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焰
摘要:琵琶在我國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其不僅從一種外來樂器演變成了與中華文化完美融合的民族樂器,更是現階段我國民族樂器的重要組成之一。相對于其它的傳統樂器而言,琵琶演奏技法可以分為左手技法和右手技法兩部分,因此更為復雜。而對于琵琶演奏技法的傳承,不僅是要傳授傳統的演奏技法,更要不斷對其創新使琵琶演奏更具魅力。本文正是以琵琶演奏技法為研究內容,分析了琵琶演奏技法的傳承,探討了琵琶演奏技法的創新,旨在為我國琵琶演奏水平的提高提供參考性意見。
關鍵詞:琵琶演奏技法;傳承;創新
一、引言
琵琶在我國最早出現于秦朝時期,其獨特的音樂表現風格獲得了大眾的喜愛和認可。琵琶演奏技法分為左手技法和右手技法兩部分,主要的演奏方式為彈撥。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演奏技法已不能滿足現代人的音樂需求,因而現階段有必要對琵琶演奏技法的傳承與創新進行研究。
二、琵琶演奏技法的傳承
1.琵琶在我國的發展史
琵琶在我國已經有了兩千多年的發展歷史,作為一種廣為流傳的民族樂器,其不僅可以單獨演奏,更可以用來伴奏、重奏和合奏,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彈撥樂器之王”。最原始的琵琶出現于秦朝時期,其原形是一圓頭、帶長柄樂器,可以通過前彈和后挑的方式進行演奏,被當時的人命令為“批把”,隨著琵琶的推廣和流傳,為方便書寫和記憶,其改名為琵琶。
在南北朝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開辟,我國與西域之間展開了廣泛的文化交流,我國從西域傳進了一種梨形的、具有四條琴弦的樂器,由于該樂器與我國的琵琶有一定的相似性古人便將這種樂器與我國的琵琶相結合,琵琶的拿持方式開始由橫抱式轉變為了豎抱式,撥奏方式也由撥子撥奏演變為了五指彈奏。在北朝時期,琵琶尤為盛行且在長江流域有著廣泛的傳播,我們現在常說六相二十四品和四相十三品兩種琵琶就是在那個時期有了雛形。
琵琶在我國的廣泛傳播開來是在北齊到唐代時期,唐代著名詩人岑森曾寫下“涼州七里十萬戶,胡人半解彈琵琶”的詩句,足以證明琵琶在唐朝有多么盛行。此外,琵琶的盛行還體現在歌舞表演、壁畫繪制等方面,敦煌莫高窟內的壁畫就是琵琶盛行的真實寫照。
2.琵琶演奏技巧的傳承史
琵琶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傳承歷史,現階段可以追溯到的、最早的琵琶演奏技法是唐代琵琶演奏技法。在公元七到九世紀,中國的古詩詞中有著大量的關于琵琶演奏技法的描述,如中學課文《琵琶行》中的“千呼萬喚始出來,尤抱琵琶半遮面”、“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么》”。當然,唐朝也不乏著名的琵琶演奏家,如曹保、曹才以及曹綱等,其高超的琵琶演奏技法受到了當時文人墨客的高度認可;此外,來自西域的宮廷樂師裴神符開創了琵琶手指彈法受到了唐太宗的高度贊譽。
明清時期可以說是我國古典音樂發展的最繁榮階段,在這一時期很多樂器都得到了廣泛的普及,當然琵琶也不例外。琵琶演奏在宮廷禮儀以及民俗活動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像《陽春白雪》、《十面埋伏》這樣的名曲就是琵琶演奏流行的重要體現。
對于現代琵琶演奏技法傳承,劉天華和劉德海先生在吸收了傳統琵琶演奏技法的基礎之上對琵琶演奏技法進行了大膽的創新,為琵琶演奏技巧的現代化做出了突出貢獻。
三、琵琶演奏技法的創新
1.琵琶演奏技法的發展與進步
我國的琵琶藝術在近百年來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尤其是上世紀五十到七十年代,大量的琵琶演奏流派產生。每一個流派都具有其獨特之處,或是演奏手法,又或是代表曲目,其中最為著名的代表人物當屬平湖派的李芳園和崇明派的沈肇州。在二十世紀中期,琵琶創作技法受現代作曲影響較大,琵琶的演奏技法和作品創作都有了質的飛躍。在這一時期,琵琶演奏技法最大的特點就是假指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拳型輪”也逐漸取代了“扇形輪”。
2.琵琶演奏技法的創新
琵琶演奏藝術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就必須對其演奏技法進行創新。琵琶演奏家在不斷的創作和表演中不斷的對原有的演奏技法進行探討和創新,不僅僅可以使自身的演奏技巧更加的純熟,更能使琵琶演奏藝術充滿生機,始終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劉天華先生和劉德海先生作為近代最優秀的琵琶演奏藝術家,其在我國的民族樂壇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劉德海先生最初以民間廣為流傳的音樂作品為創作原型,通過將其與國外的小相曲相結合實現自己的琵琶創作;到創作后期,其將古典音樂、現代音樂以及西方音樂相融合,創作出了獨具一格的琵琶演奏藝術。此外,劉德海先生還開創了多種新式的琵琶演奏技法,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反彈”琵琶演奏技法。這些新式琵琶演奏技法的運用實現了琵琶演奏技法的創新,豐富了琵琶演奏技法的內容,使琵琶演奏獲得了新的生命力。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我國創作了大量的優秀琵琶樂曲使得琵琶演奏技法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高度。首先是在琵琶樂曲演奏中運用了低音區,開始大量的使用左手進行打、抖、帶等技巧,這使得樂曲的速度降低、旋律也更加的安詳;其次,琵琶演奏技法中有著大量的指法創新,如現階段廣泛應用的中指、大指的摭分,弦分等,這些技法的運用都取得了較好的藝術效果。
創新的琵琶演奏技法與傳統的琵琶演奏技法各有各的優點,但要想使琵琶演奏藝術始終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就必須緊跟時代潮流的對琵琶演奏技法進行創新。舉例來說,在劉德海先生的《春蠶》中對傳統琵琶演奏技法中的“擦分”進行了創新,即“反面彈”運用,使得琵琶演奏更加的動人;同時,在《春蠶》中還運用了右手反彈的演奏技法,通過左手打音的融入使得琵琶演奏更加的層次分明,意境也更加的豐富。
四、結束語
琵琶演奏技法的傳承是繼承和使用幾千年積累的寶貴經驗,而琵琶演奏技法創新則是琵琶演奏藝術發展的根源,要想使琵琶演奏藝術能始終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就必須對其進行傳承和創新。以現階段的思維模式和審美觀念對琵琶演奏技法進行傳承和創新,將賦予琵琶演奏技法新的內涵,最終使琵琶演奏藝術得到更多人的喜愛和認可。
參考文獻:
[1]宋薇.劉德海式琵琶新語匯——新思維 新演繹[J].電影畫刊,2012,05.
[2]王鯉.琵琶演奏技法的傳承與創新[J].大眾文藝,2010,01:52-53.
[3]袁雅麗.淺析《琵琶相》的傳承與發展[J].大眾文藝,2013,13: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