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學在我國初高中基礎教育體系中是一門重要的學科,但是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由于教學時間緊張,教學任務重,教師往往更多地思考如何去追趕教學進度,為學生一味地灌輸知識,學生的學習興趣差,教學效率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更為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促進課堂教學效率不斷提升。本文主要研究了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策略,以供廣大同仁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策略
一、 引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要求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更加注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就是說,教師在經過課堂教學以后,學生應該從中真正的獲得知識或者能力。但是高中化學知識比較抽象和復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障礙,傳統落后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只有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才更有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
二、 開展探究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在日常的高中化學教學活動中,由于課時緊張以及教師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所致,化學實驗在課堂教學中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教師應該積極為學生安排探究實驗,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切身體會實驗中的各種現象。在當前的高中化學教材中包含著很多演示實驗,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還要注重指導學生去操作,有計劃、有步驟地規范學生的實驗操作行為,學習常用實驗儀器的用途、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這樣只有讓學生真正的走進化學實驗室,真的去動手操作,才能去探究化學知識的深刻內涵,感受到發現問題、分析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動手實踐操作、得出最終結論這一整個過程。
例如在教學“金屬鈉的性質”這一知識時,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親手做實驗,先用小刀、鑷子、濾紙取少量金屬鈉,仔細觀察顏色變化,放入水中觀察現象,之后滴入酚酞溶液,繼續觀察有何顏色變化。根據觀察所得的實驗現象,學生就能更好地認識到金屬Na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這樣的實驗過程中,學生通過主動探索,在觀察和分析之中,就更能夠將核心的知識牢記心中,如金屬Na硬度小,密度小于水,與氧氣反應使得金屬光澤變暗,滴入酚酞后變紅生成可溶性堿NaOH,從而獲得了學習上的滿足感。
三、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合作理念
在當前基礎教育改革深入開展的背景下,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得到了大力的倡導應用,通過組建合理學習小組的形式,評價整個小組的學習狀況,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之間進行分工合作和互助提高,在知識、思維和能力上進行互補,這樣不但很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而且在這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彼此還分享思維、經驗和知識,促進班集體的整體認知水平的提高,師生之間建立起良好的關系,教學氛圍更好,所以合作互動學習方式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舉個例子,對于“氧化還原反應”這個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化學實驗探索,更加深入地理解各種元素的化合價變化情況;或者分組思考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實例,如食物的腐敗、金屬的腐蝕,制造黑色金屬和其他有色金屬都是在高溫條件下用還原的方法等。
四、 借助多媒體教學,突破教學重難點
化學學科中一些抽象的知識很難用語言來描述清楚,教師可以借助當今一些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化抽象為直觀,讓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更好地呈現到學生面前。例如在講解“構成物質的微粒”時,學生想象分子、原子、離子很困難,教師就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變抽象為具體,變動態為靜態,將微觀過程加以宏觀模擬,把宏觀場景作微觀處理,對瞬間變化定格分析,使學生從更深的層面掌握化學知識、原理。并且一些課堂上不能演示的實驗例如具有危險性的實驗,也可以通過視頻展示給學生,直觀地呈現,學生的印象會更為深刻。
五、 結合實際生活,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化學學科內容既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因此在進行化學教學時,老師應該將教學和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通過生活中的現象來闡述化學,通過化學來解釋生活,可以讓學生養成從身邊入手的觀察習慣,以及應用化學的思維習慣,從而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生活化教學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了解知識、掌握技能,切實提升其個人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促進其應試能力和解題能力的提高。比如白熾燈的燈絲是金屬鎢,是由于金屬鎢的熔點極高,化學性質穩定;在密閉的空間內生火取暖會產生一氧化碳,如果過度吸入這種氣體就會與人體血紅蛋白結合而產生中毒;為了防止食物受潮,一般可在食品中加入一小包生石灰。
六、 傳授實驗操作原則,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
新課程標準要求,在化學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高中化學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輔助學生進行訓練,給學生傳授一些實驗操作的具體原則:比如“從下往上原則”,以“Cl2的實驗室制法”為例,指導學生在進行實驗的時候,具體的裝配發生裝置的順序是:首先放好鐵架臺,接著放置好酒精燈,然后根據酒精燈位置固定好鐵圈和石棉網,最后是要把圓底燒瓶固定好;再比如“固體先放原則”,以MnO2為例,在實驗時,這種物質在燒瓶被固定之前就要放置好,避免損壞燒瓶。在學生明確了基本的化學實驗原則之后,可以認真指導學生自己制作手工皂或者是化學暖袋等等,從而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培養科學的學習態度。
七、 結語
總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有很多,上述列舉了幾個比較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師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加強師生的良性互動,在和諧活躍的教學氛圍下,讓學生充滿興趣地學習和探究,優化學習體驗,這樣才能不斷提升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葉燕珠,吳新建.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4(05):77-80.
[2]黃維恒.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學行為實踐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6.
[3]熊平華.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策略[J].社會科學:引文版,2017(04):189.
[4]黃小虹.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與解決策略[J].新課程:下,2017(02):22-24.
作者簡介:
莫國晗,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