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什阿日
摘 要:因為提高一類模式學生的語文水平是教師起到主體作用,一類模式學生從小就接觸彝語,他們說的本民族的語言,平時日常生活中各種語用工具都是彝語,所以教師要對全面指導,采取措施培養學習興趣。
關鍵詞:一類模式學生;培養;學習;語文
漢語是各民族共同交往的通用語言,成為最新、最快、容量最大的信息載體,成為知識和科技情報的最豐富的信息庫。任何一種少數民族語言都還不能超越漢語所起到的作用。漢語言掌握的程度已成為少數民族發展生產力以及科學文化的重要因素。語言學習過程中,一類模式學生從小就接觸本民族的語言文字,他們對自己的母語已經具備相當程度的聽、說能力,所以,對于一類模式學生學習語文,就不能自然習得,而必須通過相應的語言學習來獲得這種語言能力。
加之一類模式學生學習語文只限于課堂,課堂外基本上接觸不到使用漢語的環境,更談不上自覺實踐漢語的習慣和能力。并具,一類模式學生已有的語言背景和文化背景與所學的漢語背景和文化背景差異較大,這種差異在他們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干擾作用。他們常常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用彝語的語言習慣和文化習慣硬套在所學的漢語言上。因此彝族學生學語文既要反映整個社會的生活、發展變化和優秀文化,同時也要注意體現相關的少數民族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實際,介紹他們優秀的文化傳統,使得教學更具有針對性,更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好語文是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一類模式學生在學習語文時往往會犯很多錯誤,如:書寫差、錯別字多、語文知識面狹窄、口頭表達能力差、作文能力比較強。本人通過從事語文教學工作數年來,為了提高一類模式學生的語文水平,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尊重每一位學生,熱愛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良好的師生關系會促進學生的學習。我們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該仔細注意學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觀察那些學困生的言行。應該有一雙善于發現撐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學生某一方面的優點、亮點,引導他們參與學習,發揮他們的特長優勢。如果教師的冷淡、責怪、不適當的批評往往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而一旦喪失自信心,那么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當然對語文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趣了。尤其是一類模式學生,學習漢語本來就比漢族學生有諸多的困難和語言障礙,如果我們對學生有稍微的疏遠或忽略,或方式方法不當,那么學生就更沒有興趣學好漢語。
有些時候,我們總是學得老師和學生是兩個對立的面,為什么會這么說呢?因為我常常為了個別學生沒有完成作業,而到處找學生,而那些學生往往整天就知道玩,不清楚自己學習的方向和目標,恨鐵不成鋼。如何調和矛盾,是拉近師生關系的關鍵。我一般不會在課堂上呵斥學生,而更多是用目光來暗示他,讓他知道我不希望他這樣,或者直接喊他名字,問剛才的問題,如果沒答上來,我也會讓他坐下,我知道他心里一定會很清楚我為什么會叫他。對于上課調皮,作業拖拉的我一直采用談話教育為主的教育方法,耐心是我的特點。在談話時,我盡量去體會學生的心情,從他那里考慮問題,問清原因,多給他們一次機會,也是給我一次希望。孩子也是人,也渴望別人的尊重和理解,如果我們這些都做不到,還怎么指望學生能夠信任我們呢?
二、通過幫助一類模式學生正確認識漢語文學科的重要性,提高學習興趣
首先隨著本縣的發展,我縣和其他地區、其他民族進行經濟、文化的交流也多了起來,這時漢語言作為一種民族共同語,就成為了必不可少的工具。其次,雖然一類模式的母語是彝語,但八個地區有多種不同的方言,彼此間也會出現交流的障礙,此時,漢語言也可以成為彝族各地區之間的交際工具。所以,對于一類模式學生來說,學好語文就至關重要了。其次,對個人來說,語言是思維的工具,語言學不好,思維也很難清晰起來。在一類模式學生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問題理解了,也想明白了,但自己回答時卻不能用正確或恰當的詞語來表達,甚至根本形成不了句子。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語言沒有掌握好,運用能力差,詞匯匱乏、句式單調,不能形成流暢、正確的思維。思路不清晰,分析理解能力就差,這也會給其他學科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
三、注重情感因素,培養一類模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從教學實踐中可以體會到,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很有幫助的。平時在生活和學習上我們應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關心,不論優劣,讓每一位學生感到老師對他都很關心。把對學生的熱愛切實貫注于教學活動當中,利用課上、課后、作業批改等機會給學生鼓勵和贊賞,對學生所犯錯誤從不橫加指責,要積極引導,盡量不要挫傷他們的積極性。給他們以信任和理解,不歧視、不討厭他們,并對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表揚和激勵,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增強漢語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師生關系融洽了,學習環境也就和諧了,有了民主、和諧的育人環境,學生就可以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輕裝上陣,主動參與課堂,充分釋放潛能,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
總之,一個信賴的眼神,一句情緒激昂的話語,都可以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自信心;課下以關心、尊重、平等的態度,參與學生的學習生活,耐心聽學生的心聲,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更可以創造良好的心理情境。一類模式學生受到教師的情感感染,就會逐漸消除民族隔閡,和你親近了,繼而對這一門學科產生情感和興趣。語文學習的舉是可以培養的,只要教師找到門徑,并注重主動培養,就可以讓學生逐漸形成對于文學的興趣,增添學習語文的動力。
參考文獻
[1]王小華.對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的探討[J].未來英才,2016(9):144-145.
[2]巴久作姑莫.小學語文識字閱讀教學的創新策略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版,2017(5):44-44.
[3]何占雄.新課程理念下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3(45):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