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璟莉
摘要:文章對計算機類專業大學生校內創新實踐基地建設問題進行研究,以廣西師范大學為例,分析其基地建設的重要性,闡述其基地的現狀、基地管理機制、運行模式及取得成效等,并從導師隊伍、管理機制和創新文化活動等幾個方面指出基地建設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創新;實踐;基地;計算機;人才培養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高校計算機類專業辦學提出嚴峻挑戰。如何使培養的專業人才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保持優勢,如何縮小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與社會對人才需要之間的距離,是高校計算機類專業辦學亟待解決的問題。校內創新實踐基地是大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科學研究與設計創新的重要教學場所[1],做好創新基地的組織建設工作,使其充分發揮實效,將對培養實踐創新能力強的計算機類高素質人才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結合廣西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創新基地的實際情況,分析計算機類專業大學生校內創新實踐基地建設方面的措施和成效,并指出基地建設的幾個重要問題。
1 創新實踐基地的重要性
計算機類專業普遍具有理論和實踐并重的特點,學生除了需要掌握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外,還需要進行對應的實踐訓練,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于普通課堂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且要保證教學計劃的完成,傳統的實驗課程教學主要以課本內容對應的實驗為主,為針對某個教學內容設置的小實驗,無法讓學生參與大項目的實施等;實驗課教學中主要以老師教授為主,學生大多完成的是一些驗證型實驗,難以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和探索能力。針對這些問題,為計算機類專業設立校內創新實踐基地,將有助于進一步拓展專業實踐教學,將學生的開發能力和創新能力向縱深發展,使學生更加具備符合社會要求的專業能力和素質[2]。
2 基地的現狀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創新基地”成立于2007年,主要分為校企基地和校本基地兩大類。現共設有7個成員基地,總面積大約400m2,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110余臺(套),總資產值約120萬元,每年培養基地成員200余人次。校企基地由學校和企業共建而成,目前設有IT方向培養&創新實踐基地(與桂林新界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協同育人基地(與桂林安信軟件有限公司、中國民航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廣西分公司共建)、粵嵌眾創空間(與廣州粵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大數據基地(與深圳計算機行業協會共建)等4個創新實踐基地。基地采取企業導師和校內導師聯合指導的雙導師制,根據合作企業的主營方向,帶領學生在網站建設、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開發、嵌入式系統開發、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應用與開發等方面進行項目實訓和創新實踐。校本基地目前設有易班工作站、信息安全與對抗訓練和物聯網創新基地等3個基地,主要由校內老師負責指導。
3 基地管理機制和運行模式
創新實踐基地以加強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高素質、重創新、強能力”的專業人才為宗旨,以目標管理、項目驅動為導向,共同培養和發展高質量的計算機類專業人才。
3.1 嚴格基地準入
廣西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信息安全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4個本科專業,為基地成員的選拔提供了充足的生源。基地采取“學生報名一測試一導師面試”3層選拔模式。首先由學生向擬進入的基地提出書面申請,然后由基地指導教師組織測試,測試可以為筆試或者機試,最后由導師對通過測試的學生進行面試。從4個專業一至三年級中選出熱愛專業、勤學耐勞、成績優良、勇于創新、不怕挫折,有良好團隊合作精神的學生進入基地。
3.2 雙重管理模式
基地采取目標驅動及項目驅動管理為主,過程管理為輔的方式。基地成員按照所屬基地和不同年級,由指導老師指定“參加學科競賽”“發表科技論文”“申請專利”“申請軟件著作權”“參與項目”等任務目標,制定基地任務計劃書,按計劃書要求進行管理。例如,低年級學生進入基地后,主要任務是加強專業基本功的訓練,以參與程序設計大賽等較為基礎的學科競賽作為任務目標;高年級同學的主要任務則是加強項目實踐,提高創新能力和設計開發能力,以“參與綜合類、高級別的學科競賽”“發表科技論文”“申請專利”“申請軟件著作權”“參與項目”等作為任務目標。從而達到以賽促學、項目驅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除了目標管理外,過程管理也十分重要。廣西師范大學屬于地方本科類院校,無法保證高質量的生源,相對重點大學而言,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自主性還比較弱,因此必須配備一定的過程管理機制來對學生進行監管。過程監管時應注意制度的有效性及靈活性,即對學生紀律起到約束作用,又提供學生寬松的創新實踐環境。
4 基地的成效
廣西師范大學計算機類大學生校內創新實踐基地自建立以來,在項目實訓、學科競賽、大學生創新訓練、科技成果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基地成員共參與并完成實際軟件開發項目約100余項,其中包括為廣西師范大學校長辦公室、財務處、基金會等部門開發的系列辦公軟件。在“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上獲全國一等獎1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27項,全區一等獎56項、二等獎137項;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上獲全國二等獎3項,全區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在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上獲全國一等獎l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2項;此外,在中國大學生服務外包創新創業大賽、“郵儲銀行杯”全國大學生網絡商務創新應用大賽、全國高校物聯網應用創新大賽和信息安全與對抗技術競賽上也多次獲得優異成績。同時,基地教師指導學生積極申報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及各項教科研課題,近5年,基地學生獲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50余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0余項,自治區及項目30余項;申請發明專利3項、獲軟件著作權14件,發表學術論文7篇。創新實踐基地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果。2016年,易班工作站基地被評為全國“十佳易班工作站”,該基地研發的軟件“易知獨秀”(易曉)被評為全國“十佳易班特色應用”。
5 基地建設的啟示
5.1 配備和優化導師隊伍
在基地的創新實踐活動中,導師是項目、活動的組織者和推動者,其對學員的全方位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優秀的導師能夠調動學生的創新熱情、激發其創新靈感、啟發創新思維[3],因此,需要配備一支有責任心強、業務能力棒、有活力的導師隊伍。導師隊伍由學科造詣深的專家教授、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突出的中青年骨干教師、了解行業需求的企業工程師及研究生組成。為提升優化導師團隊,需加強導師的職業培訓和對外交流,定期組織導師參加行業、企業等培訓活動,增強導師的理論水平,拓展導師的視野和思路,使導師隊伍保持良好局面。
5.2 健全運行管理機制
嚴格有效地管理機制是保障基地安全運行、發揮實效的重要前提。完善的基地管理制度,尤其是導師隊伍管理、基地績效考核及基地過程管理3個制度的制定和執行。導師隊伍管理制度主要規范基地導師的行為準則及其需履行的職責等;基地績效考核制度主要包括對基地學生個人、團體及基地導師的工作成效進行評定、獎勵等;基地過程管理主要用于對基地學生的日常學習實踐活動進行監管。
5.3 豐富多彩的創新文化活動
創新文化是基地的靈魂,是推動基地發展的不竭動力[3]。創新文化活動主要包括舉辦學校的科技文化節、成立專業社團、承辦各級學科專業競賽、組織學生參加學術講壇、學術交流活動及企事業單位的見習活動等。學生通過定期參與這些活動,可以拓寬學科視野、堅定專業信心和信仰,從而產生探求專業知識及參與創新活動的內在動力,不斷培養和建立主動學習的態度和能力。同時,通過豐富多彩的創新文化活動,將基地優秀學生煥發出的積極向上的學風輻射至其他普通學生,將對學校學風的改善起到積極的作用。
6 結語
廣西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為例,首先闡述了實施校內創新實踐基地的重要性;然后對基地的現狀、基地管理機制和運行模式進行介紹,總結了基地近年來取得的工作成效;最后從導師隊伍、管理機制和創新文化活動等幾個方面,指出基地建設的關鍵問題。創新實踐基地建設應解放思想,擺脫傳統實驗教學的局限,充分發揮實效,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為主要核心任務,促進計算機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董德民.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運行模式與管理機制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4(2):191-192.
[2]鐘玲,張純明,張志佳.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建設與探索[J].實驗實踐教學,2013 (7):179-180
[3]羅自榮,尚建忠,楊軍宏創新能力培養新思路跨學科、主題式創新基地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 (11):206-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