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是為社會各界輸送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平臺,教學工作也逐漸被更多的人所重視,隨著計算機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要提高文科專業學生對計算機的基礎應用,高職生綜合素養的培養有著積極影響。本文分析了高職院校文科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針對其中的問題,重點提出了一些應對策略,以期為相關教師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教學對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1.211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高職學科專業的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掌握的一門公共課程,高職院校雖然在近年來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在教學模式上,仍舊是參照普通高校所進行的。在教育機制上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應注重教學內容選擇的針對性、更新教學方法、完善教學模式,促進高職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1 高職院校文科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
(1)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不強。從當前高職院校文科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來看,教學內容上的針對性不強。在教學過程中,不同專業對于計算機的應用也有著不同的需求,文科類專業的學生在日后的工作中,主要是管理大量的文檔。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在對文科的教學,有時候會按照工科的教學方式,缺乏考慮不同專業對計算機技能的需求。
(2)教師教學的手段和現代化教學不相符合。當前高職的教學手段,教師多是以理論化為主,學生根據教師所闡述的理論知識,進行上機實踐。這種傳統的方式,和現代化的教學不相符合,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長時間的教學方式得不到改善。就會導致學生對計算機基礎學習產生厭煩的心理。隨著信息量的增加,教師講課的速度也會有所上升,而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一般都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
(3)評價的方式不夠完善。高職院校文科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評價方式,還過于單一,主要是以筆試為主,很難體現出學生的實踐能力。雖然有部分院校選擇了上機考核的方式,但是評價的主體不夠豐富,無法對學生日常的學習進行綜合評價。還有一部分學生通過考證的方式,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而證書的考核和教學機制有著一定的差異性,且這種考試方式本身就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完全反映學生的綜合水平。
2 高職院校文科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對策
(1)注重對教學內容的針對性。要針對文科專業的實際需求,來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在教學大綱選擇上要有針對性。要區分開文理科之間的關系,根據不同專業特點來對待教學問題。如在文秘專業的教學中,以《文字處理軟件WORD 2010》為例,這也是文科學生對計算機技術的必修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在教學內容上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主導部分,另一個是入門部分。入門部分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可以掌握最基礎的排版技術,這一方面,教師要起到一個引領者的作用。然后是主導部分,作為前一部分的基礎,要增加長文檔的樣式,并完成復雜的小排版,這方面所涵蓋的知識范圍比較廣泛。考慮到文科生在形象思維方面比較發達,故在教材上盡量選用一些經典的計算機教材,在此基礎上,編寫講義和課件,多以生活案例為引導,運用形式多樣的圖片或動畫的方式來演示操作。盡量將枯燥、乏味的教學語言變得生動、形象,讓學生可在其中領悟到抽象的公式和計算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主要是對那些基礎內容的講解上,引導學生進入到抽象的理科思維中,加強他們自身的專業能力。
(2)更新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文科專業基礎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緊緊圍繞著中心原則,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選擇適合高職學生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網絡教學方式。讓學生可在種類多變的環境下,學習到相關的計算機知識,同時,教師還需更新教學觀念,在新課程的要求下,加強學生自身的主體地位。可以使用分層教學法或精講多練的教學方法,分層教學法主要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對于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然后按照教學進度,加強教生之間的交流。首先調查學生入學時的計算機水平,并據此將基礎課程分為三個部分。即基礎較差的學生,開設文化基礎課程,主要講解一些簡單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如windows系統的使用或辦公軟件基本知識。水平中等的學生,就可以開設加強提高課,主要講授一些理論知識之外的課程,如實例操作。最后是對一些基礎知識比較好的學生,可以開設一些等級考試的課程。分層教學的方式,可以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學到知識,同時也能體現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精講主要是指教師對一些重點知識進行細致的講解,根據教學目的,明確課程中的基本要點,要學生非常牢固的掌握重點知識。信息化社會,對于計算機基礎應用已成為衡量一個人是否可勝任這項工作的標準之一,教師要想培養出高層次人才,就需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完善評價方式。完善評價方式,應該將理論和實踐相互結合,讓學生在真實的計算機操作環境中,對自身能力有一個正確的認知。計算機教學活動應該圍繞著教學評價來開展相應的工作,科學的評價不僅可為教學提供有效的反饋意見,還能幫助教師了解到相應的教學成果,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其中形成性的評價就是教師可嘗試利用的一種評價方式,合理化的實施并形成準確的評價體系。教師首先將教學內容分為三個或四個項目,當學生在完成一個項目之后,就給予一個評價,評價的方法包括四種,即互評、自評、專業評價和教師評價,這些評價,以多維的評價主體讓學生變成學習的主導者,有利于提升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3 結束語
高職院校文科專業計算機專業教學應從培養專業化人才為基本點,針對教學現狀,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要有針對性的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加強對文科專業學生的重視程度,以此來提升教學效果,培養具有創新型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萬林,汪瀟瀟.高職文科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4(03).
[2]王洋.基于計算思維的高職計算機基礎分層教學構建[J].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03).
[3]劉乃瑞,徐志立.文科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建設和改革研究[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4,20(03).
作者簡介:郭卓文(1991-),男,廣東江門人,學士,教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