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楓
摘要:“中國道路”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也是我國政治發展所要堅持的道路。現如今,全面深化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政治體制改革越發緊迫和必要。在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堅持和發展“中國道路”是非常必要的一點。本文將首先分析中國道路的含義,進而指出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最后從堅持“中國道路”出發探索政治體制改革的路徑。
關鍵詞:中國道路 政治體制改革 社會主義
一、中國道路的內涵
對每一個國家而言,都有其政治發展道路。各國的道路也不盡相同。前蘇聯的模式在上個世紀中葉很有影響力,其他幾個社會主義國家,其國家發展道路也千差萬別。在二戰后一些獨立的國家出現了許多社會主義道路。對于我國的社會主義,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雖然我國也曾模仿過其他國家的道路,但是“中國道路”既不是西方國家所推崇的道路,也不同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道路,這是一條在不斷探索中摸索出的,符合我國國情的、之根于我國的傳統的,與國家、民族發展進程相適應的、能夠反映出廣大人民需要的道路。“中國道路”是圍繞著社會主義建設產生和發展的。具體來看,“中國道路”有以下幾方面的內涵:
首先,“中國道路”是將建設社會主義理論和路徑相結合的統一體。“中國道路”的概念包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道路”實現了理論、制度和路徑的結合,三者形成一種有機的統一體,三者不是分裂的、彼此分割的,而是互為表里。這也再次說明“中國道路”是在實踐中探索和形成的。其次,“中國道路”有總體的目標和任務為指引,這一總體目標指引著“中國道路”的前進方向。具體來看,總體任務和目標涵蓋了我國的基本國情、“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最后,“中國道路”可以細分為具體幾個方面的抓手,從人民主體地位到深化改革、推進改革方向,以具體的方式為“中國道路”尋找了具體的實踐之路。
二、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我國的經濟體制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作為與經濟基礎相對的政治體制也需要隨之改變。而就目前的社會狀況來看,政治體制改革具有很大的必要性。首先,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社會結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許多新的社會階層應運而生。這些新的階層、利益群體有著和原有階層不同的利益訴求,比如典型的農民工群體、新興職業群體。社會階層的分化使得利益表達機制、渠道都需要的得到相應的改變。其次,進入本世紀以來,互聯網得到了快速地發展,互聯網也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和社會秩序的構建。比如,以前以主流媒體為主要信息渠道的信息傳播方式發生了變化,民眾在網絡上可以意見表達、政治參與等。互聯網在便利了政府與民眾交流的同時,也給網絡環境下的政府治理帶來了挑戰,相應地政治體制也需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再次,社會的發展使得法治建設的重要性得以凸顯。中國傳統社會中,“情理法”的順序是人們處理意見沖突的一種解決方式,但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和市場秩序的建立,規矩、法治越來越重要,人們也更加重視個人權益的維護,從民事訴訟、民告官等等現象中可略見一斑,這種法治秩序的構建也迫切地需要政治體制改革的推進。最后,隨著社會的演進,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從以前的重視物質生活向重視精神生活轉變,這樣一種“后物質主義”的價值觀讓人們更加重視個人的權利、更加關注政治運行,從以前被動參與政治到現在主動關注、積極表達,可以說民眾的權利意識也需要政治體制的改革。
三、堅持中國道路與政治體制改革
(一)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充分保障民眾權利
目前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與人民生活切實利益相關的許多權益沒能得到保障。前些年,“被”字的流行也說明了這一問題。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沒能得到有效的表達,因此,充分地保障人民群眾的權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基礎,只有讓群眾得到權利、行使權益,才能夠讓更多的人參與政治運行中,進而讓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改革的成果。具體來說,人民的權利包括了選舉權、知情權、監督權等等。為此,要堅持“中國道路”,堅持“人民當家作主”,通過完善基層政治運行體制、機制才保障群眾參與政治生活的權利,進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二)以權利制約權力,規范權力運行機制
從黨的十八大以來開展的反腐行動不斷取得新進展,反腐行動在加強政治運行的基礎上,也暴露出了以前政治運行中權力缺乏約束的問題。“中國道路”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需要一支政治素養強的隊伍。如果權力缺乏約束,就會造成濫用權力、錢權交易等危害人民群眾利益的事,進而不但不能實現政治體制的改革更會偏離“中國道路”的方向。經濟的快速發展,讓一些人認為“腐敗是社會發展的潤滑劑”這種思想必須要得到糾正。只有規范權力運行機制,才能讓“中國道路”的發展更加有生機和活力
(三)從嚴治黨,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
在“中國道路”的建設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核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在帶領全國人民沿著“中國道路”前進的過程中也面臨著巨大的考驗。政治體制改革是一場攻堅戰,黨作為核心領導也要在這一過程中加強自身執政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堅持群眾路線,走好中國道路。
參考文獻:
[1]徐勇.歷史延續性視角下的中國道路[J].中國社會科學,2016,(07).
[2]王紹光.全球視野下的中國道路:1949—2009——堅守方向、探索道路:中國社會主義實踐六十年[J].中國社會科學,2009,(05).
[3]徐湘林.社會轉型與國家治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取向及其政策選擇[J].政治學研究,2015,(01).
(作者單位:遼寧石油化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