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述琴
摘 要:加強檔案管理,推動財政事業科學發展。本文結合保康財政檔案管理中的做法及其進展情況做一些介紹,就加強財政檔案管理進行共同探索。
關鍵詞:財政檔案;加強管理;推動發展
財政檔案是財政管理活動形成的原始記錄,是財政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護國家利益和保持歷史真實面貌的重要基礎性工作。近年來,保康縣財政局在省、市、縣檔案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不斷加大檔案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整合檔案信息資源,創新檔案服務機制,推進檔案管理規范化、電子化、現代化,全面提升檔案科學管理水平,積極為財政事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服務發揮了重要作用。系統檔案管理全部達到省級檔案管理標準,走在了全縣乃至全市的前列。
1 領導重視是搞好檔案工作的關鍵
領導重視是檔案管理以及落實各項具體措施必不可少的首要條件。保康縣財政局歷屆領導班子非常重視檔案工作,把檔案管理納入工作計劃和發展規劃,納入分管領導和檔案員的崗位職責范圍,每年實行百分考核,檔案經費納入單位經費預算,全力保障檔案工作的正常開展。鄉鎮財政檔案管理納入綜合考核,局機關綜合檔案室負責對鄉鎮財政檔案業務指導,提出管理實施意見。由于領導重視,分工明確,責任到位,各種硬件設施齊全,檔案設備配置有了質的飛躍,為檔案保管利用創造了良好條件。
“財政工作關系到全縣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和未來,財政檔案不但給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也是一個地方財政經濟發展、成長、走向成功的歷史見證,我們要從對歷史和未來負責的高度認識檔案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提高全縣財政系統檔案管理水平,以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財政局長對檔案工作如是要求,全縣財政干部自上而下形成“人人重視、個個參與、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使檔案管理工作一年一個新臺階。
2 人才培養是搞好檔案工作的根基
檔案人員業務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檔案管理工作的好壞。為提高檔案人員的整體素質,縣財政局精先配備學檔案專業的為檔案員,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按照“收集完整、整理規范、管理科學、高效利用”的要求舉辦檔案培訓班,邀請檔案局專家進行現場指導,解答疑難問題,并組織財政系統檔案人員參加省、市、縣檔案局主辦的業務培訓和經驗交流,組織檔案人員外出學習其他單位檔案管理的先進經驗,與他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增強駕馭本職工作的能力,使他們在檔案管理工作中做到得心應手。同時,結合財政部門檔案特點,每兩年舉辦一次崗位練兵,全系統通報表彰,有力地促進檔案人員愛學習、愛鉆研的風氣形成,為搞好檔案工作奠定了人才支撐。
3 完善制度是搞好檔案工作的保障
根據檔案目標管理的要求,縣財政局在貫徹落實各項檔案管理制度的基礎上,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完善了《文書處理制度》、《檔案查借閱制度》、《檔案鑒定銷毀制度》等十三個制度,制定《保康縣財政局關于修訂機關文件材料分類方案、歸檔范圍、保管期限表》和《關于鄉鎮財政所文件材料“三合一”制度》,每三年進行一次修訂,對促進檔案管理上臺階起到了穩固作用。制度建立健全后,重在抓落實。一是建立以局綜合檔案室為中心的檔案管理網絡。綜合檔案室發揮指導、協調、管理職能,及時總結檔案工作的成績和經驗,指導局機關和鄉鎮所的檔案管理,通報檔案工作存在的差距,督促各類文件材料歸檔,局機關各股室和鄉鎮所全力配合形成上下聯動的有機整體。二是加大年度檔案目標考核力度,確保目標任務的全面落實。以嚴密的制度規范檔案操作程序,保證檔案質量,做到各種類別、各種載體的檔案集中統一管理,從立卷歸檔到保管統計,從檔案利用到鑒定銷毀,從檔案移交到獎懲處罰等每個環節都有據可依,為規范、高效地開展檔案工作有了制度保障。
4 收集整理是搞好檔案工作的要件
收集是檔案工作的第一要件。收集文件的多少,文件價值的大小,將直接影響現行文件的利用率。收集的文件材料不僅包括收發的紅頭文件,還包括在依法行政、依法理財等活動中形成的各種統計、文書資料。縣財政局嚴格按照《湖北省機關檔案工作目標管理考評標準》進行檔案的收集整理,做到不缺不漏不損及時歸檔,認真落實“十有”,絲絲銜接,環環相扣,不出紕漏,保證各種文件資料的收集齊全。截止2014年底,局機關室藏總量達到1.8萬卷(枚、盤),其中:文書檔案共14515件,會計檔案8591卷,實物檔案640件(枚),聲像檔案48盒,電子檔案586盤,基建檔案11卷,設備檔案8卷,資料2160卷,機讀目錄8362條,掃描幅面60000余幅。所屬11個鄉鎮財政所室藏總量達到25807卷(枚、盤),掃描幅面35000余幅。從源頭上保證室藏資源,為社會各界提供了豐富檔案信息。
5 創先爭優是搞好檔案工作的動力
檔案管理是一項永恒的事業,只有不斷的爭創,才能使這個永恒的事業得到活力和動力。為此,他們成立了檔案管理創建領導小組,創建辦公室設局辦公室,具體負責組織實施。檔案管理形成由分管領導掛帥,辦公室主任主抓,檔案管理員親自抓,兼職檔案員配合抓的格局,為爭創檔案管理目標奠定了組織保證。1990年,局機關檔案管理在全縣率先達到省一級標準,所屬16個鄉鎮財政所1995年全部達到省二級標準,檔案工作和檔案管理人員多次被上級授予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由于全系統干部職工對檔案創建活動的認識進一步提高,思想高度統一,極大地調動干部職工的工作熱情,為順利開展高標準的檔案管理堅實了基礎。2008年在上級財政部門和各級檔案業務主管部門的親切指導下,他們以檔案管理上等級為目標,以創建為手段,大力推進檔案規范化、科學化和現代化建設,不斷加大機關檔案和系統檔案的創建力度,以爭創省特級促進財政業務的發展,在財政業務發展中,全面提升機關檔案管理水平。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全體財政干部的辛勤努力,年底順利通過省特級驗收。2009年所屬11個鄉鎮財政所全部通過省一級驗收。檔案創建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保康縣財政系統在檔案創建的大道上越走越寬、越走越廣、越走越遠。
6 發揮效益是搞好檔案工作的目的
檔案是一個單位文化儲存的主要形式,是單位形象的綜合反映。收集整理、歸類檔案和全文現代化管理的目的在于利用。為有效開發利用檔案信息資源,提高服務財政工作的效率,保康縣財政局狠抓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編寫案卷目錄、歸檔文件目錄、資料目錄等檢索工具,便于平時查找利用。二是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在微機上分年度建立文書檔案,提高檔案的利用效率。三是根據檔案資料開展編研工作。為最大限度發揮檔案作用,充分發揮室藏檔案的功能,組織編寫全宗介紹、組織沿革、大事記、年鑒、財政志、專題匯集、財政業務基礎數據匯編等材料達100多萬字。四是積極主動為社會各界提供服務。1990年以來,為社會各界提供檔案2000多次,查找檔案2000多次,為財政內部提供檔案3500多次,查找檔案3500多次,在服務中體現檔案價值,在價值中服務和推動全縣財政工作的科學、協調發展。
注:參考本單位2014年檔案庫存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