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正確理解“四種形態”深刻含義,準確把握運用“四種形態”,以堅強的黨性和責任擔當,改變過去的慣性思維和傳統做法,把對干部的嚴管厚愛體現在日常管理上,體現在抓早抓小上、體現在寬嚴相濟上,體現在治本目標上,正確把握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真正把“兩個責任”落到實處。
關鍵詞:監督執紀“四種形態” 深刻理解 正確運用
2015年9月24日至26日,王岐山在福建調研并召開座談會時強調,發揮黨的核心作用,落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組織紀律,要運用好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即黨內關系要正?;u和自我批評要經常開展,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要成為大多數;對嚴重違紀的重處分、作出重大職務調整應當是少數;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只能是極極少數。
一、正確理解“四種形態”深刻含義
“四種形態”看似平實,卻含義深遠,體現了我們黨對管黨治黨規律的深刻把握。它通過層層設防,把全面從嚴體現在破紀之初直至立案審查之后的全過程,目的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真正體現對黨員的嚴管厚愛。道理如此明確,但當前一些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對此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其中最有市場的便是反腐“拐點論”。這種論調宣稱,“四種形態”的實踐,預示著反腐“拐點”來臨,意味著反腐轉向、節奏放緩、力度減弱。還有干部把“四種形態”視為“擋箭牌”,認為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就是要用批評教育代替組織處理或紀律處分;讓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成為大多數,就是要用黨紀輕處分代替重處分,用紀律處分代替移送司法。 這些理解完全是錯誤的,和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深刻含義是背道而馳的。
(一)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是實現反腐倡廉標本兼治的有效措施。把握運用“四種形態”,是落實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的明確要求。各級黨組織和紀檢組織,要切實履行“兩個責任”,強化監督管理,嚴格執行和維護黨的紀律,落實制度在先,堅挺紀律在前,用制度和紀律管住黨員干部;對觸及紀律或法律紅線者,要嚴肅處理,使抱有僥幸心理、敢于以身試紀試法者逐漸減少,能夠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的成為極少數或極極少數。
(二)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絕不意味著對腐敗分子高舉輕放。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絕不意味著反腐轉向、放緩節奏、力度減弱,更不是要對腐敗分子以紀代法、高舉輕放。要改變的,不是腐敗分子的結局,而是其墮落的軌跡。凸顯的是對違紀行為“零容忍”理念,拓展了監督執紀的新思路,體現了全面、從嚴、依規治黨和關口前移的新要求。對違規違紀人員,要及時發現,嚴肅處理,而且越往后執紀越嚴;對違法犯罪的腐敗分子,堅決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治,絕不姑息。
(三)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真正體現了對黨員干部的關心愛護。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目的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改變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階下囚”的狀況。“好同志”到“階下囚”,不是一天兩天,而是經過數年的時間跨度,思想行為由松懈失范到垮塌脫韁,先破紀再破法,小錯終成大禍;也并非自由落體運動,不少人都有過彷徨、糾結、后怕的心路歷程,遺憾的是沒有在緊要關頭受到關鍵的“大喝一聲”、“猛擊一掌”,使其警醒。多次的蒙混過關或者“高舉輕放”,讓一些干部越來越無所戒懼,最終墜入谷底。把握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織密紀律之網,把紀律和規矩挺在法律前面,在法律底線之上設置多道防線,防止小缺點變成大錯誤,攔截從違紀走向違法,體現了對黨員干部的真心關愛。
二、把握運用“四種形態”存在主要問題和原因分析
只有做到早發現、早教育、早查處,才能有效防止小錯釀成大錯、小案變成大案,才能真正把 “四種形態”落到實處。在實際工作中發現,監督執紀問責過程中把握運用“四種形態”存在如下問題:
1.機制不夠健全。一是早發現不夠。不少黨員干部在實施違紀行為時往往存在僥幸心理,認為自己屬于小問題,還有人比自己更惡劣,抓腐敗總會有漏網之魚。因此,如何發現和掌握這些小問題就成為抓早抓小的關鍵。在現實當中,由于輕微違紀問題早發現的機制尚不夠健全,使得不少違紀行為沒能及時被發現,這部分違紀分子成為事實中的“漏網之魚”。二是早提醒不足。教育在前,預防在先是抓早抓小的精髓。做好教育預防工作,變事后問責為事前勸戒,變被動查處為主動防范,才能真正起到抓早抓小的作用。在現實當中,由于主觀或者客觀原因,使得辦案人員教育提醒工作不到位,沒能及時扯扯袖子,對輕微違紀行為沒能及時加以制止。三是早查處不嚴。紀檢監察機關查辦腐敗案件要求“有案必查、有腐必懲”,要大案小案一起抓, “抓早抓小”作為具體工作方法,不是專辦小案,更不是以防代懲。個別單位紀委注重防范和化解廉政風險,對輕微違紀行為也能及時提醒,但在糾正和查處環節明顯“偏軟”,這種以防代懲的做法使得反腐倡廉工作停在了終點線前。
2.力度不夠統一。一是重視程度不夠。一些單位黨組織和負責人只求大案要案不在本單位發生,對一些不正之風和輕微違紀問題重視不夠,奉行“好人主義”,不能及時抓早抓小。二是受不良風氣影響。個別單位紀委“抓早抓小”受到說情風影響,不能做到從嚴執紀。三是辦案精力有限。部分紀檢監察干部工作變動較頻繁,多數人員從事紀檢監察工作時間短,業務不熟;部分紀檢監察干部兼職多,能參與辦案人員少,這樣導致對于輕微違紀案件則分身乏術,有的會擱置或匆匆了結。
3.能力素質不濟。“抓早抓小”強調早發現、早揭露、早解決,相比查辦重大違紀違法案件,對辦案人員在發現問題線索、教育提醒、快查快結等能力素質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教育提醒方面,要求辦案人員具有較好的心理學等知識儲備和較強的談話突破技巧,從現有紀檢監察干部隊伍現狀來看,這方面的能力素質尚有欠缺。
三、正確把握運用“四種形態”的思路舉措
筆者認為,如何正確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應該以堅強的黨性和責任擔當,改變過去的慣性思維和傳統做法,要結合中原油田紀檢監察工作實際,把對干部的嚴管厚愛體現在日常管理上,體現在抓早抓小上、體現在寬嚴相濟上,體現在治本目標上,對號入座,對癥下藥,才能正確把握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真正把“兩個責任”落到實處。
(一)護“森林”,強化教育提醒。
1.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通過黨委中心組學習、開設網絡課堂,舉辦名家大講堂、專題報告會,主要領導上黨課等形式,學習黨的基本理論、方針和政策,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引導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
2.開展黨紀法規教育。圍繞學習貫徹《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集團公司《職工違紀違規行為處分規定》、中原油田《關于嚴重違反生產經營管理規定的處理辦法》和普法教育,通過舉辦專題輔導、組織法制宣講、參觀教育基地、旁聽法院庭審等形式,深入開展黨紀法規宣傳教育。以油田近年來發生的違規違紀違法案例為主要內容,定期開展警示教育,剖析發案原因和危害,以案明紀、以案說法,增強警示教育效果。
3.加強廉潔風險防控。深入推進廉潔風險防控工作,運用油田廉潔風險防控預警系統,加強自我預警、組織預警和風險苗頭預警處置;把黨員干部思想和行為上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消除于萌芽狀態,防止走上錯誤道路;使有風險苗頭的黨員干部及時受到預警處置,防止釀成大錯。
4.分層面開展談話提醒。一是“高標準”談話,要求黨員對照《準則》提出的“四個必須、”“八條規范”要求,通過談心談話進行正面倡導、立德向善;二是開展“巡查式”談話,在蹲點調研、參加會議、座談交流等日常監督中,從政治、思想、履行職責、工作作風等方面,隨時隨地作出提醒;三是開展“有反映”約談,對群眾有議論、有舉報的黨員干部,由紀檢監察部門進行約談提醒。
5.規范正常組織生活。嚴格落實 “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和民主評議黨員制度,嚴格黨員管理和監督,確保黨組織生活正常化。通過正常組織生活隨時提醒告誡,對發現的缺點和不足,做到不遷就、不縱容,及時敲打、不留情面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讓紅臉出汗、咬耳扯袖成為常態。
(二)正“歪樹”,堅持抓早抓小。
1.充分發揮監管合力。完善效能監察、審計、法律合同、內控、財務稽核“五位一體”管控機制,加大巡視、審計、效能監察的監督力度。堅持每季度召開一次反腐倡廉聯席會議,定期通報情況,明確責任分工,研究解決問題,完善信息溝通、線索共享、協作辦案等機制,為前移執紀關口、形成監督合力奠定基礎。加強與油區司法機關協作聯系,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及時掌握問題線索,有效預防和處置違紀違法問題。
2.深化巡視監督工作。堅持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導向,切實發揮黨委巡視、業務監督專項巡視和業務公開網上巡視“三位一體”的巡視合力作用,推進巡視監督全覆蓋。黨委巡視緊盯重點人、重點事和重點問題;業務監督專項巡視注重圍繞重點環節查找漏洞和不足,強化問題整改;網上巡視充分利用業務公開信息資源優勢,推動重點業務陽光操作、規范運行。
3.精準效能監察監督。效能監察融入生產經營管理,選題立項科學,督導監察精細,查找問題精準、問責追責到位。緊緊圍繞生產經營管理的關鍵環節、重大工程、重點領域開展監察,監督企業管理者履職盡責全過程,針對發現的經營管理、干部履職等方面的問題,提出監察建議,督促整改提高,規范管理秩序,充分發揮效能監察管理的再管理、監督的再監督作用。
4.線索全覆蓋“零”暫存。按照動態清理、分類規范、處置得當的原則,對問題線索集中管理,以紀律為尺子,認真研究分析,分類處置,不貪大棄小,不擱置線索,做到“零”暫存、全處理,防止線索失管、失控、“養案”等問題,切實貫徹有信必辦、有違必究、有案必查、有腐必懲的要求。
5.用足用好函詢談話。對反映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一般性問題或輕微違紀行為線索,盡量采用函詢、談話方式,由被反映人如實說明情況并予以整改。加大函詢、談話答復問題和整改情況的核查力度,不如實說明或者不按要求整改問題的要嚴肅處理;欺騙組織、對抗組織調查構成立案審查條件的堅決立案,從嚴處理并予以通報。
(三)治“病樹”,堅持多措并舉。
1.加大線索初核力度。對反映具體、指向明確的問題線索,扎實做好初核;在執紀辦案、巡視、審計、效能監察等專項工作中發現的問題,深挖細查、決不放過。加大初核了結線索審核力度,從嚴把關,發現疑點、事實不清、證據不實、程序不合法、手續不完備的決不放過,切實提高初核質量和效率。
2.正確處理好“大多數”。對較輕或輕微違紀行為,絕不能因問題小、危害小就不聞不問、不查不糾,或網開一面、下不為例,根據違紀行為的性質、情節及造成的后果,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黨內法規及時作出黨紀輕處分或組織處理,防止小錯變成大錯。把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問題,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后、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后、“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后仍然頂風違紀的行為作為紀律審查的“主戰場”,使黨紀輕處分或組織處理成為“大多數”。
3.轉變執紀審理方式。聚焦審理違紀問題,用黨章和黨規黨紀衡量違紀行為,嚴格落實執紀審理“二十四字”方針。在審核事實、證據的基礎上,加強對條規適用和處理方式的審核。探索輕處分案件和責任追究問題適用簡易程序的審理工作機制,重點加強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油田實施細則問題的審核,確保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準確適用。
(四)拔“爛樹”,嚴肅懲處腐敗。
1.明確審查重點。對嚴重違紀的,快查快結嚴處,提高紀律審查效率。重點查處黨的十八大后不收手、不收斂,問題線索反映集中、群眾反映強烈,現在重要崗位可能還要提拔使用的黨員干部;查處發生在工程建設、物資采購、招標投標等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腐敗案件;查處違反黨的紀律、企業生產經營管理規定的案件。
2.強化震懾作用。對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紀律處分已達不到懲戒目的腐敗分子,必須依紀依法嚴肅查處、施以重典,決不姑息、決不手軟,在嚴肅追究紀律責任的同時,堅決及時將涉嫌違法犯罪問題及線索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置,及時清除干部隊伍中的“毒瘤”,純潔黨員干部隊伍。
3.做好紀法銜接。突出查違紀,在調查報告、審理報告等相關文書中,體現紀律思維,將違紀行為按照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等“六大紀律”分類表述,用紀律語言描述違紀行為,體現紀律審查特色。對于違法問題,按照紀法分開的精神,在對違紀行為進行表述的基礎上,表述違法問題,體現紀在法前、紀法分開,紀嚴于法,做好紀法銜接。
作者簡介
吳玉琴(1974-),女,中共黨員,政工師,中原油田采油氣工程服務中心紀檢監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