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秋穎
摘 要: 本文把眾創時代與地方高校創業教育問題結合起來,分析了一些地方高校創業教育目前面臨的困境,并針對這些困境提出了革新創業教育理念、構建創業型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創新創業教育新體系、培育高校創業文化與密切政校企合作等地方高校創業教育轉型發展的新舉措。
關鍵詞: 眾創時代 地方高校 創業教育轉型
創新創業已成為一個時代的顯著特征,經過多年探索式的發展,地方高校的創業教育取得了進展,但仍面臨困境,創業教育的轉型發展勢在必行。如何突破一些地方高校創業教育理念不清、目標不明、體制不健全、資源難以整合的困境,建立起順應時代發展和區域經濟需求的創業教育新局面,是眾創時代創業教育轉型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眾創時代一些地方高校創業教育轉型發展面臨的困境
(一)理念不清導致的某些地方高校創業教育邊緣化、業余化。
當下,創新創業教育正在全國范圍內火速開展,但一些地方高校對創業教育的認識仍存在偏差。具體表現為一些地方高校的創業教育理念局限于開展創業教育就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做創業項目、如何開辦企業、如何營運企業等,將創業教育視為“培養企業家的教育”,注重的是創業的實績及效果,具備濃重的功利色彩。另外,在傳統思維的慣性下,地方高校仍將創業教育視為“業余教育”,認為創業是就業難情境下的無奈選擇,將創業教育置于學校日常教育教學的邊緣,一些創業指導教師依然習慣于傳統的教育教學形式,一些專業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難以融入創新創業意識,更談不上創業教育個性化與多元化。理念不清、認識不明致使某些地方高校創業教育呈現出邊緣化、業余化的局面。
(二)某些地方高校創業教育與人才培養目標還未完全融入的困境。
創業教育在地方高校的尷尬處境即體現在其難以融入地方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一些地方高校多年的發展慣性決定,其人才培養目標大多定位為“就業型”、“應用型”人才,這些人才的特質為:基礎牢、技能強、素質高,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方面做出了相當多的貢獻,地方高校在此類人才的培養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嘗試與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在當前眾創時代的背景下,培養基礎牢、技能強、素質高、能創新的“創新創業型”人才,無疑是地方高校全新的使命與課題。在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一些地方高校的現實情況是,創業教育的軟硬件設施相對匱乏,可借鑒的經驗不足,沒有摸索出相對成熟的模式與方法,一些有限的、“摸著石頭過河”式的嘗試并未見到明顯的效果。地方高校的創業教育短時間內難以融入全新的人才培養目標,創業教育的發展愿景遠未實現。
(三)一些地方高校創業教育體系不健全的困境。
現階段,地方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仍處于探索階段。首先,創業教育學科建設不完善,沒有將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目標真正落到實處,細化為課程設置。表現為課程內容陳舊單調,難以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在創業實踐方面更是淺嘗輒止;創業教育第二課堂形式單一,效果不明顯;創業教育沒有和專業教育有機結合,沒有成功地融入專業教育。其次,在師資配備方面,由于創業教育是新興交叉學科,又具有很強的實操性,因此教師在具備淵博知識的同時,還必須具備豐富的創業實戰經驗。然而,當下某些地方高校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嚴重匱乏且多為兼職教師,在知識結構與實踐經驗方面均無法滿足大學生的實際創業需求,難以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幫扶指導。再次,在創業教育管理機制和評價機制的構建問題上,一些地方高校各部門之間獨立運轉、缺乏互聯互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校內創新創業資源的匯聚和整合,導致無法建立集教學、管理、評價于一體的、科學完善的體制機制。
(四)一些地方高校創業教育資源整合的困境。
當下地方高校“講座式”、“活動式”的創業教育管理較散亂,造成主管專業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教務部門囿于高校管理體制的束縛,對內無法整合相關職能部門和各院系的資源,將創業教育融入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納入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致使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第二課堂、實習實訓的融合在短期內難以實現。對外地方高校多年封閉式辦學的積習使對外合作辦學的進展舉步維艱。在整合外界創業教育資源方面,一些地方高校首先缺乏對政策、資本、技術、人脈、市場等多種要素的準確把握、充分調研和持續跟蹤分析;其次缺乏基于信息、資源共用和利益共享原則下的校企交流合作的多元渠道;再次沒有建立起政、校、行、企共同參與、四位一體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因此,地方高校創業教育的轉型發展迫在眉睫。
二、地方高校創業教育轉型發展的對策
(一)以崗位創業為導向,樹立“大創業觀”。
眾創時代地方高校創業教育的轉型,首先要從理念革新開始,地方高校需摒棄以往“單純培養創業者”的教育理念,著眼于全局,以崗位創業為導向,樹立“大創業觀”。對于大學生而言,由于受到技術、資本、人脈等多方條件的制約,成功創業的比例低。因此,地方高校創業教育轉型首先要突破傳統教育理念的禁錮,以“崗位創業者”為首要培養目標,注重強化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將創業教育與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聯系起來,與個人的成長成才聯系起來,與個體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聯系起來,既可立足于崗位創新又可著眼于成功創業。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大創業觀”教育,可豐富創業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提升創業教育的層次和內涵,進而在地方高校厚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精神土壤。
(二)以滿足地方需求為導向,構建“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目標。
地方高校應認清當前時代發展趨勢和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逐步構建“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目標體系。中國經濟轉型最大的障礙是創新型人才的缺乏,地方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更急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人才。而地方高校則承擔著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基層創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務。因此,地方高校應明確基礎牢、技能強、素質高、能創新的人才培養目標,將辦學定位于培養為區域經濟服務,以應用技能、基礎能力為主,同時具備創新創業潛能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地方高校應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目標,將創新創業作為一個新的模塊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使創新創業教育在地方高校全程化、全員化、常態化,潛移默化地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思維、創業精神及能力,使大學生勇于嘗試、勇于創新、勇于實踐,讓“學霸”逐漸轉變為“精英”。
(三)以教學為主渠道,構建創新創業教育新體系。
1.構建融入式創業教育教學體系
地方高校應嘗試構建融入式教學體系,將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將創業元素有機融入專業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首先,在第一課堂,著力開發兼具可操作性和應用性的校本創業教材,將區域創業文化與各專業課程深度結合,打造具備區域特色的個性化創業課程;立足專業教育實際,啟發學生將專業知識與創新創業活動結合起來,重點關注專業的應用價值,開展高層次的創新創業實踐。其次,地方高校要努力將創業教育融入第二課堂。一要以創業大賽、創業社團等各類創新創業活動為契機,有針對性地吸引專業教師參與指導。二要依托專業建設創業教育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直接的、便利的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實踐應用的場所。三要鼓勵學生依托專業特長開展創業項目,切實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科技含量。鼓勵創業團隊組建模擬公司或注冊實體公司,進行創業實戰演練,從組建團隊到獲取風投、從管理運營到整合資源,全程配備創業導師跟蹤、指導、幫扶。
2.建設專兼結合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
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是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第一資源,建設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是在目前創業教育師資匱乏的情況下地方高校較為合理的考量,同時滿足學生對研究型師資和經驗型師資的雙重要求,更好地促進創業教育的發展。在內培方面,地方高校必須樹立一種國際視野和市場視野,通過專題培訓、深入企業掛職鍛煉、鼓勵創業、科技成果轉化等多種方式強化教師理論到實踐的轉換能力,以促進“本土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再提高。在外引方面,重點吸納既具備相當學術背景又有創業實戰經驗的人,兼職從事創業教育教學與科研工作,所引人才必須熟悉企業管理運營、市場運作模式,具有產業思維的同時還必須具備良好的教育思維。如邀請創業成功人士、知名企業家、風投人士兼任高校創業導師,組建互補型創業導師團隊。在發揮本土教師作用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打造一支專兼結合的創業教育教學與實踐指導團隊。
3.建立科學完善的創業教育管理機制、評價機制
地方高校創業教育轉型的有效實施離不開科學、完善的管理機制和評價機制的保障。地方高校需整合校內人、財、物、載體平臺等教育資源,構建完善的管理機制和評價機制。首先需加強創業教育的組織管理。地方高校應成立專門的創業教育組織管理機構,負責開設與管理創業教育課程、設計與組織創新創業活動,負責與創業教育相關的校企交流合作及創業實體的運營與管理等。其次,要構建常態化的教學評價機制。地方高校應著力加強對創業教育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評價,構建動態的創業教育教學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制定具體的評價實施方案和詳細的評價標準等相關規章制度,由地方高校的教務部門和各院系共同組織實施,借助學生評教、學校評教、教師評學等方式,及時反饋并發現創業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妥善應對,從而保障創業教育的質量,推動創業教育的轉型發展。
(四)培育高校創業文化與密切政校企合作。
首先,地方高校創業教育轉型發展的第一要務是形成獨特的創業文化,并在整個校園中保持這種創業文化的內化、傳承與更新。地方高校應努力促使創新、創業活動的不斷涌現和持續發展,使創新創業作為一種底蘊與傳統融入地方高校的核心文化。可結合學科、產業和資源優勢,建立一批具備地域特色的“高校眾創空間”,并給予資金、政策和技術上的扶持,形成校園文化與地域文化互融互動的特色創業教育,為地方高校創業團隊和企業的成長提供持續動力。其次,在眾創時代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創業教育的轉型發展需建立多元主體協同推進的全新格局。地方高校、政府、企業之間要形成互助共享的創業教育參與機制,搭建多方聯動的創業教育實踐平臺。高校可充分利用國家政策,積極利用社會力量,加強與屬地政府、民間資本的合作共建,集聚創業優惠政策和服務,共同促進政策、資源、技術、人脈、市場等要素持續融合,共同為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轉型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李月云,凌峰.地方本科院校創業教育轉型發展模式探析[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5(5):104-108.
[2]黃兆信,劉燕楠.眾創時代高校如何革新創業教育[J].教育發展研究,2015(11):41-46.
[3]荊彥麗,何云峰.“眾創”時代的創業教育機遇、困境及破解[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5(7):69-72.
基金項目: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課題“眾創時代地方高校創業教育轉型策略研究”(項目編號:JG16EB027)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