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紅巖
摘要:群眾文化舞蹈是一項由基層群眾自行發起的民間娛樂活動,屬于基層群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又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的重要分支。群眾文化舞蹈不僅能夠幫助群眾放松心情、活動健身,還是基層群眾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升華。本文針對基層群眾文化舞蹈的創新作了更進一步的探討。
關鍵詞:基層群眾;文化舞蹈;創新
引言:
隨著當代國民經濟的飛速提升,人們在生活質量顯著提高的同時,精神層次也在不斷升華。基層群眾文化舞蹈的出現正是表達了基層民眾對于生活和感情的態度。和其他的群眾文化一樣,舞蹈有著群眾性、非職業性以及自娛性等特點。群眾舞蹈可以密切而廣泛的聯系群眾生活,加強基層群眾的藝術修養、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在當今社會的發展形勢中,加強基層群眾文化舞蹈的創新,是滿足群眾精神生活的重要目標之一。
一、基層群眾文化舞蹈創新的現狀
通過我國近年的發展現狀能夠發現,我國在社會文化建設中,最理想的創新活動就是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基層文化舞蹈對于活動進展具有一定針對性。對著各個區域的文化舞蹈發展形勢見好,人們對于文化舞蹈在質量和藝術上的期望也變的更高,加之人們在藝術審美和感情要求上有所提高,這就導致了創作難度的加大。隨著好的音樂作品不斷問世,新穎的舞蹈創意卻難以出現,基層群眾文化舞蹈的創新性受到限制[1]。
二、基層群眾文化舞蹈對于人民群眾的益處
(一)身體健康
舞蹈對于形態、姿態等有鍛煉功能,能夠幫助保持良好的形體和身體健康。排舞的過程要求了人腦不斷的使用概念記憶、形象記憶、行為記憶甚至情感技藝,人類的記憶力是隨著年齡增加而自然衰退的,這是正常的自然規律。但是練舞過程對于腦神經的不斷刺激,能夠大幅度的減緩記憶力減退速度,所以說舞蹈有健腦功效。
經常練舞還能鍛煉呼吸系統以及心肺和心血管功能都能夠充分得到鍛煉、促進消化,加快新陳代謝的過程。舞蹈能夠調動全身運動,使身體每個器官和肌肉群都運動起來,達到增加骨骼密度,積極健美的作用。有數據表明,舞蹈能夠延緩絕經后婦女骨量丟失,延遲衰老。所以說舞蹈還有體育磨煉價值,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功效。
(二)心理層面
舞蹈增加了人的交流頻率,從而使人獲得幸福感。站在心理學的角度思考,人類注意力的展現是其心理對必然對象的指向集中,注意力是受指向制約。在跳舞時,注意力必然將放在音樂舞曲和身體舞姿上,可以在隨著節奏將情緒抒發、精神注重點轉移,這樣身體的其他部位機能就能夠得到充分的調整和休息。
舞蹈者在音樂中陶冶心靈、消弭壓力,從而達到最佳的心理狀況,清除工作和學習帶來的精神壓力,獲得更好的睡眠質量,在松弛神經之后擁有更好的精神狀態去工作學習。
三、對于創新基礎群眾文化舞蹈的研究
(一)提升文化舞蹈創作意識,增加宣傳力度
要想推進基層群眾文化舞蹈的繁榮發展,就必須具備創作意識。群眾舞蹈還包含了自娛性、社會性、地域性以及業余性等特點,選擇合適的特點加以創新,可以使群眾對于文化舞蹈理解更深。培養群眾的社會意識和創新意識、強化群眾的創新思想,推動基層群眾舞蹈文化的更快進步[2]。
群眾文化還包含了文化的傳承性和保守性這兩種特征,這有利于人民群眾對社會時代意義的認知,更能自發的為社會去創新。
隨著時代的進步,文化舞蹈也要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與時俱進,在創作和創新時貼近時代環境。
(二)打造創新隊伍,培養專業人員
文化舞蹈是可以完美展示群眾生活情境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可以選擇打造出專業的舞蹈創作隊伍,從而更好的為基層群眾文化舞蹈的創作提供服務。在進行舞蹈創作時,需要先去考察當地的風俗習慣,對于人文風情有細致了解,同時還要具備創新精神,會即興編舞。所以創作隊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不斷的觀察了解,對群眾的生活狀態及時記錄靈感,吸取經驗,便于自后編舞。這就要求了舞蹈創作者必須頭腦靈活善于思考、見解獨到,擁有善于發現美的眼睛,能夠發現隱藏在生活中舞蹈元素,這樣編排的舞蹈能完美的結合著地方特色,帶動了當地群眾積極性。人才勞動力是現如今的主要資源,在社會發展中有著推進作用,人才勞動力對與基礎群眾文化舞蹈也是非常重要的,組織一些熱愛舞蹈文化、有擔當能力的人員組成創新文化舞蹈團隊,為人民群眾編舞、組織策劃活動。所以必須要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使其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實踐能力積累經驗,將掌握的文化知識在實際中運用,思考出更有創意的方式。
(三)注重舞蹈表現力
在選擇群眾文化舞蹈的創作題材時也要有所注重,應該選擇一些積極向上、內容健康的題材,確保作品能夠充分體現出人民群眾飽滿熱情的生活狀態。舞蹈作品應將適合大眾作為第一遵循原則,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上激發群眾熱情,使人們樂于參與進來。
一個舞蹈作品如果沒有施放情緒、體現生活的作用,那么也就失去了對于生命藝術的體現。所以,舞蹈創作要在結合基層群眾特點、注重情感表達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音樂,關注舞蹈結構,確保基層群眾能夠理解舞蹈內涵,更愿意積極愉悅的參與進來。在一些特殊地區,例如少數民族聚居地,每一個民族都有傳統舞蹈元素,在這里創作舞蹈時應多采納當地人民的意見,將現代音樂和傳統元素相融合,創作出飽含了當地人文特色和地域風情的舞蹈作品。這樣的舞蹈能夠在展現美感的同時傳承傳統文化,將當地人民群眾的精神面貌完美展現。
(四)合理使用舞蹈組合
身體動作是舞蹈表現力的精髓,利用自身的肢體語言,甚至包括面部表情,都能夠將舞蹈的藝術充分表現出來。人們能夠通過舞蹈動作了解其中的內容和含義。基層群眾舞蹈作為舞蹈的一種當然也有自身的主體和中心思想。通過不同舞蹈動作的組合,能夠表現出不同的情感及生活經歷。因此,創作基層群眾舞蹈要以體現生活美好為核心、著重情感表達。另外,肢體動作的藝術性可以讓人民群眾充分體會到舞蹈作品的的主體已經、了解其中內涵,更有興致的繁育進來。此外,衡量舞蹈作品高低的另一個標準,就是是否兼具文學性,真正的好舞蹈是可以提升群眾綜合素質、強化文化素養的。目前,有很舞蹈在創作時存在著誤區,那就是認為舞蹈創作應該向著貴族方向發展,這樣的舞蹈已經違背了最初舞蹈文化的初衷[3]。
(五)創新群眾文化組織方式,培養骨干
在各種渠道上開展舞蹈活動,如定期組織文藝匯演、舉辦各種舞蹈培訓小組,提倡企業和單位舉辦類似比賽,都能夠擴寬群眾舞蹈的創新舞臺。深入基層,從創作基礎抓起,對基層群眾文化舞蹈的創作團隊加強培養,包括對年輕創作骨干的培養工作,幫助創作人員提高藝術能力,也給那些有舞蹈創作意愿的人提供展示發展的平臺和機會。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為創作者爭取和評委專家,各地區優秀舞蹈者的交流機會,與時俱進的了解舞蹈發展動向和流行趨勢。最后,應加強當地的對于舞蹈文化的普及力度,針對基層群眾開展相關知識課堂,持續激發人民群眾的舞蹈意識,從而提升了群眾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上。
結語:
基層群眾文化舞蹈有著推動著我國經濟進步和社會發展,對和諧社會的構建有著促進作用。基層群眾文化舞蹈的創新能夠給人們帶來了新的精神食糧,在不斷的創新中能逐漸提升人民群眾在生活中的積極態度,它能在幫助人們不斷提高文化水平和自身素養的同時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習慣。因此,作為相關的文化建設者以及領導層管理人員,都應當以創新基層群眾文化舞蹈為目標。
參考文獻:
[1]姜棋元.為基層群眾文化生活服務的創新構想[J].大眾文藝,2015,18:21.
[2]王菊.面向基層社會管理的群眾文化活動與創新途徑[J].大眾文藝,2016,02:6.
[3]譚甜.群眾文化舞蹈創作探析[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2,(06):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