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恒
桉樹是一種高大喬木,喜光喜溫,由于其栽培過程較為容易,其經濟價值較高,在國內的推廣范圍在逐漸在增大。要想從根本上提高種植效果和經濟效益,就要完善更加系統化的監督管理工作。本文對桉樹造林技術進行了集中分析,并闡釋了病蟲害的防治方式,以供參考。
1.桉樹造林技術
為了有效發揮桉樹的應用價值,就要對造林技術予以關注,利用更加具有實效性的造林機制約束具體管理工作,保證桉樹造林工作有序開展,完善標準化操作體系,且能為地區經濟效益優化提供保障。
1.1 清山管理
在桉樹造林工作體系中,為了滿足造林管理機制和具體要求,要在每年的九月份完成劈山處理,集中砍除地上的廢棄植物,但是要保證區域內古樹以及重要植被不會被破壞。并且,要在種植區域內有效留存果樹和闊葉林區域,確保撫育工作時能形成良好的環境。
第一, 要保證集中清除10cm以上的樹木,且雜灌伐蔸的高度要在30cm以上。
第二, 在采伐物曬干后,要在每年的十一月進行集中的煉山處理,針對煉山工作不徹底的區域予以補火處理,并且集中燒毀剩余物。若是部分區域不利于煉山,則要借助人工撿拾的方式進行清理,種植帶的寬度要控制在1m到1.5m之間,結合堆雜帶進行行距的處理和設定,距離控制在2m到1.5m之間。
1.2 整地管理
主要集中在種植前的11月到次年1月,完善整地管理水平,結合設計的行距落實具體種植工作,水平進行量測,有效規范行距和株距,并且從山頂向下有效進行環山水平挖穴,穴的規格要控制在40cm*40cm*30cm以上,集中將土皮反轉后堆放在山坡的邊緣區域。需要注意的是,要對大塊土進行集中的打碎處理,去除其中的樹蔸和草根等物質。若是穴位遭遇以上物質,則要從上到下完善順調整,確保能結合山脊處理效果進行打尖處理,而過窩溝的設置要結合具體情況進行合理性整合,保證實際種植密度和種植帶水平程度較好。
1.3 施肥回填
要在2月份到3月份進行基肥回填處理,首先,要對回穴進行上部鏟除,然后集中挖取一部分表土,結合實際設計機制和種植計劃,保證基肥施加符合要求,在將肥料應用在穴底后將兩側的心土回填,并且其高度要高出地面。其次,要在回填過程中集中清除其中含有的異常物質,著重分離石塊、樹根等,確保雜物處理效果符合要求,并且有效打碎大塊泥土。最后,要在施肥過程中有效將團塊肥料進行打碎處理,均勻地施加在穴底位置,優化處理水平和控制效果。
1.4 苗木處理
為了保證造林技術的有效性,要積極落實系統化的苗木處理工序,尤其是調苗操作開始前,要在造林區域以及附近水源較為方便的區域進行集中管理,有效清除雜草以及樹根等,利用生石灰或者是福爾馬林藥液予以系統化的土壤消毒處理,為整個種植區域設置相應的排水溝,有效創設良好的種植環境。需要注意的是,在桉樹苗木到達后,相關造林管理人員要進行初步處理工作,尤其是裸根樹苗,要進行條狀假植處理,相應的容器苗保持較為整齊的趨勢和狀態,在外緣進行集中的培土處理操作。除此之外,種植人員要對苗木及時澆水處理,而對于容器內的苗木則要建構系統化的煉苗管理,確保苗木實現充分的木質化,在煉苗操作過程中,要在早晚進行一次澆水,保證水分充沛的基礎上,提高苗木處理效果,如是在盛夏季節進行煉苗操作,則要及時在種植區域附近搭建遮陰棚等,有效改善周圍環境,保證苗木處理符合要求。
1.5 適時種植
在苗木處理工作結束后,就要結合有效的時間完成苗木種植工作,一般會選擇在春天進行苗木栽種,能有效提高其成活率,滿足造林的實際需求。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桉樹苗木本身的成長速率較快,這就要對各個階段的病蟲害處理工作予以重視。在種植一段時間后,要有效分析和觀察種植區域苗木的生長水平以及整體質量,若是出現苗木死亡問題,則要及時進行補苗處理,從而一定程度上保證土壤應用的搞下高效性,積極落實系統化的監督種植技術。
1.6 撫育管理
在完成基礎性種植工作后,要想維護造林管理的整體水平,就要踐行更加系統化的撫育管控機制,強化苗木監督管控。在桉樹的生長時期,對于水分的需求量較大,此時,要落實系統化澆水計劃,保證樹木本身的生存需求,不能盲目進行種植管理,而是結合桉樹生長過程各個階段實際需求開展針對性的處理工作,確保苗木管理流程和約束機制的完整性,實現管理工作和諧化發展的目標。
與此同時,種植人員也要對雜草進行及時處理和管控,結合不同種植區域進行人工處理或者是機械處理。只有運行系統化撫育管理,才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整體土壤的肥力,為板結土地開展規模化種植提供保障。除此之外,強化后期管理工作十分必要,是桉樹種植經濟效益提升的重要時期,由于其自身涵水性能較好,能對周圍環境進行調節,需要相關種植人員提升造林管理工作和系統化約束機制,全面提升桉樹經濟價值和環保效益。
2.桉樹病蟲害有效防治
桉樹病蟲害的處理,要結合實際問題建立健全系統化監督機制,整合管控措施的同時,保證桉樹病蟲害問題得以有效解決。
2.1 桉樹的病害問題防治
在苗木時期,莖腐病是較為常見的病害,導致桉樹根莖位置出現白色水漬樣病斑,且會迅速包圍整個莖部,造成嚴重的腐爛現象。針對莖腐病,要利用溴甲烷氯化苦熏蒸劑進行集中的熏蒸處理,或者是借助硫酸銅溶液淋澆植株。
另外,焦枯病也是此時較為常見的病害問題,種植人員要結合實際要求落實系統化種植管理機制,利用濃度為1%的波爾多液進行噴灑,或者是利用濃度為80%的退菌特300倍液予以浸泡處理,多菌靈也能有效治愈焦枯病,種植戶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更加有效的治療藥物。
2.2 桉樹的蟲害問題防治
在桉樹種植過程中,較為常見的蟲害就是瘦姬小蜂、尺蛾以及袋蛾等,會不同程度上影響桉樹的生長狀態,需要種植戶依據種植情況落實系統化處理工作。不僅要在苗木種植前進行集中的檢驗處理,也要嚴格落實系統化選苗處理工序,借助200倍液福爾馬林予以有效的消毒。后期種植過程遭遇蟲害,要利用藥誘捕殺的方式保證林木質量。
除此之外,種植要結合季節以及生長區域的空間結構建立健全長效性病蟲害監督管控措施,確保優化管理水平,在生長過程中就關注環境管理和消毒管控措施,避免資源的消耗[3]。
3.總而言之,在桉樹造林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結合實際需求,建立健全系統化的監督管控機制,有效維護技術運行的完整性和實效性,保證工序的有效性和系統化程度,結合種植地區實際水平,優化造林技術的應用,同時集中處理病蟲害問題,提高桉樹種植效果,發揮其種植優勢,借助全面規范的種植管理機制,實現地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作者單位:545200廣西省柳城縣林業局林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