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海君
【摘要】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文化底蘊,而且可以豐富寫作素材。正確的閱讀過程是一個享受的過程,而趕鴨式閱讀會給學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為了優化高中語文閱讀實踐教學,力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本文將對“高中語文閱讀存在的問題”和“實踐教學中提高閱讀的具體策略”兩方面進行剖析和研究,以便使學生熱衷閱讀,歡快地學習,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活動,是知識的來源。學生擁有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后才會提高語文素養。而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需要教師的幫助,如為學生指出閱讀方向、制定閱讀目標,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但教師不能越俎代庖,就像學員學習開車,如果教練只在一旁教學,學員自己不上車練習是永遠學不會的。也就是說,如果只有單純的理論教學沒有實踐,教學效果實在讓人堪憂。
一、高中語文閱讀存在的問題
(一)閱讀教學目標不明確
高中語文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在應試教育的前提下,教師為了追求高分值,刪除了高考不考的課文,忽略了這類課文的閱讀教學,實在不妥。高中階段語文閱讀是培養文學素養的基礎,閱讀能力欠缺使得學生在語文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上也顯得不知所措。為此,教師需要做出改正:不再為了高考成績而實施錯誤的教學方法,而應樹立明確的目標,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從而為學生以后的文學創作奠定基礎。
(二)教師缺乏閱讀教學的經驗
在教學過程中,一部分教師只讓學生泛泛地閱讀課文,并沒有指導和總結其中的主題思想,效果可想而知,根本達不到提高閱讀能力的目的。還有一些教師很少推薦課外書籍,學生的知識面得不到拓寬,書寫作文時抓耳撓腮,才盡詞窮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由此一來,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應該肩負起責任,提高教學水平,讓學生熟練掌握和運用語文知識。
(三)學生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
大多數學生很少看文學類的書籍,對言情小說或者雜志比較感興趣。還有一些學生根本不喜歡讀書,或者讀起書來走馬觀花、粗略翻翻,根本沒有目標和方向。這樣學生不能真正地領會閱讀的精髓,反而是在浪費資源和時間。因此教師應該在學生選書和讀書方面把好關,并做出指導,避免以上類似事情的發生,使學生成為一個“好讀書,讀好書”的人。
二、實踐教學中提高閱讀的具體策略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自主發言
學生是閱讀的主體,創設情境可以使學生更有效地閱讀。例如高中語文必修1第二單元《鴻門宴》一課中,教師可將電影《鴻門宴》中的片段播放給學生,播放之前,教師帶領學生閱讀本課文,了解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人物關系。觀看完電影后,教師選出幾位學生表演劇情,同時應提醒學生注意故事中各個人物的語氣、動作、表情以及特征。這時,學生會更有目標地閱讀,既提高了閱讀效率,也為自己以后寫作埋下了伏筆。
(二)組織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
學生不僅是理論知識的傳遞者,也是實踐活動的參與者。教師讓學生參與閱讀活動也是實踐教學的一種方式,便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例如高中語文必修2第四單元《我有一個夢想》一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演講比賽,題目為“我有一個夢想”。學生閱讀完本文,不僅對馬丁·路德·金有一定的認識,而且懂得了不同的演講內容適用不同的演講場合。這次演講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而且豐富了教學內容,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課堂提問,讓學生發散思維
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積極互動,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教師提問,學生作答,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勇于發言的能力。例如高中語文必修1第四單元《飛向太空的航程》一課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我國“太空行走”第一人是誰?“神舟”五號是什么時候、在哪里發射的?“神舟”五號的發射給大家帶來哪些思考?學生讀完這篇文章后進行探討,發表自己對這篇文章中心思想的看法。教師需要從創新和發展兩個角度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并教育學生做事應該勤懇踏實、一絲不茍。通過閱讀這篇文章,學生便對科技進步和中國制造兩方面有了深刻的認識。
高中階段的閱讀教學至關重要,教師的職責是讓學生與書本知識完美對接,在教學過程中總結經驗,分析現階段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案并加以實施。教師應該在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同時指引學生閱讀的方向,使得學生愛上閱讀,從書中吸取精華。課堂上,教師可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由閱讀,體會閱讀中的樂趣和奧秘,讓閱讀成為學生的精神食糧,從而充實和完善自己的高中生活。
參考文獻
[1]郭寶貴.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8(8).
[2]李生淵.新課程環境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探析[J].考試周刊,2018(1).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