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星月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快速騰飛,社會經濟制度、社會法制也在逐漸完善變革。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正值社會轉型時期,中共十三屆三中全會通過的社會發展十年規劃以及“八五計劃”為中國的發展勾畫了重要的藍圖。互聯網的逐步普及更是給中國經濟帶來了不一樣的可能,人們的生活方式在快速變化,世界也朝著多極化格局發展。正是由于多重矛盾的擠壓,國內企業發展遭遇了一個瓶頸期。在向現代化、法制化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企業的安全隱患問題屢屢受到質疑。而新聞屢屢播報的中國企業安全事故更是加深了外國對于中國企業的不良印象。在國際市場上,中國企業仿佛成為一種“安全隱患”的代名詞。負面形象的固化是我國在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大阻礙,因此,21世紀初期我國領導人便著重治理國內企業安全生產問題,將企業安全生產納入法律監管范疇,以政府的權威性和強制性監管國內企業的安全生產問題,建立和諧、安全、法制的國內經濟環境。通過政府監管,國內企業安全生產問題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但依舊存在部分問題,本文將重點闡述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相應措施。
關鍵詞:中國企業 安全隱患 政府監管 措施
中圖分類號:D9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7-0239-02
一、國內安全生產監管體系當中存在的問題
建設安全生產監管體系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企業不斷配合國家執法人員的工作,克服企業安全生產的各種問題。
(1)執法人員的工作執行力較差。我國企業長期受計劃經濟影響,導致政府行政執法人員對企業監管多采用行政管理手段,較少采用公正的法律武器進行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長期以往致使政府執法人員工作執行力低下,對企業的約束力嚴重不足。而這種現象的產生也和封建思想束縛有關,這必然和法律制度相悖。執法監管人員法律意識淡薄,上行下效導致法制鏈條斷裂,國家規定的企業安全標準和行業標準難以嚴格實施。
(2)政府監管部門不完善,監察人員缺乏專業性知識。我國企業安全生產鄉鎮政府監管部門人員稀缺,較多工作人員的工作性質屬于“兼職”,兼職人員本身不具有專業性,在薪資待遇上和全職的差距使得兼職工作人員在工作積極性上大大下降。大部分的鄉鎮監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更多的是處于“閑職”狀態,對于群眾反映的問題常常是做表面文章。長此以往導致基層工作崗位形同虛設,執法力度不斷下降,崗位的流動性不斷加大。因此,必須加強執法人員的素質培養力度,提高執法人員專業素養,加強國內的法治監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監管力度。
(3)企業安全生產監管職能部門的職能目標模糊。我國較多企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還屬于初期建設,因此國家對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較為嚴格。而過度的監管導致企業出現“反抗心理”,在面對國家監察時常常會鉆制度的“空子”。這加劇了企業安全監管部門的松散程度,企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的建設依舊嚴峻。
在企業安全監管過程中,監管部門職能不夠明確、清晰,難以將監管和調控平衡,部門間為了業績常常過度監管,過大的監管力度使得市場失去了原有的活力。
(4)監管執法部門的關系網不協調。新建立的企業安全生產監管執法部門缺乏工作經驗,導致監管部門之間的默契程度較低,工作人員對于業務流程不夠熟練,縣城和鄉鎮之間的監管部門缺乏聯系,各行其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監管執法的力度和執行力。新建設的部門缺乏完整的規章制度體系,部門和部門之間關系網淡泊,監管執法辦事效率低下。而在監管執法部門的不協調之下,重復檢查、重復發證、重復處罰同一個單位的錯誤行政行為必然導致政府在企業單位中的權威下降,嚴重影響政府形象。
(5)法律法規機制建設不健全。國內的很多企業安全生產法律建設不健全,具體的建設機制難以和企業安全生產平衡。針對此,近幾年各地方人大代表將在大會期間不斷向國家進行提案,加強企業安全生產的相關法律法規建設,保障了企業員工的安全問題。
二、建立健全企業安全生產監管體系的相關措施
當前,我國企業安全生產政府監管依舊存在很多問題,我們必須不斷完善政府監管制度才能更好地樹立政府在企業單位的公信力。政府必須將安全生產監管體系當作一個重點建設環節,高度重視企業安全問題,發揮對企業安全生產監管的作用,嘗試運用新型的、科學的、系統的管理方式來不斷提高政府的安全監管水平,使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在探索創新中不斷發展完善,在發展完善中不斷提高進步。
(1)要建立好各個監管部門的關系網,健全監管執法機制。首先,處理好各個部門之間的關系。在所有政府監管部門當中,關系最不協調的兩個部門,就屬綜合監管部門和專項監管部門。二者的不協調源于職責劃分不夠明確,由于監管事項的龐雜導致監管部門職能交叉,部門和部門之間有的時候需要進行合作和競爭,由此產生部門間的矛盾。針對這種現象必須不斷建立健全監管執法的問題機制,建立好各個監管部門的關系網格,加強部門間的配合力度,建立完整的執法體系。
其次,要學會建立聯席工作制度部門。各個部門在各司其職的前提下,加強部門和部門之間的合作互動,提高部門工作效率,加強部門間的交流溝通,通過聯席工作制度完善工作,降低工作失誤率。
最后,要建立健全監管執法機制。各地方的政府監管執法部門要對各地區的企業重大安全事故開展調查。對違法犯罪人員進行法律制裁,加強執法威信力,提高公眾對法律的敬畏心。
(2)嚴格企業生產監管執法,加強法律的教育宣傳。我國是一個法治國家,企業安全法律法規較為完善,在現代化變革過程中必須加強對法治化社會的追求。政府監管人員在法治過程中要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行動理念,不斷加強企業生產監管執法力度。同時加強對于生產企業的法律宣傳工作,堅持守法原則、依法辦事原則,嚴格按照法律執行監管工作。
(3)確定安全生產職能部門。我國政府監管部門應該統一管理,職能部門必須互相配合,才能更好地履行企業安全生產的監管工作。企業安全監督局要做好安全監督工作,對各個企業安全事宜進行管理把關,建立起相關的合作網絡,建立有效的政府和企業安全生產者對話平臺。
(4)提高監管行政執法人員的工作素質。在進行監管行政執法人員的選拔過程中,嚴格把控,提高對于被選拔人員的素質考核,選擇高素質人才。同時,不定期進行執法人員專業知識培訓,提高執法人員的專業素養。保證基層監管人員的充足,不斷提高執法隊伍建設和工作人員的素質建設。
執法人員的工作素質直接影響到政府形象,杜絕暴力執法、語言攻擊等執法現象,提高政府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加強政府的權威力,促進企業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進行。
(5)健全完善企業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將企業安全生產基本法律作為框架,根據我國的國情,制定出相關的法律法規,保證企業安全生產的正常進行。例如,制定配套法規;堅持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根據實際需要,發揚創新精神,不斷完善安全生產法規體系;學習借鑒國外經驗,盡量與國際勞工公約接軌,以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不斷完善健全企業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保障企業生產者的人身安全,將勞動者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更好地促進企業生產安全,加強企業生產安全監管,加強政府監管部門建設,不斷為企業勞動者謀福利,維護基層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長治久安。
三、結語
我國企業安全生產政府監管問題的研究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和生產企業必須互相配合,保證企業的安全生產,企業必須遵循國家的法律法規,保證政府監管執法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毛海峰.試論我國安全生產的運行機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6.
[2]王成林.安全生產監管的功能和原則[J].企業改革和管理,2010.
[3]劉強.中小企業安全生產監管現狀與對策[J].勞動保護,2009.
責任編輯:劉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