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東,于蕭蕭
(1.常熟理工學院 藝術與紡織服裝工程學院,江蘇 蘇州215500;2.常熟理工學院 蘇州紡織服裝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江蘇 蘇州215500)
傳統植物紋樣作為一種裝飾圖案,使得裝飾藝術更加豐富多彩,同時受到國內外許多設計大師的喜愛。傳統植物紋樣在造型和裝飾性上為現代服裝設計提供了多元的設計元素,而為了創作出更加符合潮流的中國傳統服裝作品,我們需要立足傳統植物紋樣的基礎上進行紋樣的二次設計,傳承裝飾紋樣藝術。
傳統植物紋樣種類繁多,表現內容十分豐富。作為中國傳統紋樣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歷經各個歷史時期的發展過程中,也形成了不同的風格和代表形式,這些傳統的植物紋樣也是各個朝代文化歷史的縮影,反映著不同時期的文化背景下人們的審美特征和價值追求。對傳統紋樣進行分析研究時,應與不同時期的文化背景、審美特征相結合,運用傳統的審美經驗,創造出符合時代精神的新圖案紋樣。
中國傳統植物紋樣的發展史十分漫長,它具有漸進性和階段性的特征。它的演變過程是人們生活發展、拓展和深化的過程,也是人類文化從低級到高級、從簡樸到豐富的提高過程。植物紋樣的應用,從隋唐正式開始,裝飾以花草紋為主(圖1、圖2)。由于唐代生產力的發展和觀念的更新,摒棄了之前的動物紋樣,大量采用花草紋。植物紋樣的應用,標志著人們擺脫天的精神束縛,把自然當作自己欣賞的對象,改變了欣賞觀念。

圖1 唐草紋

圖2 寶相紋
在原始社會,紋樣的表現主要體現在陶器上,這時的植物紋樣一般是簡化的和抽象化的幾何紋樣,這些紋樣線條粗獷、質樸生動,在結構上已經能熟練運用對稱、分割、連續、分離、組合等手法。商周時期,植物紋樣主要作為動物紋樣的陪襯,裝飾在青銅器上,多用于祭祀和祈福。到后來的隋唐時期,植物紋樣開始代替動物紋樣占據了主導地位。由于生產力的發展、文化的融合和刺繡、印染等工藝的更新,植物紋樣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配合陶瓷、染織、金工、漆器等專業技法,這個時期的植物紋樣,色彩濃艷、華美,造型飽滿、繁雜,已從簡單的裝飾功能向多元化發展。再后來出現了具有鮮明民族特征的紋樣和具有象征意義的吉祥紋樣。到明清時期,開始出現了相互借用和結合的理想手法組合,這一時期的植物紋樣博采眾長,大方且又富有裝飾美,其發展也趨于成熟。
傳統植物紋樣在應用及再設計的過程中,要結合其特征、結構和生長規律,合理運用自然界中的形、色、結構等,達到理想的服裝裝飾效果。我國傳統植物紋樣從新石器時期的彩陶紋樣、盛唐時期的卷草紋、宋代的花鳥瓷瓶紋樣到元明之后的吉祥圖案,每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造型韻味和風格,加之時代背景下的色彩更是一種情感載體和表達形式,為服裝設計師對于美的借鑒與搭配提供了更多素材。
自然界的植物紋樣是美的象征,寓意人們對純潔與美好的期冀與向往。而植物紋樣的再設計在遵循一般的美學原則的基礎上,主要表現為:(1)寫實手法,也就是將傳統植物紋樣進行簡單地整理裝飾歸納,所形成的圖案能夠最大程度保留植物的自然屬性,十分形象逼真。但是這種手法并不是對現實的簡單描摹,而是運用繪畫手法升華其形象,強化其美感。(2)組合手法,也就是將不同的紋樣通過合并、倒換、反復等手法進行組合而形成獨具特色的圖案。(3)比喻手法,也就是結合自然植物和需要表達的意義來進行圖案構型,從而形成極具內涵的植物圖案。(4)變幻手法,也就是對紋樣的自然形態進行必要特征點的提煉,突出其主要特征。如果說寫實手法還會受到自然形態的諸多限制的話,那么變幻手法則更多地利用簡化、添加、夸張等設計手段,強調創作者的理解與感受。(5)象征手法,其能夠契合人們對美好祝福的渴望,打造出深受人們喜愛的圖案藝術作品。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喜愛的色彩,色彩的選擇往往也能代表民族的內涵。在運用具有民族特色的色彩來表達民族風時,可大面積使用,也可小面積使用,有的時候也可以改變各色彩之間的用量配比,或改變明度、飽和度以獲得更燦爛或更低調的色彩[1]。也就是更加本源的顏色,更加環保的顏色。服裝色彩設計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受到流行趨勢的影響,時代不同的話,在審美需求方面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服裝色彩設計的時代特征比較鮮明。在20世紀50年代的服裝色彩的趨勢主要以高雅、和諧為主,而60年代的流行色彩趨勢主要是宇宙色,到了70年代后期比較流行的顏色主要是懷舊風格、復古、街頭元素等。在當時,磨舊、復古、褪色等波西米亞風格也十分受大家的歡迎。到了新的21世紀,很多富有新意的設計師開始嘗試創新色彩設計,植物紋樣色彩很容易使人們聯想到透明色、綠色、白色、青色等顏色,很多時尚人士也非常喜歡帶有這些顏色設計的服裝產品,所以本色開始成為新世紀的一種潮流色。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極其豐富,如書法、武術、剪紙、京劇等,這些元素各自演繹著他們的精彩,隨著中國風的盛行,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在許許多多的國際時裝發布會上,將中國的傳統民族元素應用于服裝上面已經是司空見慣。如2015秋冬Armani高定運用了竹元素,“篩風弄月,瀟灑一生,清雅淡泊,是為謙謙君子”,這正是對竹元素最形象的刻畫(圖3)。將漢代襦裙的款式與竹子的印花相結合,更是將中國傳統植物元素的應用提升到了意蘊層面。再比如以高田賢三為代表的一些日本設計師糅合了東方的印花圖案、流線型剪裁與西方現代審美元素,這種折中的設計方式震驚了巴黎時尚界。中國在高速的發展,服裝行業更是面臨著眾多的挑戰,在這個中外設計師一起運用中國傳統元素的時代,對中國元素應用手法的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更是需要我們做好中國本土紋樣的傳承,將傳統植物紋樣整理、開發、再設計,最后將其應用在時裝上,這正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圖3 阿瑪尼高定2015秋冬時裝周展示
中國傳統紋樣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研究的過程中不能只停留在表面,還要從精神、內涵、意境上分析,需要將傳統的與世界的有機的融合,才能創造出符合主流文化需求的新形式。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傳統的實用消費觀被現代審美消費觀所取代,人們追求的是視覺上的沖擊,簡單的運用傳統的紋樣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要將實用功能與藝術欣賞功能融合,才能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和實用需求。
藝術流派,是一定歷史時期內思想傾向、審美趣味、創作方法、藝術風格等大致相同或近似的某些藝術家自覺或不自覺地結合而成的統一體,或稱藝術集團或派別。它在嚴格意義上指有共同的思想傾向、藝術觀點,并有一定的組織形式和結社名稱的藝術家團體或畫家群體。這些藝術流派的繪畫往往有著很強的視覺沖擊,我們可嘗試將其與中國傳統植物紋樣相結合,創造出新的符合主流價值文化的新紋樣,使其與中國現代的生活方式產生共鳴。
西方現代藝術流派起源于19世紀,發展至現在,由各種不同類型的視覺風格組合而成,是基于科學和理性基礎上建立的,是西方數百年來的思想文化核心。通過與中國傳統植物紋樣的融合,將中華上下五千年積累的寶貴內涵融入其中,就能很好地彌補西方現代藝術發展時間過短的設計局限。
在融合的過程中,可從結構、內容、顏色方面入手。將西方優美的造型與中國傳統的具有深遠寓意的內涵相結合,對原有的結構進行打散重組,將一些富有傳統民族特征的形式有機地運用到現代設計中,或提取傳統的或現代的經典配色,重新運用到設計中,一定會有不一樣的視覺效果(圖4、圖5)。
西方波普藝術是一種流行風格,它誕生于英國的20世紀50年代中期,又稱“新寫實主義”和“新達達主義”。波普是探討通俗文化與藝術之間關聯的藝術運動,我們通常看到的波普均是以純色進行繪制的,還采用拼貼或者批量復制等手法增加產品多樣性和趣味性,波普藝術關鍵在于對流行時尚元素的特殊影響力,大多產生于社會的文化符號,大部分都色彩豐富。而我們則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將波普風格、波普配色運用到中國傳統荷花紋樣當中,在整體視覺的顏色上遵循了波普圖案特有的色彩效果,用色大膽而艷麗,在色彩的純度上降低了色彩原有的飽和度,同時融入了傳統植物紋樣中的基本色調,使得圖案整體艷而不俗(圖6)。同時試圖將傳統紋樣融合外國的藝術流派,找到傳統與創新的平衡點,細化結構配色,使傳統紋樣在新的設計點下呈現出一種新的風貌。

圖4 古馳2016春夏時裝周展示

圖5 華倫天奴2015早春時裝周展示
要在融合中打造新的民族形式,我們應該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再加工、再創造,取其“形”,延其“意”,從而傳其“神”[2]。植物紋樣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必然會隨著時代的發展產生不同的內涵和影響,在現代時裝設計中也會有不一樣的應用。造型、色彩、材質是服裝設計的三大要素,我們在與紋樣的融合中也要與三大要素結合。

圖6 中國傳統荷花紋樣與波普融合
3.3.1 造型
從深衣襦裙、寬袍大袖到漢服唐裝再到中山裝,偉大的勞動人民智慧在服裝的造型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我們可以提取傳統或現代時裝中經典的造型,加以再設計,打破常規的根深蒂固的圖案組合,融合新的紋樣。在對紋樣進行深入了解的基礎上,既能體現紋樣固有的特征,又能融入現代服裝設計,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3.3.2 色彩
色彩給予人的感受往往是最直觀的,不同的歷史傳承、文化信仰造就了東方獨特的色彩表現。傳統紋樣的用色一般呈現出絢麗、凝重又多變的風格,如中國紅、青花藍、帝王金等,這些配色最能體現出傳統的民族精神,也可以將一些現代服裝中的配色,如蒙德里安的幾何、梵高的星月夜等,用特殊的色彩和肌理為傳統紋樣注入新鮮血液。
3.3.3 材質
中國最早使用的紡織品是葛布、苧麻布和大麻布,以及最著名的絲綢,織物品種繁多,花色多元。可將傳統的面料經過現代工藝處理,使其符合現代面料穿著舒適、自然環保的特點,再加上植物染、刺繡等環保工藝,使傳統的工藝在現代的時尚中煥發新的光彩。
現在,人們一提到中國的傳統服飾文化,就會想到長袍馬褂、中山裝、旗袍等,這些傳統的服飾元素雖然鮮明,但同時也束縛了人們的思維,所以迫切地需要在傳統服飾中融入全新的元素,使傳統紋樣在服飾上的運用更加多元化。但是也需要理清傳統圖案的表現手法及造型規律,才能談及傳統圖案的傳承和創新,使中國傳統圖案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化,傳統紋樣的裝飾作用變得更加多樣化,在服裝設計中的重要性也越來越明顯,只有融入現代設計,傳統才能新生,才能傳承。
參考文獻:
[1]劉 靜,張 萍.傳統裝飾圖案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應用手法[J].大眾文藝,2011,(1):69-70.
[2]陳漢民.陳漢民標志設計[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