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莉/山東省德州學院附屬小學校長

于莉與學生們
我校建于2014年2月。四年多的時間,學校從二百名學生到如今的兩千多名,雖然地處偏遠的城鄉接合處卻成了深受周邊百姓廣泛認可的理想學校。雖然教師隊伍結構特殊,首批十八位教師來自十所不同的學校,而且教齡在三年以內的教師占74%,卻以強大的凝聚力,塑造起附小“家”文化。雖然建校時間短,“做有根的中國人”的培養目標和“根的教育”課程體系已深受家長和學生的認同。是誰在短短的時間創造了這所新學校?是全體教師!是什么激發了全體教師的內驅力?是項目認領制度!
剛剛接手這所新學校,沒有愿景、沒有規劃、沒有章程、沒有制度、沒有文化、沒有課程……千頭萬緒,一切從零開始。領導班子不健全,師資隊伍新組建,怎么辦?
尊重每一個人,相信每一個人都會帶來改變。我們將“每一個人都很重要”作為學校的辦學理念,鐫刻在學校門廳醒目之處,久而久之,這一理念也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一個人的心中。
根據學校的發展需要,我們發布了校徽設計、課程研發、檔案室建設、科學探究室策劃、心理咨詢室建設等二十多個項目,并開始招募負責人,請教師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自主認領。一時間,學校各項工作齊頭并進,迅速蓬勃發展起來……
校徽設計,是學校文化的核心,只有深刻理解、高度認同學校的發展愿景,并創造性地提煉方可表達出學校的意圖。這個高難度的項目被周國麗老師認領了,原來,她的愛人和弟弟都是美術教師。周老師發動全家人利用春節假期家人團聚的時間,反復討論,數易其稿,終于拿出了融“愛、尊重、自由”校訓三元素為內涵的“三葉草”校徽方案,開學后贏得了全體教師的一致認可。“三葉草”校徽的來歷通過“附小故事”的方式幾經傳播,周老師舉家設計校徽的佳話很快家喻戶曉。
有著15年教齡的荊曉翠老師,她根據自己的特長主動認領了宣傳工作這個項目。建校第一年,她拍攝了上萬張照片,在德州晚報、德州日報等媒體發表142篇新聞報道,全景式記錄了學校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學校能夠在短時間內贏得社會的關注和認可,荊老師功不可沒。可她卻說:“感謝項目認領,讓我如此有成就感。”她的這種敬業不僅提升了自己,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九歲的女兒。女兒建成長檔案時,她才發現自己拍了那么多照片而女兒的照片卻寥寥無幾,正當她覺得愧疚時,女兒卻反過來安慰她:“媽媽,不要緊,你面對那么多學生,每個人都很重要嘛!”正是這種深深的責任感、使命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
每一個項目認領的背后,都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溫暖的故事,匯聚成每周的“附小故事”,在每周的升旗儀式上,通過講述回蕩在校園內外,流淌在每位師生的心間,“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附小“家”文化也漸漸形成,“每一個人都很重要”的理念也深入人心。

劉洪艷

周國麗

趙夢穎

王 立
無限相信教師的潛能,相信每一個人都是一座富礦。
副校長程紅紅承擔校園文化策劃的項目,她清晰地記得剛踏入附小校園時的情景,熱火朝天的工地是踏入附小的第一印象,簡易工棚是“附小三人行”的第一間辦公室……如今看到溫馨有愛的校園感慨萬千。從參與校園文化的整體策劃到細節打磨,從查閱資料到調研學生……用心、用心、再用心,工作、工作、再工作,是建校以來她工作生活的真實寫照,多少個不眠之夜讓她對學校傾注了心血,數不清的設計方案讓她對學校有了更深的眷戀。這段經歷讓我們也深有感觸:正是像程紅紅老師這樣的付出,才有了我們美麗的校園;只有師生共同參與建設的校園,才是有生命力的、溫暖的、靈動的。
一個“項目認領”的舉措,喚醒了每個人的潛能和責任。你的項目你做主!趙夢穎老師,因為設計了端莊漂亮的校服讓大家誤認為她是服裝設計師;范雷老師精心策劃的學校網站是讓社會了解附小的窗口……項目認領制的背后,是尊重、信任。當每位老師把集體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的時候,學校的愿景就成了指引團隊勇往直前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大家感觸頗深,也漸漸達成了共識——“我們為了孩子才能夠贏得孩子”,“信任教師才能贏得教師”。
王立老師,初到附小時是一名有十年教齡的英語教師,基于學校財務工作需要,認領了這個自己毫無基礎卻又想挑戰自我的領域。自學成才,樂此不疲的鉆研,如今成長為同行領域的佼佼者。她非但沒有抱怨艱辛的付出,卻以感恩的心態分享了自己的感悟:感謝學校財務工作,使我的人生擁有一次提升與蛻變。之所以說財務工作幫助我提升,雖然工作量增加了很多很多,但是管理工作使我有機會站在學校,甚至更高的角度看待問題、思考問題。比如核對賬目的時候,那些數字就好像在和我捉迷藏,鍛煉我的細心和耐心,整個過程也提升了工作的條理性和縝密性。感謝項目認領,它改變了我對自己未來發展的定位。我原以為作為一名教師,能上好課、能教好學,就是合格的,是項目認領讓我走出了工作的瓶頸期,重新擁有了激情和奮斗的情懷!感謝項目認領,給我這次提升與蛻變的機會!

孫 瑜

程紅紅

荊曉翠

邵光璐
誰的項目誰做主!每個人都很重要,相信每個人都能帶來改變。
邵光璐老師默默無聞,對工作兢兢業業。認領了檔案室管理工作后,把檔案室管理得井井有條。在2018年“亮點分享”教育年會上,邵老師以《學校有座博物館》為題,分享了她在管理檔案室工作中的心得體會:雖然檔案室里的16個檔案柜是冰冷冰冷的,檔案的整理也可以說是枯燥乏味的,檔案的借用也隨時都會發生,但是我卻越來越喜歡這份工作,因為它是展示自我的一個平臺,是我自主經營的空間,在這里,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自己。也看到了別人眼中看不到的學校!每一本檔案的背后凝聚著多少人的智慧和付出,從建章立制到活動策劃,從項目實施到成果匯編……我很幸運能夠見證學校的發展壯大,能夠為學校的發展盡一份力!如今,在檔案室工作,看到一本本親手裝訂的檔案資料和師生的成果,仿佛置身于學校這所有愛有溫度的博物館。感謝學校給我這樣的機會,讓我為附小的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孫瑜老師第一期認領的是學生管理工作,兩年后成長為學校德育主任。作為學校中層干部,又認領了“周五聚焦”撰寫工作,一年的歷練與堅持,迅速提升了全局意識、統籌能力、效率意識、服務精神等干部素養。她在分享收獲時這樣說:2017年初,我認領了學校“周五聚焦”欄目的撰寫工作,從開始的忐忑不自信到現在的有條不紊,在這個過程中,我進一步了解了學校“每一個人都很重要”的教育理念,通過“上周回顧”板塊,我看到了每一個附小人兢兢業業的付出,每一次活動、每一次迎評、每一項常規工作都凝聚著附小力量;周五聚焦讓我從關注自己開始關注細節,關注每一個人的閃光點,關注學校每一項舉措的深層意義;通過“本周計劃”板塊,我體會到縝密的活動安排避免了頻繁的會議傳達;“周五聚焦”讓我從關注自己開始關注整體,關注部門工作與學校理念的結合,關注部門間的協作共進。感謝學校給予我的平臺,使我不斷增強全局觀念!
劉洪艷老師認領的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雖然新入職,但是項目認領成就了一位不一樣的年輕教師。分享會上,她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給了我另外一個視角,讓我看到了有時候不是家長不管孩子,而是缺少科學的教育方法;有時候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他們的情緒不暢通……從事心理健康教育越久就越能夠感受到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教師的身心健康比學生還要重要一些,因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同時,必然承擔著不同的角色和更多的責任,而一個教師影響的往往是一個班級的學生……在她的影響帶動下,學校創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過“家校共育小講堂”“親子沙盤活動”“家長面對面”“你是我的小天使”等活動,學生快樂指數和家長滿意度不斷提升。
蘇霍姆林斯基說:“豐富校園的精神生活,使每一個人都能找到發揮、表現和確立自己力量和創造才能的場所。”附小老師辛苦并快樂著,因為項目認領讓每一位教師都有實現自身價值的舞臺!附小學生成長并綻放著,因為項目認領讓老師切實踐行了“每一個人都很重要”!所以,附小的每一位師生,都深愛著這所由每一個人共同創造的可愛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