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武云
摘 要:文物是一個國家歷史發展的重要見證,其自身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多樣的藝術內容,是傳統文化的載體和歷史發展的見證,而且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所以更凸顯其彌足珍貴。保護文物是每個人的責任與義務,關系著民族與國家的根本利益。文章闡述了加強文物保護工作的意義,并對當前文物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文物保護;意義;解決對策;分析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當前各個國家越來越重視文物的保護與傳承。文物不僅僅是一件器物,它是歷史發展的客觀反映,它的意義與價值無可替代。文物是一個國家與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積淀下來的文化瑰寶,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科學價值和歷史價值。
1 加強文物保護工作的意義
1.1 有利于弘揚我國傳統文化
文物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是歷史所遺留下來的遺物與遺跡,是歷史與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實物見證,充分體現著我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通過文物,我們能夠了解歷史發展的進程,窺探各個歷史時期的不同文化面貌與思想潮流,知曉當時人文藝術領域的概況,對于傳承、發揚中國古代文化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1.2 有利于推動歷史研究
開展文物保護工作,有助于推動歷史研究和學術交流。文物具有一定的歷史性與客觀性,文物中蘊藏著各個時期社會發展的信息,反映著當時社會制度、經濟發展程度與政治文化水平,而且文物與當時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有著密切的關系。此外,文物還反映了一個時期的科技和文化發展水平,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于研究歷史文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3 有利于提高群眾文化素養
文物的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參觀、欣賞,這不僅豐富了人們的業余生活,充實了人們的精神世界,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們的文化素養,對提高我國整體國民素質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文物體現了我國的傳統文化與思想潮流,開展文物保護工作,可以讓更多的人學習傳統文化,獲取歷史文化知識,了解古代藝術形式,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對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1.4 有利于與其他國家進行友好交流
文物是一國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文物所反映的是一個國家某個時期的歷史特征、政治面貌與經濟發展水平,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它不僅可供本國人民欣賞,還可以通過它實現與其他國家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各個國家能夠通過文物建立長遠的文化交流,各國間暢通的文化溝通可以促進相互間的友好往來,增進彼此的友好信任,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我國作為發展中大國,主張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愿意與世界人民團結合作、共同發展。此外,積極開展文物交流與保護工作,也有利于樹立良好的外交形象。
2 文物保護應遵循的一般原則
文物是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對其進行保護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開展文物保護工作時,應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原貌修復原則,二是環境協調原則。所謂原貌修復原則主要是指對已經損壞的文物進行科學修復時應保持文物的原貌。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文物難免會因自然災害、氧化、人為破壞等原因遭到損壞,相關工作人員應嚴格遵守原貌修復原則對文物進行修復,把損壞的器物恢復到原來的性質和面貌,做到修舊如舊,保證文物本體的原來形制和結構不變。環境協調原則主要是針對不可移動文物而言的,是指不可移動文物本體周圍應保留原來的環境風貌,切不可因修整而失真,若文物本體周圍的環境風貌已經無存,不協調的建筑充斥其間,對此應分期逐步恢復與之協調的環境風貌。
3 目前文物保護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3.1 對文物保護工作不夠重視
目前,雖然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得到了快速穩定的發展,文物保護越來越受到國家與社會的重視,但是還有很多地區尚未意識到文物保護工作的意義與重要性,依然將經濟發展與社會效益作為地區發展的頭等大事,并不重視文物保護工作。一些地區大肆拆除古建筑為蓋樓、修路騰出土地,還有些地方的文物保護部門因缺少政府財政資助、人手不夠難以有效地開展文物保護工作,這些都源于地方政府對文物保護的不重視,他們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的增長,卻阻礙了文物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
3.2 文物保護意識相對薄弱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很多人的思想意識也在不斷提高,但是還有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文物的價值和文物保護的重要性,缺乏文物保護意識。游客亂觸摸文物、亂攀爬古跡、在文物古跡上亂刻亂畫的現象屢見不鮮,私自收藏、哄搶出土文物的事情也常有發生,這些都是人們文物保護意識薄弱的表現,相關制度與保護方式所起到效果并不明顯,致使文物保護工作陷入僵局。
4 加強文物保護的相關策略
4.1 加強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視
首先,各市縣要成立獨立的、專門的文物保護管理部門。文物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自然條件、保存環境等,在這些外界因素的影響之下,文物本體可能會受到損傷。這就需要成立專門的文物保護管理部門,安排工作人員對文物進行保護,在遇到不可抗拒因素時,及時對文物進行搶救性保護,確保文物的安全。一些珍貴的文物,需要工作人員對其進行重點保護,時時掌握文物的具體情況。這些工作需要專門的工作人員來做,各地的文物保護單位也需要文物部門去管理,那么成立獨立的、專門的文物保護管理部門則是刻不容緩的。其次,文物保護工作要適應社會發展步伐。社會在不斷發展,文物保護工作也應該與時俱進。要及時開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劃定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樹立保護標志、落實保護機構等“四有”工作,做好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建檔、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狀況調查、非文物系統國有文物收藏單位文物信息調查等基礎工作,逐步建立起文物普查檔案和不可移動文物數據庫、文物編碼系統、電子分布地圖。
4.2 加強同行政部門的合作
由于文物藏品眾多,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其他行政部門的幫助和支持。大型文物保護工程、考古發掘、文物執法等各領域工作都需要經費的支持,這離不開財政部門的支持。規劃方案的編制和項目的立項需要各地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協助,文博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需要編制辦、人事部門的幫助。做好文物保護工作,不僅僅需要文物管理部門內部的團結合作,更需要其他行政部門的配合和幫助,只有與各個行政部門密切合作,才能使文物保護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4.3 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
我國一些地區的人們文物保護意識薄弱,破壞文物、挖掘文物、盜賣文物的事情屢禁不止,這就需要國家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規范、約束公民的行為。只有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規,依法對文物進行保護,同時有關人員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文物保護工作才能取得成效。首先,國家相關立法部門應制定出內容詳實的關于文物保護的法令法規,完善執法隊伍對于文物的保護和監督力度;其次,開展相應的宣傳工作,將保護文物光榮、破壞文物犯法的觀念深植于人民群眾的內心;然后,各級領導也應加強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視,將此事納入平時商議的主題之中,做到及時有效,不給不法分子可趁之機;最后,國家要規范文物市場,使倒買倒賣文物無利可圖。
5 結語
文物保護關系著一個國家長遠發展。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眾多珍貴的歷史文物,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意義不言而喻。只有各級政府加強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視,各個行政部門之間密切合作,建立起完善的文物保護法律制度,加大對文物保護的資金投入,定期開展文物保護宣傳工作,提高人民群眾的文物保護意識,才能使文物保護工作長久有效地開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