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進一步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實現定西市特色優勢農產品的全程可追溯。通過實地調查縣區、鄉鎮、生產經營主體追溯管理體系的建設和運行情況,發現市級、縣級、重點鄉鎮和生產經營主體應用點追溯平臺已建成并逐步規范運行,已探索出了新模式,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同時也存在人員不足、經費難保障等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定西;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現狀
為全面推進定西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工作,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省市政府相繼出臺“追溯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等文件,確保市、縣、鄉、生產經營主體四級統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工作按期完成,追溯工作及時有效地開展。筆者通過對全市縣區、鄉鎮、生產經營主體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情況進行實地調研,認為市級和縣級追溯管理平臺已建成運行,重點鄉鎮和生產經營主體應用點追溯平臺已建成并逐步規范運行,探索出了新模式,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
一、 追溯體系建設情況
根據項目建設內容,我市共建成1個市級平臺,7個縣級追溯平臺,58個鄉鎮追溯平臺,19個生產經營主體平臺。
1.市級追溯平臺建設。共建設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1個,共包括配套設備10臺套,相關設備齊全,已完成調試并能正常運行。
2.縣級追溯平臺建設。共建成縣級種植業平臺7個,包括:46寸×4拼接屏7個,音箱7臺,功放7臺,無線話筒接收器7個,無線話筒28個,線纜及相關附件7套,應用終端7臺。相關設備齊全,已安裝并正常運行。
3.鄉鎮追溯平臺建設。我市共包括58個鄉鎮平臺,其中4包45個,5包13個(臨洮縣的3個鄉鎮洮陽鎮、辛店鎮、太石鎮為2015年率先安裝的,不包括在4包的45個內,也不在5包的10個中,但是儀器的型號都跟5包的一樣)。
具體建設內容為應用終端、激光打印機、高清半球網絡攝像機各58臺,項目建設地點為安定區的鳳翔、內官營、高峰、符家川、香泉、團結、李家堡、青嵐山、魯家溝共9個鄉鎮;臨洮縣的洮陽、辛店、太石、八里鋪、新添和玉井共6個鄉鎮;隴西的鞏昌、文峰、云田、首陽、菜籽、福星、通安、馬河、柯寨、碧巖共10個鄉鎮;岷縣的蒲麻、西寨、秦許鄉、寺溝鄉、梅川、西江、中寨、閭井共8個鄉鎮;通渭的平襄、碧玉、馬營、義崗、什川、隴川、雞川、李店共8個鄉鎮;漳縣的武陽、鹽井、三岔、金鐘、新寺、四族、噎虎橋、大草灘鄉共8個鄉鎮;渭源的清源、會川、北寨、蓮峰、路園、五竹、上灣、田家河、新寨共9個鄉鎮。
4.示范應用點追溯平臺建設。完成了19家企業的硬件安裝調試,均能正常運行。具體為:
(1)種植業示范應用點。我市共建成14個種植業示范應用點:隴西縣的隴西金龍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隴西正昌農副產品購銷專業合作社共2家;臨洮縣的恒德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臨洮縣勤榮馬鈴薯購銷農民專業合作社、臨洮縣綠洲有機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和臨洮縣奇樂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共4家;安定的甘肅藍天馬鈴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甘肅凱凱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共2家;岷縣的紅太陽食用菌合作社共1家;通渭縣的紅榮蔬菜有限公司、西川農產品產業化專業合作社共2家;渭源縣的路園鎮金紅蔬菜合作社、田源澤馬鈴薯良種專業合作社共2家;漳縣的漳縣華隆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共1家。以上14家示范應用點各配套農殘速測儀1臺、條碼打印機1臺、高清半球式網絡攝像機2個、掃描槍1把、路由器1臺。
(2)中藥材示范應用點。我市在該項目中共建成5家種植業示范應用點:通廣藥材有限公司、隴西縣雯盛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渭水源藥業科技有限公司、甘肅當歸城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甘肅九州天潤中藥產業有限公司。給以上每家企業各配套應用終端1臺、條碼打印機1臺、掃描槍1把、農殘速測儀1臺、高清半球式網絡攝像機2個、路由器1臺。中標方甘肅晨輝醫療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派技術人員完成安裝調試,并對操作員進行了現場集中培訓,現已正常運行,信息化錄入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二、追溯體系運行情況
安定區現已全部安裝調試到位,并對操作員進行了集中培訓,信息化錄入工作正在有序開展;臨洮縣的洮陽鎮、辛店鎮、太石鎮完成項目建設內容,設備正常運轉,但玉井鎮、新添鎮和八里鋪鎮設備安裝完成,但攝像頭尚未加入省綜合監管平臺,不能正常運行;岷縣完成了8個鄉鎮農產品質量監管服務中心追溯平臺設備安裝調試,完成了8個鄉鎮農產品質量監管人員的銜接、確定,對相關人員進行了業務培訓,落實了鄉鎮監管服務中心辦公場所15—30m2,儀器設備、辦公設施、工作制度等全部到位;隴西縣的設備均已安裝,其中通安驛和鞏昌鎮政府的打印機有故障不能正常運行,高清網絡攝像機未接入省級平臺,不能正常運行;通渭縣所有設備已全部到位,并進行了集中培訓,但尚未到8個鄉鎮進行安裝調試,設備不能正常運轉;漳縣設備均齊全,2個鄉鎮已安裝(三岔鎮、四族鄉),其余6個鄉鎮未安裝,沒有檢測設備,不能正常開展工作;渭源縣已安裝2個鄉鎮(五竹、會川),只有會川鎮能正常開展工作,其余7個鄉鎮均未安裝,未運行。
三、存在的問題
1.我市追加鄉鎮及部分第一批鄉鎮的高清半球式網絡攝像機未接入省級監管平臺,不能正常運行,主要原因在于安裝公司未協調處理好維護公司端口問題。其中,岷縣的8個鄉鎮、隴西的8個鄉鎮、臨洮的3個鄉鎮農產品監管服務中心網絡監控設備未接入省級監管平臺,無法建立連接。
2.鄉鎮政府普遍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重視不夠。沒有指定專人負責農產品監測及追溯工作,或者指定了人員做不到專人專用。另外,生產經營主體農殘速測設備需要現場指導。
3.工作經費嚴重不足。目前我市尚有22個鄉鎮(隴西5個,通渭8個,渭源7個)未配套相關監管檢測設備,不能開展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工作,配套資金來源困難較大。
四、發展對策
1.健全組織機構,確保人員經費配備到位。根據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機構考核實施細則》要求,縣級機構每年工作經費10萬元,鄉鎮機構每年經費2萬元。縣級和鄉鎮級的工作經費盡量按照《細則》規定的額度納入財政預算。
2.開展業務培訓,熟悉追溯工作程序。
3.完善信息平臺,全面開展追溯工作。通過登錄全省農產品生產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平臺,錄入主體備案、生產檔案、投入品使用、農事操作采集、檢測檢驗等信息,實現對納入監管名錄的生產經營主體實施產地準出管理,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開具產地準出證明,規范產地準出證書管理。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1239號.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機構考核實施細則[OL].食品伙伴網,[2010-07-12]. http://www.foodmate.net/law/shipin/163903.html.
作者簡介:陳必琴(1978-6-),女,職稱;農藝師,研究方向: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檢驗及監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