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學技術對于競技體育是一把“雙刃劍”,它既給當代競技體育的發展帶來福祉,促進了競技體育的蓬勃發展,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不利影響。本文力圖從多角度、辯證地分析科技進步對于競技體育的影響,并提出處理這一矛盾關系的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科技;競技體育
有人認為,“沒有科技進步就沒有奧林匹克運動的今天”,但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于競技體育的不利影響也在逐步顯現,科學技術對于競技體育有哪些影響?我們應如何處理科技發展對于競技體育的關系?對于這些問題的回答,對于當下不斷融入科技因素的競技體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相關概念的界定
1.1 科技的概念
社會上習慣于把科學和技術連在一起,統稱為“科技”。實際二者既有密切聯系,又有重要區別。科學解決理論問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科學要解決的問題,是發現自然界中確鑿的事實與現象之間的關系,并建立理論把事實與現象聯系起來;技術的任務則是把科學的成果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去。科學主要是和未知的領域打交道,其進展,尤其是重大的突破,是難以預料的;技術是在相對成熟的領域內工作,可以做比較準確的規劃。科學技術就其生產和發展過程而言,是一種社會活動,是由生產決定的;就其內容屬性而言,科學技術是一種生產實踐經驗和社會意識的結晶,就其實際的功能而言,科學技術是以知識形態為特征的“一般社會生產力和“直接生產力。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文的討論的內容中,對于科技的范圍并不是廣義的概念,這樣難免會有指代不明的嫌疑,而是與競技體育相關并可以應用到競技體育中的各項科技。
1.2 競技體育的概念
競技體育是指在全面發展身體,最大限度地挖掘和發揮人(個人或群體)在體力、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潛力的基礎上,以攀登運動技術高峰和創造優異運動成績為主要目的的一種運動活動過程。競技體育作為體育運動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看似只與少數專業主體相關,實則卻是體育中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在當下全民健身的大環境下,競技體育日益成為群眾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競技體育目標在于盡可能的將人的運動能力開發到最大程度,這既是對人生理上的挑戰,也是對心理上的挑戰。競技體育具有專業化的特點,規則明確,同時有著明顯的競爭性和對抗性。但在競技體育背后卻不僅是運動員個體能力的對抗,經濟政治等等各種力量都在場下角力。如今,各國際主體都否認政治對奧運會競賽等國際性賽事的影響。但不可避免的,運動員大部分以國家名義參與賽事,體育競技還是和政治有著難以割舍的關系。
2 科技在競技體育中的應用與影響
2.1 科技對于競技體育的積極影響
2.1.1 科技對于人體科學的應用
首先,運用科技進行競技體育運動員選材對于競技體育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教練員及相關主體可以綜合運用遺傳學、生物學和心理學等領域的科學技術成果,結合不同運動的自身特點,有預見性的選拔運動員。我國80年代是選材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快速發展階段,從1980年開始,我國逐步制定了田徑、游泳、體操、排球、足球優秀運動員的形態、素質、機能、心理方面的選材評定標準,并發現了通過X、Y染色體預測臂長及頭型,從而預測今后的身高;通過對第二性征、骨齡、發育期高潮持續時間及其相互關系的研究,可預測青少年發育潛在能力的大小,為發現有前途的青少年提供科學依據,提高了選材成功率。其次,生物力學等通過高速攝像機應用于競技體育分析技術動作,有利于改進技術,促進競技運動自身技術發展。此外,如醫學科技、營養學等應用于運動員訓練及康復等,有利于營養攝入、避免受傷以及受傷后身體機能的恢復,確保運動參與主體的身體狀況。
2.1.2 科技對于運動訓練的作用
競技體育水平提高的關鍵因素就是運動技術和方式的創新。運動技術的創新是體育科技活動的組成部分之一。其中,新技術的形成需要教練員、運動員、科研人員和管理者的全面參與。體育科技的進步在極大程度上是依靠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隨著高新技術手段的廣泛運用于運動訓練,極大地提高了運動訓練的科學化水平,也促進運動技術的不斷創新。現在, 以系統論、控制論和信息論為指導,以計算機為手段的現代科學訓練方法,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到訓練實踐中:教練員、運動員和科研人員應用計算機,分析訓練方式、編制訓練計劃、監測訓練過程、分析技術缺陷,突破了傳統的訓練概念,最大限度地發揮運動員的潛能。正是科學化的訓練使運動員不斷突破“傳統觀念上的身體極限”。當代運動員的比賽成績,成為心理學家、醫學家、營養學家、生物力學家和材料檢驗學家共同產生的集合效應的結果。
2.1.3 科技促進競技體育裝備設施的進步
如今,運動員競技比賽成績不斷取得新突破,其中一個廣為人知的原因便是新材料在運動裝備中的廣泛運用。近年來,材料科學發展迅速,材料科學的新產品,恰恰是促進運動成績的提高的原因之一。例如,現在的合成橡膠鋪造的“塔當”、“雪科當”、“斯泡當”等新型跑道;撐桿跳的撐竿從竹竿到今天的炭素纖維桿,成績提高了1.33米;體操技巧等項目的技術動作發生的巨大變化則應該歸功于各種體操器械的發明和創造。
2.1.4 科技應用保證了競技體育的管理和判罰
競技體育由于其自身的競賽性特點,其結果必須保證公平、公正、公開,科技的創新為競技運動的這一點保駕護航。大多數競技體育項目競賽中的各種賽果都要經過記錄員和裁判員的處理和評判,而因為其實況和運動的特點很多是超出肉眼判斷范圍的,比如網球“鷹眼”技術的應用使判罰難題迎刃而解。另一方面通過科學技術測量出來的數據,更具有可操作性,確保了判罰的公平與準確。
2.1.5 科技促進了競技體育的傳播
隨著網絡、電視轉播技術的發展使競技體育走進了每個家庭,使全球的億萬觀眾都能及時而全面地了解競技體育,從關注進而演變為參與競技活動,為競技體育的蓬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圍。這種良好的氛圍又促使更多的人參加到競技活動中,極大地提高了體育后備人才的儲備,為競技體育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大眾基礎。另外,視頻技術的發展,可以將競技體育比賽保存為珍貴的歷史資料,供后人直觀地進行研究、對比。電視直播也促使運動員端正自己的道德規范,形成良好的比賽氛圍,為競技體育的良性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2.2 科技對于競技體育的消極影響
2.2.1 科技發展導致人在競技體育中的主體地位弱化,異化競技體育
由于現代競技體育的水平越來越高,提高運動成績的難度越來越大,特別是在“科技奧運”的環境下,人們普遍認為對競技體育比賽結果起著決定性影響力的因素已經開始由人的潛能、技術轉向了對高科技的占有程度。如果技術控制了人及其活動過程,科技體育、科技奧運也走向了自己的反面。進一步來說,科技在競技體育中無限延伸,使得人類自我的價值被科技所忽視,并由此造成了種種人文困境的發生,當科技發展越成熟,人文困境表現得就越突出.體育科技的發展使人類原來建構的東西——體現人類不斷進取的精神和超越自我的理念——受到了嚴重的破壞,這種破壞是以人們將體育價值目標轉向為超越人體運動極限,并最終轉向為打破量化的記錄和獲得優勝為基本內涵的價值目標,從而使得體育越來越只注重對功利性結果“勝利”的追求,而忽視或遺忘其原本承載的價值,弱化人的主體地位,異化競技體育。國際泳聯在2010年禁止使用非自然紡織物制作的游泳衣就是源于層出不窮的“高科技泳衣”如“鯊魚皮”,“高科技泳衣”使運動員與運動員的主體地位顛倒,運動員的技術和能力不是左右泳池的主體,而“高科技”泳衣卻成為了賽場的主角,這種現象的出現時競技體育的魅力大大減弱,威脅了競技體育中人的主體地位。
2.2.2 科技發展破壞了競技體育的公平競賽精神
在上文中的第一點已經談到了,科技發展使得科學技術在競技體育中威脅人的主體地位,在競賽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了在重大國際賽事和奧運會上取勝,世界體育強國都力爭運用高新科技材料來應用于競賽運動員以期取得更好成績。但現實中,不同國家、地區由于社會、經濟基礎的差異性,所擁有的高科技前提非常不均衡,高科技對各國競技體育的支撐力度出現了很大的差異。經濟和社會基礎好的發達國家其競技體育普遍較好,而發展中國家甚至不發達國家的整體競技體育實力往往受到很大的制約。此種情況下,競技體育的比賽長此以往會論文經濟實力的對抗,競技體育變成“經濟體育”,背離了競技體育的本身價值,公平競賽難以實現。
2.2.3 科技發展導致興奮劑的使用
興奮劑在體育競賽的運用已不是新聞,興奮劑在競技體育中使用實質上也是對上面公平競賽精神的違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導致運動醫學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和藥物的廣泛應用,利用醫學方法和藥物來提高運動員機體的運動能力、監控運動量的大小和幫助消除疲勞。顯然,興奮劑不僅是運動員違反職業道德而采取不正當競爭手段的惡果,也危害運動員的身體健康。近年興奮劑品種不斷增多,隨著檢測技術的提高,人們能夠檢測出來的興奮劑的數量也越來越多,目前國際奧委會規定的禁用藥物已達100多種。但是,隨著運動醫學的高速發展,基因興奮劑的出現,使人們增加了反興奮劑的難度,一般的尿檢和血檢均無法有效查出;基因興奮劑是指通過改良遺傳學成份來使機體產生更多激素、蛋白或其它天然物質,從而增進運動能力。其是隨著基因治療技術的發展而誕生的,與普通基因治療的不同在于將服務對象,從患者變成了健康的職業運動員。因此,競技體育將面臨基因興奮劑嚴峻挑戰。
科技發展在促進競技體育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由此導致競技體育的理念已經開始有異化的傾向。在高科技不斷影響著競技體育發展的今天,更需要重拾競技體育的核心價值,回歸體育精神的本質。
3 如何處理科技發展與競技體育的關系
上述競技體育中高科技應用帶來的不利影響令人擔憂,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面對體育科技不斷發展、體育與科技融合的趨勢,我們更多的是應該期待怎樣避免競技體育受制于高科技的統治。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人應該在競技體育中發揮主體作用,人文精神以及公平競賽等精神是競技體育的根本價值,要確保科技發展影響競技體育是在體育道德倫理的框架下。
3.1 強化人在競技體育中的主體地位。
人是科技的主體,也是競技體育中的主體,體育的最終落腳點是對人的價值關懷,是一門關心人的學問,偏離了人的目的, 科技與體育的結合最終必將損害人的根本利益。如果在競技比賽中,人們看到的是運動員主體作用的隱退,取而代之走進的是一個物的世界,那么競技體育將失去其存在的合理辯護點。可見,重塑競技體育中的人本主義,堅持發展競技運動中的“以人為本”,將有力確保競技體育始終為人的全面健康發展所服務。國際泳聯的“高科技泳衣”禁令,終結了泳衣對于泳池的支配,使游泳運動回歸運動員純粹的競爭,是強化人在競技體育中主體地位的有力措施。
3.2 建立競技體育道德評價機制
競技體育道德評價是人們根據一定的道德準則,運用相應的方式,對競技體育主體的實踐行為進行善惡性質的判斷,是形成體育道德風尚和個人道德品質的重要道德活動。評價的主體可以是運動員、教練員和裁判,也可以是其他社會成員,即可進行自我評價,也可進行他人評價。在道德評價的過程中,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則,既要看競技體育主體的參賽的目的是什么,而且還要看其使用的手段是什么,只有目的和手段都合乎道德了,體育行為才是正當合理的。體育道德的評價標準應立足于體育發展的歷史必然性,符合社會和國家的整體利益,實現相對性與決定性、主觀性與客觀性、具體性和歷史性的統一。如,團體合作、普遍正義、貴生、公平競爭等倫理準則應成為基本的倫理評價標準。體育道德評價的方法主要是通過內心信念、傳統習俗和社會輿論等。
3.3 促進競技體育科技發展成果共享
競技體育的各參與主體,存在國家地區之間經濟、政治和文化等等差異,競技體育中最新科技對不同主體的應用有巨大差異,為了確保公平競賽的實現,各主體應當在相同的客觀情況下進行比賽,因此,在競技體育領域內,為了彌補客觀差異,應突破固有的民族主義思想的限制,作為一種公共資源從而實現共享,確保競技體育實質公平的實現,是競技體育回歸到各主體生理心理的比拼,而非科技背后的經濟對決。
4 結語
科學技術應用于競技體育中就猶如一把“雙刃劍”,在帶給競技體育巨大進步的同時,卻由于人類行為的操作不當,使競技體育陷入了背離其本身價值的困境。我們要辯證地去看待競技體育與科學技術之間的關系,既要看到科技對競技體育的積極作用,也要看到對競技體育的消極影響,合理處理好科技進步與競技體育的關系,確保競技體育的長久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鐵:《淺析科學技術與競技體育》,載《科技論壇》,2013年第23期。
[2]沈克印:《體育科技與體育倫理理性整合的支點——由高科技泳衣引發的倫理思考》,載《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年7月,第8頁。
[3]徐偉:《科技在競技體育中的角色規范》,載《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1年10月。
[4]馬琳:《當代競技體育中的科技倫理問題探究》,載《山東體育科技》,2014年第2期。
[5]袁金龍:《高科技泳衣應用于競技體育的倫理之爭》,載《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6月。
[6]黃彩虹:《論競技體育中高科技應用的負效應——由高科技泳衣競賽引發的思考》,載《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1年2月。
[7]阿英噶:《科技進步對競技體育影響的辯證觀》,載《體育文化導刊》,2006年第9期。
注釋
1.參見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7%91%E5%AD%A6%E6%8A%80%E6%9C%AF/3348043?fr=aladdin&fromid;=662906&fromtitle;=%E7%A7%91%E6%8A%80,最后訪問于2018年1月15日。
2.盧元稹:《體育社會學(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200-201頁。
3.李鐵:《淺析科學技術與競技體育》,載《科技論壇》,2013年第23期,第264頁。
4.滕建宇:《科技在競技體育中運用的反思》,載《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8期,第590-591頁。
5.李鐵:《淺析科學技術與競技體育》,載《科技論壇》,2013年第23期,第265頁。
6.阿英噶:《科技進步對競技體育影響的辯證觀》,載《體育文化導刊》,2006年第9期,第24頁。
7.阿英噶:《科技進步對競技體育影響的辯證觀》,載《體育文化導刊》,2006年第9期,第25頁。
8. 金玉華:《現代科技與競技體育關系剖析》,載《上海電機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第75-77頁。
9.袁金龍:《高科技泳衣應用于競技體育的倫理之爭》,載《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6月,第90頁。
10.黃彩虹:《論競技體育中高科技應用的負效應——由高科技泳衣競賽引發的思考》,載《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1年2月,第39頁。
11.參見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B4%E5%A5%8B%E5%89%82/754439?fr=aladdin,最后訪問時間2018年1月15日。
12.徐偉:《科技在競技體育中的角色規范》,載《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1年10月,第77頁。
13.沈克印:《體育科技與體育倫理理性整合的支點——由高科技泳衣引發的倫理思考》,載《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年7月,第8頁。
14.劉煜:《競技體育所面臨的道德風險及其化解——對競技體育中科技應用的倫理反思》,載《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年9月,第41頁。
作者簡介
楊正(1994-),男,漢族,河北省,學生,在讀研究生,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北京市海淀區,100088,研究方向體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