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海
幾年來,國家農業部委和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對農業農機的發展高度重視,并要求各地方發揚民主精神,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黑龍江鶴崗市黨委領導班子抓住這一契機,高度重視農業生產現代化建設,于2009年底開始引進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迪爾7830、凱斯195、210、6088等大馬力農業和收獲機械,這些進口機械為促進農業和農機標準化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如何高效的使用與維護這些進口機車及其配套農機具,使它們為農業機械建設做出更大貢獻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重視大馬力駕駛員的培訓工作
要正確選擇拖拉機合適的檔位,使發動機田間工作時經常以最大功率的75%-85%運轉。實際使用時,若拖拉機帶齊前后輪配重、四輪驅動、懸掛犁作業時,經常在7-7.5km/h以上的速度工作,打滑率在8%-15%(一般可根據自動駕駛顯示器中數據推算),這樣的工作負荷是最合適的。達不到這個速度,說明拖拉機工作負荷太重,要減少犁的總耕幅或耕深。當拖拉機用最大油門經常在速度6.5km/h以下滿負荷工作,傳動系統會提前損壞。大馬力拖拉機發動機不要經常在額定轉速或額定轉速以上工作,雖然在額定轉速工作效率會高一些,但燃油比消耗量大(即g/KW*h),拖拉機應該經常在比額定轉速低200-300r/min工作,這時發動機輸出功率大,比油耗也隨之降低。國外大馬力拖拉機發動機的最大功率點一般不在額定轉速點,而在比額定轉速點大概低100-200r/min的位置,這個點的功率往往還高于額定點的功率,而大大低于額定點的比耗油。也就是說,選擇檔位時,拖拉機盡量做到高檔位,中大油門,如額定轉速2100-2200r/min,正常工作1900-2000r/min,這樣作業會省油。也可選用自動檔位,機車根據作業地況,發動機轉速等自行調節檔位,提高大馬力機車作業效率。大馬力拖拉機后輪輪胎的寬度要和犁的單體耕幅相適應,133-148KW拖拉機配套的后輪輪胎規格一般為18.4R38,輪胎寬約46.8cm,帶懸掛犁工作時,如拖拉機一側的輪胎在犁溝內行走,這時單體耕幅可以選擇為35cm或以上。由于各地方的土壤條件和整地層次不同,應對輪胎、農機具進行改裝。比如:因為不同的輪胎尺寸規格其為輪胎的性能不同,諸如承載能力、充氣壓力、適用范圍等等。所以不能隨意選配輪胎尺寸規格,要根據作業條件的差異調整輪胎的氣壓、輪胎配重等。大馬力拖拉機內的空調、音響、點煙器、照明電路系統等附屬設備的調試和維修方法與普通汽車附屬設備一致,如有損壞可按相似方法維修。
二、大馬力配套機具進行有效調整、改裝
2.1起壟破板整型機的調整使用
起壟破板整型機在作業時利用機車后懸掛的調整吊桿和起壟破板整型機的限深地輪,使其在作業時的壟溝深度達到20CM以上,再調整整形器的絲桿使起壟機拖板強度適宜、達到壟形標準、所有大壟高度一致。然后調整后機車懸掛的中央拉桿使壟臺達到65CM,接著再調節后懸掛的左右拉鏈使起壟機工作時不產生往復結合塹的大小壟,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作業后的標準壟。存在問題,該機機架易變形,建議加裝加強拉筋,使梁架不產生較大形變,以免壟臺面高度不一致。當遇到濕粘土質及秸稈較多的地塊作業時易產生拖堆現象,使壟體不飽滿或變形產生大小壟現象,如能將后整型拖板改裝成單體仿形裝置,或可解決此類問題。1.1米的起壟機,經過簡單的改裝后,可以實現中耕松土放寒、根際施肥、秋季起壟夾肥、破板整形、壟向區間筑擋等多項作業,也可實現1.1米和1.3米互換進行作業,實現了一機多用,解決了農藝的要求。
2.2 大犁的調整與改進
隨著玉米種植面積的增加,如何將玉米秸稈百分之百的還田,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增加土壤的團粒結構,就需要將翻地大犁進行充分的改裝,比如:用535型懸掛大犁改成635或735型,并且加裝圓盤犁刀將玉米秸稈翻至30CM以下,達到秸稈還田的目的,使土壤肥力連年增加,帶來更大的收益。
再如翻耕作業時的河北保定雙鷹半懸掛大犁,遠程液壓輸出控制閥的流量應調低至百分之三十左右,否則由于流量過高使大犁提升或下降速度過快,造成駕駛員操作困難和沖擊力過大使農機具損壞。在掛接農機具作業時充分利用好機車的過載保護功能,使農機具達到的阻力超過調整值時自動提升或低于調整值時自動下降,這樣就能更好的保護好農機具,不至于在碰到大石頭等外來因素而損壞。該大犁調整時先確定重心跡,首先找出最前和最后兩犁體鏵尖連線的中點,向右橫移約5厘米,再作前進方向的平行線,其交點即是重心跡。犁的水平調整:為了使犁能在水平面內穩定工作,保持正常的耕幅,不漏耕,不重耕,就應使拉力線通過掛結點和重心跡,并與前進方向平行,違反這個條件,犁架將向一側偏轉。若拉力線偏左時,則犁架將順時針方向扭轉。此時單個犁體耕幅變窄,使各犁之間產生漏耕,耕后地面不平。若拉力線偏右,則犁架將反時針方向扭轉。這時單耕幅增加,造成重耕,耕后的地面同樣起伏不平。犁的垂直調整:垂直調整也應使拉力線通過掛結點和重心跡,才能保證耕深的穩定性。如拉力點偏高,犁的重心跡點后移,使整臺犁前傾,造成前鏵耕的深后鏵耕的淺。同時地輪和溝輪的載荷增加,輪軸和軸承受到嚴重磨損。若掛結點偏低,前鏵淺,后鏵深,尾輪則受到嚴重磨損。犁體鏵尖入土角一般約3-5°,當犁鏵磨鈍或土壤干硬犁不易入土時,為使犁能及時入土 ,增大犁的入土角,以增強犁的入土性能,使犁容易入土。地硬或拖拉機功率不足,可減少一個犁鏵進行作業。耕深采用高度調節,可通過改變限深輪位置來調節耕深;也可采用力調節,則通過大馬力拖拉機上的液壓操縱手柄進行調節。
(作者單位:161441黑龍江省農墾總局九三管理局農業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