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 2018年6月
本文節選自財新網
最近一段時間,市場在討論是寬松的貨幣政策有利于去杠桿,還是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有利于去杠桿。事實上,在近年杠桿率處于高位,勞動生產率在下降或處于低位的背景下,貨幣政策的空間很小。因為寬松的貨幣政策會引發房地產泡沫,緊的貨幣政策又會使債務不可持續。此時,只有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才能為去杠桿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解決問題的關鍵還是要通過財稅改革為核心的結構性改革,使資產的回報率高于名義利率。
未來一段時期,圍繞高質量發展與防控金融風險這兩大主題,核心的關切點在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根本措施是利用好經濟金融調控政策換來的寶貴時間窗口,加速推進財稅改革,減少地方政府等軟約束主體的“擠出效應”,降低資金、勞動力、土地等各項生產要素的成本,提高實體經濟全要素生產率和投資回報率,激發市場經濟主體的內生活力。
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是貫穿于中國幾千年政治經濟史的核心命題。從歷史上看,由于我國中央地方財政關系沒有理順,地方政府行為曾多次陷入了“一收就死、一放就亂”的怪圈。當前大家普遍關心的地方政府政府債務問題,也是央地財政關系不順的集中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