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佳,王 芳,趙東鷹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我國不孕不育人口有4 000萬,占整個育齡人口的1/4,并以每年10萬的速度在遞增,不孕不育已成為僅次于腫瘤、心腦血管病的第三大疾病,是亟待解決的一個社會問題[1]。其中由于女方排卵障礙造成的不孕癥,占不孕癥的20%~40%[2]。中醫療法是根據女性生理周期,以達到排卵、受孕為目的,針對月經前期、中期、后期各個階段的生理變化而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3]。本研究對這類患者同時實施夫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with hand’s sperm, AIH)助孕技術[4],利用自然周期或誘發排卵。較其他輔助生殖技術花費少,侵襲性小,操作簡單方便,并發癥少[5-6],容易被不孕患者所接受,現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我院生殖中心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60例排卵障礙實施AIH助孕的不孕癥患者,將其中如200例西醫治療者為A組,60例中西醫結合治療者為B組。其中原發性不孕癥196例,繼發性不孕癥64例;24~31歲215例,32~36歲45例;未孕年限2~5 a 236例;5~10 a 24例。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助孕指征[7]:女方至少有一側輸卵管完全通暢,且輸卵管碘油造影證實無影響輸卵管拾卵功能的盆腔粘連;或排卵障礙或促排卵治療無效后;②經檢查排除子宮及輸卵管器質性病變;③根據B超檢測無排卵,內分泌檢查孕酮無升高;④男方精液檢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第4版男科精液常規檢查手冊標準檢查后可行AIH。
1.2治療方法
1.2.1西醫治療結合AIH助孕自月經周期第5天或藥物撤退性出血后第5天開始,每日口服克羅米芬50~100 mg·d-1,連服5 d。B超監測卵泡生長和發育、子宮內膜的同步增長情況,直至主導卵泡直徑達18~20 mm時,血雌二醇(estradiol,E2)≥300 pg·mL-1,血或尿黃體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開始上升大于基礎值得2倍以上,注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5 000~10 000 IU,并于注射后24~36 h后行AIH。若B超監測確定已排卵,同時測血孕酮量>3 mg·mL-1。如確定排卵而未妊娠,下一周期同法治療。
1.2.2中藥人工周期療法根據卵泡發育、排卵、黃體形成、黃體萎縮變化的4個階段,采用“補腎陽—活血化瘀—養腎陰—養血補血”周期性治療。月經干凈后,以“右歸丸”(宛西制藥)每次9 g,每日3次,連用7 d,促卵泡發育成熟。陰道細胞涂片檢查雌激素水平出現中度影響以上時,改用少腹逐淤顆粒(吉林敖東延邊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每次9 g,每日2~3次,連服3 d,活血化瘀。同時B超監測卵泡生長和發育、子宮內膜的同步增長情況,實施AIH時機同前。在基礎體溫上升至黃體期,用補腎陰之左歸丸,每次9 g,每日3次,連服6~10 d,若經過治療,患者基礎體溫升高0.3 ℃以上,持續12 h就不用服藥[8]。
1.2.3AIH方法患者術前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用0.1%~0.025%碘伏棉球消毒外陰、陰道、子宮頸,用生理鹽水擦凈碘伏;或單用生理鹽水清洗外陰陰道, 拭凈宮頸分泌物。窺器暴露宮頸,將洗滌優化后的0.3~0.5 mL精子懸液用人工授精導管通過宮頸緩慢注入宮腔內。
1.2.4療效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9]擬定:治愈、無效、有效。治愈:AIH治療3~6周期,能誘發排卵并受孕;有效:治療3~6周期能誘發排卵,行AIH治療但未受孕;無效:3~6周期不能誘發排卵。

2.1A、B兩組一般情況比較兩組年齡、不孕年限、原發不孕率、繼發不孕率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A、B兩組一般情況比較 例(%)
2.2A、B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兩組臨床治愈率、有效率、無效率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A、B兩組妊娠結局情況比較 例(%)
注:①與A組比較,Z=-4.057,P<0.05。
《黃帝內經》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主生長發育和生殖,故腎之因陽虛衰,是不孕不育的主要原因,故滋腎陰補腎陽為治療大法,同時,中藥的治療也需遵循其周期變化而變化。排卵障礙屬于中醫腎虛證,與性腺功能失調有關。補腎藥具有調節糾正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失調、促進卵泡發育與排卵、減少排卵障礙的發生。中藥人工周期療法是在腎主生殖、生殖與腎氣—天癸—沖任—胞宮生殖軸之間平衡的理論基礎上,以卵巢周期性變化及對子宮功能的影響而創立周期性用藥,分別于卵泡期、排卵期、黃體期、行經期選方用藥,以達到促排卵的目的[10]。
在經后期(卵泡發育)予右歸丸溫補腎陽,填精補髓,方中附子、肉桂、鹿角膠為君,補腎填精;熟地、枸杞子、山茱萸、山藥滋陰益腎;菟絲子、杜仲補腎助陽,可促進雌激素水平上升[11]。在排卵前期或排卵期,予少腹逐瘀顆粒沖服,溫經活血,化瘀排卵,方中當歸、赤芍、川芍活血化瘀、養血調經;小茴等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所以少腹逐瘀顆粒可調節血液循環,改善子宮內膜營養狀況,促使卵子成熟并排卵。經期前(分泌期:排卵后至行經前14 d左右),需服用滋陰補腎之品,基礎體溫的上升才能得以改善,即張介賓所謂:善補陰者,必陽中求陰,則陰得陽生而泉源不竭(《景岳全書:新方八略》)。左歸丸方重用熟地之補腎為君,山藥補脾,山茱萸補肝為臣,配以枸杞補精,川牛膝補血,菟絲子補腎中之氣,鹿角、龜板補督任之元[12]。
克羅米芬為類固醇制劑,與內源性雌激素競爭結合雌激素受體,干擾雌激素對下丘腦的負反饋作用,從而促使卵泡發育[13],在誘發排卵的同時,其抗雌激素作用使垂體及下丘腦相關E2受體長時間受抑制,使卵泡生長產生的高E2水平對垂體的正反饋作用削弱[4]。而中藥人工周期療法中,依據排卵前后腎之陰陽虛衰不一,采用補腎陽、滋腎陰、排卵期活血化瘀的治療,補腎藥物中的雌激素樣作用以及提高黃體功能的作用,可以增加子宮內膜對胚胎的容受性,改善宮頸黏液分泌,有利于精子的順利通過,可以彌補克羅米芬的不足[14]。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是一種治療不孕不育癥的新方法,主要包括AIH、體外受精—胚胎移植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各種新技術[15]。不孕原因對AIH妊娠成功率有著重要的影響,Tay等[16]報道排卵障礙患者周期妊娠率遠高于其他原因不孕組,排卵障礙患者可優先考慮AIH治療[17]。對于排卵障礙患者,促排卵AIH治療能顯著提高臨床妊娠率[18]。
本研究顯示,中西醫結合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同時采用AIH助孕,在治愈率、有效率、無效率上均優于單純西醫治療,為治療該病的一種可靠方法。
參考文獻:
[1] 陳靜.中國婦聯執委:中國不孕不育患者數已超5 000萬[EB/OL].[2011-12-27].http://www.fabao365.com/news/877604.html.
[2] 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69.
[3] 肖煜華.中藥促排卵湯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的比較性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7):280-281.
[4] 莊廣倫.現代輔助生育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36-137.
[5] Zadehmodarres S,Oladi B,Saeedi S,et a1.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with husband semen:an evaluation of pregnancy rate and factom affecting outcome[J].Assist Reprod Genet,2009,26(1):7-11.
[6]Dong FL,Sun YP,Su YC,et a1.Relationship between processed total motile sperm count of husband or donor semen and pregnancy outcome following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J].Syst Biol Reprod Med,2011,57(5):251-255.
[7]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生殖醫學臨床診療常規[S].北京:人民軍醫電子出版社,2013:164.
[8]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二輯[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制定發布,1995:220.
[9]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療效診斷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72-73.
[10]童南濱,黨麗英.中藥人工周期療法的研究進展[J].四川中醫,2002,20(10):15-17.
[11]方慶霞,鄒萍,李坤寅.補腎促排方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排卵障礙性不孕56例臨床研究[J].中醫雜志,2016,57(11):942-945.
[12]崔曉萍,李曉麗,武淑慧,等.循期陰陽序貫療法在排卵障礙性疾病中的臨床應用[J].中醫雜志,2011,52(4):356-358.
[13]朱桂金,徐蓓.PCOS患者誘發排卵的方案[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7,23(3):131-134.
[14]褚玉霞,姬愛冬.無排卵性不孕癥研究近況.[J].河南中醫學院學報,2005,20(3):80-83.
[15]喬杰.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新進展[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8,24(1):33-34.
[16]Tay PY,Raj VR,Kulenthran A,et a1.Prognostic factors influencing pregnancy rate after stimulated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J].Med J Malaysia,2007,62(4):286-289.
[17]劉彩霞,聞安民,張仁禮,等.影響宮腔內人工授精妊娠率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15,36(1):135-139.
[18]徐仰英,王海燕,喬杰,等.促排卵對不同病因患者宮腔內人工授精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3,21(11):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