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晶
摘要:隨著國外紀錄片的廣泛傳播,我國人民對紀錄片的態度開始出現很大的轉變,國產紀錄片也得到了大力發展?;诖?,本文先是分析了紀錄片的靈動美與韻律美,然后分析了紀錄片攝影的靈動美與韻律美,分析了紀錄片攝影的靈動美與韻律美的重要性,提出了增強紀錄片攝影的靈動美與韻律美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紀錄片;靈動美;韻律美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技術的不斷發展,紀錄片技術和內容都得到很大進步,紀錄片的美學價值越來越明顯,社會公眾對于紀錄片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在這樣積極的情況下,需要加強對紀錄片的拍攝,提高紀錄片的質量。
一、紀錄片的靈動美與韻律美
(一)靈動美
所謂靈動美,就是指自然之美,是對紀錄片內容的美化,也是紀錄片的故事化。紀錄片在拍攝過程中需要堅持進行真實及完整的記錄,拍攝效果需要得到觀眾認可。因此在拍攝完成之后,還需要使用信息技術對視頻進行美化處理,處理之后的作品能夠以更富有美感的形式呈現給觀眾,觀眾能夠獲得更好的視覺感受,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紀錄片進行故事化處理需要依照事實,不能虛構故事,也不能夸大事實,需要保證以真實詳細的方式處理紀錄片。
(二)韻律美
提到韻律美,一定會聯想到詩歌中的韻律,事實上紀錄片中的韻律美是一種節奏感,通過紀錄片旁白對紀錄片形成一個穩定的節奏,這個節奏如果得到很好的掌控,就能夠體現出紀錄片的韻律美。這就需要紀錄片的旁白在進行解讀時,需要控制語氣和節奏,讓觀眾能夠感受到韻律性[1]。
二、紀錄片攝影的靈動美與韻律美的分析
(一)紀錄片攝影的靈動美與韻律美的重要性
1.有利于科學合理的還原事件過程。紀錄片是以寫實的方式展現事件的經過,事件發展的結果。紀錄片不同于故事片,沒有結合音樂、表演等形式,更沒有虛構故事情節,也沒有以主觀角度進行描繪事件過程。紀錄片的本質是以視聽結合的形式寫實,還原事件發生的全程需要做到客觀而真實,需要讓觀眾感受到身臨其境。另外紀錄片往往描繪的是自然、歷史等事件,是將以往發生過的事件進行重現,讓以往的事件沖擊人們的內心世界,從而達到紀錄片的教化和娛樂目的,可以以故事形式變現紀錄片,讓畫面展現出美術中的靈動美和音樂中的韻律美[2]。
2.賦予紀錄片美學價值。紀錄片中經常使用畫面回放的形式,讓紀錄片不僅僅具有寫實的作用,還賦予紀錄片美感。因此在紀錄片的拍攝過程中,需要融入美學元素,練習聽覺和視覺的審美,創造出具有美學價值的紀錄片畫面,讓畫面更加富有靈動美和韻律美,滿足人們精神上的需求。鑒于紀錄片紀實的性質,存在一定難懂的語言和枯澀的內容,因此需要紀錄片中的靈動美和韻律美來帶給觀眾繼續觀看的欲望,紀錄片的靈動美和韻律美帶給了紀錄片生命力,是保障觀眾觀看興趣的基礎,對于紀錄片本身收視率有很大幫助。
3.反映真實社會。大多數的紀錄片是來源于社會生活和任務,素材是典型社會事件,而社會事件又是社會形態的體現,因此紀錄片作品具有鮮活的生命力,能夠體現出某時期的社會意識形態,能夠了解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態。紀錄片靈動美和旋律美能夠加強記錄片帶給人們的的沖擊,人們能夠通過紀錄片認識到過去,能夠從客觀角度了解社會。從這個角度上來看,記錄片的發展能夠帶給社會發展一些啟示。例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六十周年紀錄片《家園》,該片大氣恢宏,通過鉤沉歷史、描繪現代,形象展示了兵團六十年的滄桑巨變,讓人們通過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體會今日兵團來之不易的成就。此外,紀錄片《美麗中國》讓人們感受到我國富饒的大國形象,給我國紀錄片帶來新轉機,充滿靈動美和韻律美,不僅讓我國人民更加了解我國,還將我國的文化推向世界,對于我國的國際影響力帶來很大幫助。
(二)增強紀錄片攝影的靈動美與韻律美的有效策略
1.將情感融入攝影。紀錄片最本質的特征在于真實性,紀錄片真實性的實現在于對事件的還原,表現出最真實的情感,讓觀眾能夠從精神上受到影響。紀錄片的價值在于其拍攝效果,紀錄片的靈動性是美學價值的標準。紀錄片中事件發展需要以人物的情感線路為準,紀錄片在攝影上需要表現出人物的情感,紀錄片攝像需要以表達主題、感染觀眾為目的,選擇合適的形式開展。例如紀錄片《家園》的拍攝中,96歲的師景岳老人是石河子城市建設發展的親歷者和見證者,在《家園》的第三集中,對師景岳老人的采訪成為貫穿石河子發展史的一個關鍵,再現了當年趙錫光將軍帶領22兵團干部戰士創業的艱辛故事。在《臺北故宮》的紀錄片中,由親歷者自行講述為主線,對歷史進行再現,紀錄片以灰黃為主色調,完整的呈現了文化史上的文物遷徙,觀眾在觀看過程中在思想上受到感染。
2.真實再現場景。在記錄片的拍攝過程中,需要站在社會和歷史的角度,擺脫主觀角度,摒棄表演形式的情境再現,盡量將事件中每一個細節表現出來,不遺漏細節也不添加細節。例如記錄片《苦難輝煌》中將大革命的失敗,到土地革命,再到全面爆發抗戰的全過程進行了多方面的場景再現,觀眾能夠看到事件的全過程,能夠真切體會到黨在困難面前的堅定,給觀眾帶來思想上的震懾和鼓舞,激勵人們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3.烘托外界環境。外界環境對于紀錄片的影響十分明顯,如藍天、白云帶給觀眾一種晴朗、清新的感受;陰天、烏云則帶給觀眾一種悲傷、蕭條的感受。在紀錄片中增加自然環境,能夠有效烘托氛圍,帶給觀眾最直接的感受,直接有效的提升紀錄片的靈動美和韻律美。例如在紀錄片《家園》第一集中,通過航拍展示沙漠和林帶的對峙,人們驚奇地發現,綠洲在延伸、荒漠在退卻,在新疆大地上,有多少青春不老的蒼松、翠柏,有多少挺拔的白楊、多少婀娜的翠柳,它是兵團人在亙古荒原上創造的人間奇跡,是拓荒者在與風沙搏斗中繪出的最壯美的圖畫。在《遷徙的鳥》紀錄片中,構建了天空、麥田和湖水的外界環境,讓觀眾陷入優美的環境中,然后展現出天鵝的遷徙畫面,在湖面上映現帶給觀眾大自然的和諧和質樸。隨后開始出現暴風雨的預兆,畫面開始出現鳥兒突破天氣的惡劣影響,表現出強大的勇氣和頑強的生命力,和之前的自然環境構成鮮明的對比,讓觀眾在心理上受到沖擊。
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分析了紀錄片的靈動美與韻律美,然后分析了紀錄片攝影的靈動美與韻律美,先是闡述了紀錄片攝影的靈動美與韻律美的重要性,包括有利于科學合理的還原事件過程、賦予紀錄片美學價值、反映真實社會,然后提出了增強紀錄片攝影的靈動美與韻律美的有效策略,包括將情感融入攝影、真實再現場景、烘托外界環境。
參考文獻:
[1]李列.互聯網時代紀實攝影的多樣性存在[J].電視工程,2017(04):23-24.
[2]景德軍.電視紀錄片的攝影原則與相關問題[J].新媒體研究,2017,3(14):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