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龍霄
【摘要】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優化小學生的數學素養,將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反思意識和反思習慣納入到教中,促進小學生實現自我的突破與升華。就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培養小學生的反思習慣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學生反思習慣數學的學習是一個充滿思考的過程,具有抽象化、邏輯化和探索化的特征,學好數學對于小學生今后的發展至關重要。然而當前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仍然沿用題海戰術,以大量的數學習題來推動教學進程,不注重培養小學生的反思能力,致使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低。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不僅是教學的要求,也是社會的要求。數學教師要立足現實,結合教學實踐,有效引領小學生主動反思,不斷提高學習效率。
一、對數學概念進行反思,關注反思起點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小學生對數學概念掌握的不扎實,做題時經常出現錯誤。數學概念是學習數學理論和構建數學框架的基石,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與掌握是提高數學解題能力的必要條件。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小學生反思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挖掘數學概念背后的內涵和外延,在體驗數學概念產生的過程中認識概念。比如,講小學數學《平行四邊形》,我首先讓小學生主動去觸摸平行四邊形學具,感知它的特征,說說自己對平行四邊形的理解。然后開展學生小組合作,引導學生利用三角板、直尺等學具研究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將自己的觀點和同學的意見結合、歸類,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接下來,我設計了一些判斷題,旨在進一步深化小學生對概念的反思。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由四條邊圍成的圖形是平行四邊形?用兩根8厘米和兩根6厘米的小棒,一定能擺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二、對數學解題進行反思,指導反思方法
每解完一道數學題,小學生不能只停留在所得出的結論上,更應該注重對解題思路的反思,是否能夠優化解題步驟,找到運算的規律等。小學數學教師要加強對小學生題后反思習慣的培養,結合實際給予指導,為小學生提供充足的反思時間,久而久之,小學生在做完數學題后就會主動反思了。比如,講小學數學《小數乘小數》,小學生常見的錯誤如下:列豎式時出現了點錯小數點的現象,有的只關注第一個因數的小數位數,有的只關注第二個因數的小數位數,從而出現了虎頭蛇尾的錯誤;計算出錯仍是學生計算的攔路虎,該進位不進位,該對齊數位不對齊。針對小學生出現的問題,我要求小學生多練習豎式中移動小數點位置,把劃去的小數點和移動后的小數點寫清楚,新點上的小數點要點清楚,做到先劃、再移、后點。著重讓小學生反思因數的小數位數與積的小數位數之間有什么關系,不再只為做題而做題。
三、對數學小結進行反思,建立反思框架
好的習慣是成功的開始,所以養成一個好的反思習慣是學好數學必不可少的條件。在講完一單元的數學知識以后,數學教師應該帶領小學生進行反思性總結,通過編制數學知識框架使其更具有系統性和科學性,幫助小學生理清思路,找到學習數學的方法。比如,講完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三角形》,本單元教學內容分為3小節:第一小節是三角形的特性,第二小節是三角形的分類,第三小節是三角形的內角和,我組織小學生對這一單元的知識、方法進行反思。對于單元小結的反思,我要求小學生從三方面進行:(1)從整體結構出發,畫出知識結構圖,鞏固三角形的知識點;(2)從各個知識點出發,加深對知識內在聯系的認識;(3)從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出發,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對數學實踐進行反思,養成反思習慣
反思是一種智力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情感活動。小學數學教師要在數學實踐過程中向小學生滲透反思理念,調動小學生的生活經驗來糾正他們的學習錯誤,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提高小學生的質疑能力和歸納能力,引導小學生在數學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比如講小學數學《方向和位置》,為了讓小學生更好的參與教學實踐活動,能用東、南、西、北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我通過大屏幕給小學生出示天安門廣場及四周建筑物平面圖。讓小學生觀察以后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再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天安門、人民大會堂、國家博物館和毛主席紀念堂等建筑物與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位置關系。小學生積極地互動交流,在他們給出答案以后,我要求學生反思“要在平面圖上準確地標出一個地方的位置,你認為需要考慮哪幾個方面?”小學生準確作答:先確定好平面圖的中心,再確定方向和距離。
總而言之,培養小學生的反思習慣的十分必要的,既有利于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構建輕松、高效的數學課堂,又能夠開發小學生的思維,提升數學綜合能力。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積極響應新課程的理念,摒棄教學過程中的陳舊因素,設計合理的教學結構和教學內容,使小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反思并善于反思,讓反思成為一種習慣,讓小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