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彩麗 線索 | 彭瑞敏
安徽省淮北市第七中學(以下簡稱淮北七中)是一所市級示范性普通高中,學校坐落在風景秀麗的雷河南岸,地處淮北市城鄉接合部。就是這樣一所本不具優勢的普通高中,卻靠特色辦學闖出了一條新路。校長秦品華說:“事實證明,走多樣化發展、特色發展之路是普通高中自身發展的現實選擇,也是最佳選擇。”
淮北七中是一所有幾十年辦學歷史的學校(多校整合,發展至今),曾經,學校擁有一批國家級骨干教師、省級優秀教師,為國家輸送了大批高等人才,培養了大批合格勞動者,曾獲得淮北市教育工作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稱號。到20世紀90年代,學校尚保持著超過百人的本科升學成績。
20世紀90年代末,伴隨著高等學校擴大招生規模的拉動及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與發展,快速擴充的城區學校對師資的虹吸作用不斷顯現,淮北七中與部分地處農村的普通高中一樣,面臨著師資外流的窘境,相當比例的骨干教師“孔雀東南飛”。于是,學校的生存開始面臨危機。
淮北市有235萬人口,由于歷史的原因,全市共有規模不等的高中學校20余所,每年初中畢業生不足兩萬 ,而淮北市三區一縣的行政區劃內擁有八所省級示范高中,因此,全市高中優質教育資源相對密集,優質高中教育的生源覆蓋面接近初中畢業生總數的40%多;另一方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高中階段招生職、普比及規模必須大體相當,省政府也據此要求對地市級政府進行考核。在此種情況下,全市普通高中的生源空間乃至學校發展空間、發展形勢相當嚴峻。
這在高中生源數量相對減少的背景下就顯得更為突出。于是,在地方教育發展規劃的格局中,一方面是“優質教育資源”的快速擴大;另一方面,數量可觀的普通高中則進入了學校發展的“尷尬期”,如何實現“先生存后發展”就成了許多普通高中必須直面的現實問題。
盡管淮北七中始終處于同級同類學校的第一方陣,但在此環境下,學校的發展仍然舉步維艱。
曾經的辦學輝煌還在學校教職工心中激蕩,現實的困境卻讓他們迷茫與彷徨。是順應環境任其發展,還是凝心聚力實現崛起?又該如何崛起?
“這是我們必須直面的發展環境與現實挑戰?!鼻仄啡A有清醒的認知,也有應對的氣魄。在他的帶領下,淮北七中人達成“發展共識”與“發展宣言”:“無論根基如何,必須實現發展!”。
為實現高中階段教育優質發展,淮北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鼓勵地方政府對轄區內公辦普通高中進行布局優化及資源整合”的決策部署。2015年7月,烈山區委、區政府啟動轄區內淮北七中、淮北十中、古饒中學3所公辦高中教育資源整合工作,目標是做大做強淮北七中。

高中辦學資源整合給淮北七中帶來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學校新建了教學樓,改善了辦學條件,充實了師資,優質教育資源逐步擴大?,F在,學校有3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約1600余人,教職工214人,其中高級教師60人,中級教師83人。全校教職工鉚足干勁,扎實工作,不斷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
學校以教育科研為先導,抓教學常規基本環節的檢查、督促、落實、評估,督促教師扎實做好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評價(測試)等環節的落實,鞏固學生對“雙基”的掌握,提高教學效果。
“教師隊伍的專業發展是學校生存與發展的基礎”,這是淮北七中教師隊伍建設的指導思想。學校對“教師隊伍專業化”不斷進行研究、探索、實踐,“利用網絡研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研究”課題申報為安徽省2016年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近兩年來,學校充分利用教研活動、校本培訓、外出學習等機會,鼓勵教師不斷學習先進教學理念,指導課堂教學。
老師們在外出學習過程中接觸了天津名師張素梅的“合學教育模式”,并將其引入七中的課堂,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經過扎實推進,教學效果成效初顯,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讓學生學會自主,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合學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成為淮北七中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旗幟引領。
七中人一路走來,蹄疾步穩,勇毅篤行——抓管理團隊建設,抓教師隊伍建設,抓課堂教學改革,抓教育內涵發展,學校面貌煥然一新,教學成績穩步提升,群眾滿意度明顯提高。
隨著學校軟件、硬件條件的優化改善,七中人的干勁更足了。前進的過程中,淮北七中始終沒有停止探索的腳步。學校到底往何方走?學校領導一班人,通過不斷學習和研究國家宏觀教育政策,從中找到普通高中發展方向。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對普通高中的辦學現狀及現實困難做了深入分析。規劃綱要指出,高中階段人才培養模式單一,學校缺乏特色,素質教育根本難以落實。這也是淮北七中面臨的難題。而規劃綱要又為普通高中的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應全面提高高中學生綜合素質,在全面落實課程方案,全面完成文化課程的基礎上,創造條件,豐富選修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走多樣化發展、特色發展之路是淮北七中的現實選擇,這是秦品華領會到的規劃綱要精神?;谶@樣的認識,經過深思熟慮,淮北七中確立了“以人為本,尊重差異,多元辦學、特色發展”的辦學指導思想,在大力強化常規管理,確保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的前提下,積極拓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空間,發現培養學生特長,實現學生個性發展,助推學生成長成才。
學校逐步開設和完善了音、體、美特長班,以聯合辦學的方式開設了播音主持、編導、舞蹈、書法、攝影等專業工作室。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進行特長選擇和個性培養 ,極大地拓寬了學生個體的發展空間。
特長學習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每年都有相當比例的學生在大學畢業后從事的職業與他在淮北七中學習的特長相關,靠特長“養家糊口”,這讓校長和老師們倍感欣慰。但校長也有些許的遺憾:依據學校生源實際,參加特長選擇和特長培養的學生還沒有達到理想的比例?!爱吘?,培養學生特長,需要每個家庭每年多支出2萬余元,而我們學校十之八九是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的教育理念、資金都跟不上。”這樣的遺憾還要留多久?前景雖難預料,但解決大有希望。
秦品華深深知道在鄉村開展素質教育的艱難,也知道“山溝里飛出金鳳凰”的不易?!暗覀兘^不能因此放棄,因為農家孩子也該有他們的詩和遠方。”
淮北七中每年的高中招生規模在600人左右,錄取線較淮北市最低控制線略高,錄取的學生中達到省級示范中學錄取分數線的不足10人?!皩W生的分數對他們來說是遺憾的,但其父母希望他們考大學的愿望仍然是強烈的。”秦品華認為,辦學要回應社會期望,因此,他確立的學校辦學目標是:通過我們最大的努力,把盡可能多的孩子送入大學的殿堂。
為實現這一目標,學校依據生源的整體層次,為學生設計了三年發展規劃,整體的導向是“就本科升學層次而言,以文化課為支撐,以藝體特色為補充,拓寬高考升學渠道,提升本科升學率;就專科層次升學而言,適時與高職學校聯系對接,擴大學生專業選擇空間?!?/p>
以藝體特色為補充,即讓學生走特長生招生通道達成升學理想。秦品華說:“特長生參加高考,比不走特長生通道的學生的文化課成績要低100多分,這讓文化課成績不好的學生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睂W校根據安徽省高考藝術類的8大模塊的特長設置,開設了體育訓練班、音樂訓練班,與社會培訓機構聯合辦學設置了美術、播音主持、影視編導、空乘專業訓練班,與高校合作辦學設置了書法專業培訓班。學校動員文化課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參加特長培養,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讓學生結合自身愛好興趣及職業規劃選擇培養方向。考慮到很多學生英語成績不好,而其他6個外語語種已納入高考,今年學校新開設了日語專業小語種教學,還與韓國國立交通大學對接商談合作辦學事宜?;幢逼咧械奶厣k學已為眾多學子開辟了更為廣闊的個體成才空間,為農家弟子提供了更加靠譜的“詩和遠方”。
淮北七中 “以文化課高考為支撐,以藝體生高考為補充”的本科升學格局正在形成。2016、2017年高考,淮北七中藝體類考生本科達線率均達80%以上,特色發展策略初見成效,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