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唐 凌仔
摘要:互聯網金融正在改變著傳統金融業態,沖擊充滿躁動的金融市場格局。需要做好風險分類和評估研究,與傳統金融行業相對比,全面研究互聯網金融新事物的特點和發展趨勢,做到科學規范監管,維護金融穩定,推動互聯網金融健康穩定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金融風險;現狀;分類;評估
互聯網金融內涵不斷拓展,外延不斷變化,不僅包括了新金融和傳統金融服務的互聯網模式化,出現了基于傳統金融產品的衍生虛擬市場,由此催生了更多與之相對應的為互聯網金融市場提供專業服務的金融機構,并促使立法機關制定相應的法律和法規。互聯網成為金融生態結構中影響較大的因素,在帶來金融不斷發展的同時,也增加了更多的市場風險。
一、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分析
2013年被稱為中國互聯網金融元年,支付寶與天弘基金合作推出了基于互聯網支付和理財投資融合的消費類貨幣基金——余額寶。推出以后,極大地推動了我國互聯網金融的“蠻速增長”,先后出現了各種互聯網“寶寶”,各種基于互聯網金融平臺、網貸平臺雨后春筍般涌現,并且,傳統金融行業不得不進一步開展網絡化升級改造,推出各種基于互聯網服務的業務拓展和金融服務衍生種類。
(一)第三方支付迅速膨脹
我國發放了基于互聯網平臺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基于即時通訊、網絡購物、互聯網技術開發等平臺的企業,利用自己的用戶優勢、技術優勢,大力發展第三方支付,抓住我國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和高速網絡通信加快發展的機遇,各種繞開銀行的互聯網支付交易迅速擴張,交易呈現井噴式發展。2015年,支付交易金額高達11萬億元,2016年交易規模為58.5萬億元,2017年超過90萬億元,第三方支付交易的快速增長,在整個金融業的比重不斷上升,改變著人們的經濟行為,更影響著我國金融的安全穩定。
(二)P2P網貸風云迭起
P2P網貸經歷了迅速發展,網貸平臺數量一度急劇增長,成交金額也不斷攀升。隨后,開始經歷行業洗牌,數量在不斷減少,交易金額保持溫和增長。2016年全年P2P網貸平臺數量減少了將近500家,人們對其認識也開始發生重大轉變,尤其是出現了很多平臺無法提現,平臺跑路。尤其是像“e租寶”這樣的金融詐騙發生以后,不僅充分暴露了其極大的金融風險,也讓行業發展環境大變,人們對P2P網貸充滿了不信任,很多平臺不能正常運營,發展嚴重受阻。但是,一些信用較好、風險管控能力較強的平臺發展越來越大,如人人貸、陸金所、鳳凰金融等,P2P網貸向信譽好的平臺加速集中,在平臺數量急速減少的同時,P2P網貸網貸金額不斷增加,也反映了P2P網貸是一個新事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
(三)互聯網金融監管步伐加快
沒有監管就不可能有健康持續的發展,市場互換監管,監管又能進一步推動市場規范化發展。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監管始于2015年,這一年被稱為中國互聯網金融監管元年。新生事物發展迅速,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只有深入研究,并能夠充分結合其新事物發展需要,制定更加科學的監管制度。監管不是扼殺,而是更好地保護,既要保護互聯網金融網民,又要保護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但是,從時間上看,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整整比互聯網金融晚了兩年。從2015年開始,相繼出臺了各種監管制度或者法規,針對與互聯網金融相關的具體領域,做好制度的規范細化工作,涉及保險、證券、銀行、眾籌、網貸、支付、征信等眾多的監管領域,發布機關也涉及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證券協會等部門,體現了我國互聯網金融全面監管的屬性,也展示了我國對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充分重視。
二、我國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
我國將互聯網+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大力發展基于互聯網應用平臺的創新產業,也積極推動傳統產業的互聯網融合。尤其是我國經歷了近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和全面建設,我國金融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互聯網產業從無到有,不斷發展壯大,互聯網金融自誕生以后迅速膨脹。但是,由于網民缺乏足夠風險意識和防范能力,金融監管缺乏足夠的經驗,且開放性網絡平臺又隱藏著各種危機。
(一)信用風險急劇放大
金融業的立業之本一是資金,二是信用。困擾金融發展的重大風險之一就是信用危機。傳統金融業因為信用風險而帶來的壞賬,嚴重影響了金融機構的經營和盈利。互聯網金融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網絡借款人相對分散,不能更好地掌控借款人的資金使用情況和投資損益,也不熟悉借款人的道德風險。更多的程序都是通過網絡完成,也就不能全面保障其信息的真實性,很容易造成信用違約,出現各種跑路風險。
(二)流動性風險突出
與傳統金融行業的產品投放和業務服務相比,互聯網金融資金投放較為單一,募集資金相對有限,準備金嚴重不足。流動性風險是影響互聯網金融的又一重要因素,一方面是投資者不能如期獲得應有的收益,甚至到期不能收回自己的本金。另一方面,投資者不能快速將借貸資金轉變成流動盈利,不能及時償還利息,也就不能完成各種資金收益置換,平臺缺乏足夠備付資金,造成流動性風險加劇。
(三)網絡技術風險
傳統的柜臺金融是面對面,一般都是直接的人對人,直接到非常可信的金融營業網點,辦理相應的金融存貸手續。技術相對簡單,無論是投資還是申請金融信貸服務,都能夠在現實操作中完成,還有金融服務金融機構專門的技術人員負責相應的流程操作指導。而互聯網金融則是在網上進行,要求每個投資者不僅要有相應的金融風險防范意識,更要必需的網絡技術風險防范能力。但是,網絡本身就是一個開放性平臺,互聯網金融投資存在各種互聯網技術風險。網絡黑客和各種病毒很多都是針對互聯網資金或者金融,獲取經濟利益是他們的根本目的,而互聯網金融是首選。其次,互聯網傳輸協議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安全缺陷,為各種釣魚網站、偽基站、偽淘寶、盜信僵尸等病毒和非法網站,使得不少投資者被騙,損失嚴重。
(四)法律和聲譽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