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蘭
【摘要】新課標指出,課堂教學中應積極建構與教材相關、充滿色彩、形象生動的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在真切情境中感受體驗,產生情緒共鳴,提升綜合學習能力。教師在高中語文課堂中使用情境教學法,可以有效為學生提供形象生動的場景氛圍,調動其身心體驗,激發他們原有的認知感受,促進其內部思維的拓展整合,使學生受到啟迪,建立新的知識體系。本文主要探討研究高中語文課堂中情境教學的具體運用措施,希望可以提升高中語文教學水平。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情境;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情境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中得到了廣泛運用,并在實踐應用中被不斷地修改創新,以此更加完善和適應教學。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教學藝術,合理運用情境教學法,依據一定的生活實際和學生的理解能力構建與課文內容相似的情境,從而使學生快速感知課文內容,獲得知識。
一、借助多媒體創設情境
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已經廣泛運用,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強大功能創設多樣化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輕松歡快、耳目一新的環境中學習新知識。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與教材內容相適宜的音樂,以此渲染氣氛、烘托情感,促進學生的心理活動,激發其情感認知。還可以播放再現場景的圖像視頻,讓學生通過視覺和聽覺的真實感受,發揮想象力,提升情境感知度,領悟教材內容。
例如在學習《貝多芬百年祭》這篇課文時,由于這篇文章是大師寫大師的文章,站在審視和鑒賞的角度而言,具有我們所不能看到的高度,并且貝多芬的時代離現代久遠,學生對音樂的賞析理解能力也有限。為了使學生能夠快速地感知貝多芬的音樂魅力,增加感性認識,教師可以在課前播放《命運交響曲》,以此渲染課堂氛圍,并且運用多媒體展示貝多芬的畫像、生平資料及作品信息,使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對貝多芬進行初步了解,激發他們的情感認知,感受大師的人格與精神。又如在講解《赤壁之戰》中這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時,學生肯定會很想知道周瑜是怎樣以三萬大軍戰勝曹操八十萬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局面的,那樣的戰爭場面一定很激烈、很吸引人。此時,教師就可以截取相關的電影劇情展現這場著名的戰役,讓學生通過觀看劇情,了解人物思想、事件發展。這樣創建的教學情境既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知戰役變化,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有趣,又能讓學生在此基礎上更加快速地掌握和理解文言文內容,完成教學目標。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視頻資料展現雖然形象生動,但并不一定完全按照課文出演,教師要讓學生學會甄別,有選擇地觀看學習。
二、運用表演模擬真實情境
語文課運用情境教學,最終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增強學生的文化涵養。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發揮主體作用,在具體情境中感知教學內容。針對一些故事性比較強的文章,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熟悉內容、探討角色,通過表演模擬文中場景,將抽象的內容具體生動化。教師在組織活動時,一定不要上成表演課,要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提升語言運用能力,把握角色形象,促進對課文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節選課文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多地了解戲劇常識,揣摩作者對人物語言的個性化設定,體會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出演,增加學生的參與度,親自感受戲劇魅力。學生可能比較年輕,沒有那么多閱歷和經驗,演得并不是特別像,但只要學生能夠愉快地在模擬情境中了解知識內容,提高語文綜合能力,就是值得進行和嘗試的。又如曹禺的作品《雷雨》,也是非常適合讓學生進行角色飾演的戲劇。通過對戲劇場景的表演再現,讓學生在戲劇的矛盾沖突中體會人物的個性、語言的變化,深刻認識舊社會封建統治與資本主義統治的罪惡、腐朽,了解作者對此進行的批判以及對新時代的追求。
三、巧設問題情境,激發求知探索
創建情境的另一種有效方式就是設計巧妙問題,建立問題情境。正確地設置問題往往可以引發意想不到的結果。教師設計的問題一定要把握教材特點,有針對性和啟發性。學生通過問題啟發心智,發散思維,激發靈感,將會使他們充滿求知欲望和創造能力,使課堂學習更加高效,獲得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快速領悟學習內容。
例如在學習《我不是一個好兒子》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些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對于母親的情感,感悟母親的偉大,體會親情的重要。例如文章主要就是記敘母親的,母親是平凡的,也是偉大的,作者描述了哪些生活瑣事來表現母親的“平凡”?你從文章的哪些地方看出母親的偉大?作者說他不是個好兒子,你認為作者在寫這篇文章時是怎么想的?體現出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讀了這篇文章,你覺得自己的母親和作者的母親一樣嗎?有沒有區別?通過問題的引導,組織學生小組探討,深入思考,這樣將會對文章表達的情感有更深刻的認知和領悟。
四、結語
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創建多種不同形式的情境,可以讓學生融入其中,獲得形象生動的感知,快速建立知識結構系統。這種教學方法非常有效,但在實施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建立學習情境一定要依據教學目標和文本內容,有選擇地運用。并且在突出語文學科特點時,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發展,促進他們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提升,提高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 朱海彤.融情于境——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新課程導學,2013(28).
[2]王婷婷.高中語文課堂情境教學設計優化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18).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