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鳴 黃秋波

摘 要:微信公眾號作為信息接收和發送的平臺,已經成為移動用戶端非常重要的信息接口。基于此,文章闡述了微信公眾號的發展現狀及常見的微信公眾號類型,并提出了微信工作號的發展趨勢,包括微信公眾號要重視與網友的互動,做好創新與服務工作、要加強線上線下的聯動等。通過論述以上微信公眾號的相關內容,來為研究人員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微信公眾號;信息接口;自媒體
作為手機移動端重要的信息接口,微信公眾號開始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根據《2016年國民閱讀情況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成年人使用電子閱讀方式的次數已經突破了12.3億人次,其中,微信公眾號已經成為最主要的閱讀方式之一。在這一趨勢下,成年人平均每人每天閱讀時間已經超過了26 min。而這是因為微信公眾號具有開放式、圖文并茂的特點,才深受用戶的喜愛。
1 微信公眾號的現狀
1.1 運營機制之間存在差異
微信公眾號運營機制之間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信息群發。微信公眾號會主動向訂閱的用戶推送一些文字、圖片、視頻等內容,而這種信息分享是沒有限制的,用戶只要關注微信號,回復關鍵詞,就可以獲取推送的信息。在一些自媒體中,發布的內容比較敏感,或者觀點相對尖銳,便使用關鍵詞的形式,來和用戶保持信息交流,用戶通過關注的對話框或者公眾號,就可以在后臺自動顯示信息,進而形成針對性的信息交流方式。(2)微信公眾號在實際的運營過程中,運行機制存在著差別,具體是指信息的推送時間和頻率不同。為避免微信公眾號出現信息泛濫現象,大部分的微信公眾號每天只能推送一條消息,但有些經過后臺認證的公眾號每天可以推送3~4條信息,對于一些運營公眾號的團隊,每天推送消息的時間是固定的,比如“共青團”公眾號每天推送兩篇文章,分別在早上8:30和下午4:30;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每天推送3條信息,分別為早上8:00,午1:30、晚6:30,這樣一來,就能夠培養規定的用戶群,提升用戶使用公眾號的粘性。
1.2 忽視用戶數據的挖掘
使用微信公眾號的人群非常多,因此,可以將其看作是用戶數據的集合點,通過對用戶關注公眾號的數量、種類、閱讀習慣等信息進行收集,可以為用戶推送更加定位明確、觀點鮮明的信息內容,還能夠利用微信工作號發布廣告等內容,來為用戶提供多元化服務。但是在實際中,微信公眾號對于用戶信息挖掘的力度不夠,無法很好地利用用戶信息。
和微博開放討論的方式不同,微信公眾號具有隱私性,導致信息推送和傳播的方法無法實現短時間內快速傳播,吸引用戶關注的功能,因此,微信公眾號想要形成一個類似于微博粉絲群的關注人數規模,具有一定難度。對于公眾號來說,如何提升用戶的訂閱量是微信公眾號營運的重點。一些公眾號原本就擁有很多訂閱的讀者,比如“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的很多讀者就是來源于微博用戶,這類的公眾號有良好的讀者基礎;而對于一些沒有用戶基礎的公眾號來說,首先要提升公眾號的知名度。但是一些公眾號在營運的過程中,用戶根本無法得知公眾號的名字,訂閱數量也就有限,再加上一些讀者無法搜索到相應的公眾號,進一步降低了知名度[1]。
2 微信公眾號的類型
2.1 根據運營機構劃分
結合微信公眾號運營機構的差異,可以將其分為商會類、社團類、企業類、傳媒類、政務類以及個人類,受篇幅限制,本文將主要分析其中的幾個類型。
(1)政務類微信公眾號,政府機關是其運營的主體。就開通公眾號的初衷而言,基本以工作為主,基本上沒有任何利潤,所以經常會出現“僵尸號”的現象。通常來說,政府開通并運營公眾號,其主要目的就是便于與群眾進行溝通,并為百姓提供一些基本的服務,而這樣的現象常常會導致運營“三分鐘熱度”的問題。因此,對于政府的微信公眾號而言,確保運營工作的持續性、連續性是工作的關鍵。
(2)媒體類微信公眾號,其主體基本為網站、廣播、電視與報刊等媒體,所以這類網站是所有類型公眾號中較為活躍的。在運營推廣的過程中,豐富實惠的活動、獨家評論觀點、實時新聞資訊等都能夠成為運營的內容。但是,受媒體運作的影響,這類微信公眾號很難實現創新,因此,應該遵守媒體行業的道德,切忌“標題黨”“眼球經濟”等問題。
2.2 根據推送內容劃分
微信官方曾經發布了優秀微信公眾號的案例,其中政務、民生、媒體、指揮生活以及創新等領域的賬號出現在榜單之中,同時微信官方根據公眾號功能與內容的差異,將公眾號劃分為不同的類別同時進行排行。其中,政務類微信公眾號中的優秀運營機構有“最高人民法院”“上海發布”“中國政府網”等;民生公眾號中的優秀運營機構主要包括“付費通賬單查繳”“宜停車”“廣州健康通”等;而微信公眾號中,還有一部分能夠提高人們生活品質,并為百姓提供便利生活的內容,如“良品鋪子”“野獸花園咖啡”“順豐速運”等,微信官方將其納入智慧生活的范圍;創意類的優秀微信公眾號主要包括“TCL微電視”“美的服務”“微郵筒”等。總的來說,微信公眾號的類型受其內容的影響,所以運營者或者運營機構需要確定自己的定位并發布與之對應的內容[2]。
3 微信公眾號的發展趨勢
3.1 重視互動、創新與服務
與微博幾何式的信息傳遞方法不同,微信公眾號是在信息群發的基礎上,通過一對一式、即時回復的信息交流和傳遞模式,來與用戶保持語言、語音上溝通,同時,微信公眾號的主要傳播方式以消息推送為主,通過公眾號內部群發信息或人工后臺自動回復等方式,來維系訂閱用戶。訂閱者與公眾號之間的互動是保持運營活力的主要方式,主要就是及時回復用戶的問題、信息等,從而創辦更有特色的微信公眾號。在2015年,微信公眾平臺推出了小視頻的功能,便于粉絲與運用機構進行溝通交流。隨后,微信官方針對微信公眾號又設置了“添加音樂”的功能,如圖1所示,并對該功能進行優化與完善,豐富了訂閱者與公眾號之間的互動方式。另外,2015年5月份,國內首起微信公眾號抄襲事件被立案調查,事情的經過為:律師受到“異見”“花邊閱讀”的委托,對“釀名齋”文章的撰稿人進行了起訴,而后又有多起類似的案件通過法律的方式進行解決。針對這樣的問題,微信官方推出了“原創保護”的功能,以此來保護創作人的權益。
3.2 加強線上線下的聯動
由于微信公眾號是熟人之間的社交平臺,所以微信公眾號的運營存在著很大的挑戰,所以公眾號也需要充分利用品牌效應,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從而吸引更多的讀者,并獲得廣大訂閱者的信任。另外,在運營推廣的過程中,各個公眾號之間需要加強聯系,通過相互之間的聯動效應,增加運營推廣的總體效果。例如:在“人民日報”的公眾號底部,通過設置客戶端使訂閱者能夠在短時間內轉到“叭民日報”的界面,在服務用戶的過程中,實現線上與線下的聯動[3]。
同時,在運營的過程中,運營者還應該積極提升自身的專業性,首先就是全面了解公眾號運營的相關規則,以此約束自身的行為,避免發生違法的行為,影響運營的效果;其次,確定自己的定位,根據公眾號自身的功能,運營者需要撰寫與自身相符合的文章內容、圖片等,加深讀者的認識;最后,明確廣大訂閱者的需求,用戶的需求的運營主體制定方案的基礎,同時也只有滿足用戶的需求才能夠促進自身長久發展,例如,公眾號“娛姐來了”主要就是分析當前的“八卦新聞”,或者對某一位明星進行分析,不僅符合其公眾號的定位,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滿足訂閱者的需求。總體而言,為了能夠吸引更多的讀者,微信公眾號的運營機構需要以恰當的方式開展工作,結合讀者的需求為其推送更有價值的文章。
4 結語
綜上所述,微信公眾號在發展運營的過程中,其自身存在的問題需要進行解決,結合目前公眾號的類型制定恰當的發展戰略。以此為基礎,在未來的發展中,微信公眾號加大了對互動、創新與服務的重視力度,加強了線上與線下的聯動,同時在根本上提高了微信公眾號的運營的專業性,以此來發揮微信公眾號的作用。所以,為了能夠解決微信公眾號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可以將文中的方式應用在運營推廣中。
[參考文獻]
[1]方婧,陸偉.微信公眾號信息傳播熱度的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情報雜志,2016(2):157-162.
[2]張艷萍科技期刊的微信公眾號運營模式研究——基于4種核.心科技期刊的量化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5):524-531
[3]謝文亮.移動互聯網時代學術期刊的微信公眾號服務模式創新[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 (1):6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