建立完善的組織形式和制度。[16]龐宏娜、李澤威也從三個方面分析了經驗:堅持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導;堅持具有多樣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徑與方法;堅持有一支專業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12]
(二)關于中國共產黨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啟示的研究
一些學者認為抗戰時期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對當代啟示包括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主體等方面。張曉霞認為通過優化教育主體,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性;優化教育內容以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優化教育方法來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14]張志丹、李文玲認為抗日戰爭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對于處在改革開放攻堅階段的中國共產黨來說,主要有以下三點啟示:教育內容要與時俱進;教育方式方法要靈活多樣;教育內容要突出重點。[11]他們闡述啟示的語言表達上稍有不同,但表達的核心觀點是一致的。
七、人物思想研究
學術界除從以上方面進行研究外,還有許多學者從著名人物思想的角度出發進行研究,其中對毛澤東軍隊思想政治教育進行研究的較多。
毛澤東在長期的革命實踐活動中,充分肯定了在整個革命事業中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與作用,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指導、靈魂和生命線的地位和作用”。在內容方面,朱純輝認為毛澤東在抗日戰爭時期對人民軍隊通過愛國主義精神教育、人民軍隊宗旨教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教育、尚武精神和民族氣節的培育、文化熏陶、意志教育來培育人民軍隊抗戰精神。[13]在原則方面,鄭永廷將其歸納為五條:(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圍繞黨的中心工作進行開展;(2)必須運用民主的方法、說服疏導的方法進行教育;(3)不能損害群眾的利益,要給群眾以看得見的物質利益;(4)將共產主義宣傳與當前綱領實踐教育結合起來;(5)積極向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習的原則。[5]在方法上,盧少求將毛澤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歸結為七種,一是情理交融法;二是率先垂范法;三是解決思想問題與實際問題相結合的方法;四是有的放矢法、對癥下藥法;五是實踐鍛煉法;六是民主教育法;七是宣傳教育與階級教育法。[9]
潘送求論述了彭德懷軍隊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包括堅持群眾路線的方法、從實際出發的方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思想政治工作與業務工作緊密結合的方法。[8]張曉霞對抗戰時期朱德的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進行了分析和論述,認為有三種方法,即藝術感召法、榜樣示范法和激勵競爭法。[14]常沛認為任弼時的軍隊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包括思想上保證“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階級教育、完善和健全部隊的政治教育。[18]
以上所述,是近年來學術界關于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對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要成果,我們可以欣喜地看到這一領域的研究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為我們進一步探索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奠定了基礎,提供了新的思維空間。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研究中還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研究內容有待進一步豐富。就目前所掌握的資料來看,大多學者對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法進行了研究,而對原則和形式方面的研究較少,大多只是一筆帶過,不夠系統、全面。其次,研究領域需要進一步拓寬。特別是與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學科交叉研究方面有待深入。
參考文獻:
[1]周恩來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軍隊政治工作歷史資料(9)[M].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出版社,1982.
[3]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徐焰,李士順,廖國良.毛澤東軍事思想發展史[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1.
[5]鄭永廷.毛澤東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
[6]王樹蔭.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7]侯文強.論抗日戰爭時期人民軍隊的整風運動[J].軍事歷史研究,2002(2).
[8]潘送求.試論彭德懷的軍隊思想政治工作方法[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7(3).
[9]盧少求.近年來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若干問題研究綜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8).
[10]馬靖寧.試論譚政同志關于軍隊政治工作的經驗[J].法制與社會,2010(32).
[11]張志丹,李文玲.抗日戰爭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當代啟示[J].學習月刊,2014(6).
[12]龐宏娜,李澤威.淺析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教育[J].學理論,2016(5).
[13]朱純輝.毛澤東與人民軍隊抗戰精神培育[J].上海黨史與黨建,2017(3).
[14]張曉霞.朱德思想政治工作理論探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2.
[15]朱磊.陳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D].武漢大學,2012.
[16]任春峰.抗日戰爭時期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研究[D].南開大學,2012.
[17]閆文霞.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湖北大學,2013.
[18]常沛.任弼時思想政治工作理論研究[D].武漢大學,2013.
責任編輯:劉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