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斌
[摘 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創設寬松和諧的習作環境,使作文教學趣味化、真實化、個性化,符合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作文要寫得真實,觀察必須準確;作文要寫得具體,詞匯必須豐富;作文要寫得深刻,立意必須新穎。本文主要從創設情景、豐富詞匯、培養興趣三個方面談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一些做法,與大家交流。
[關鍵詞]情景;詞匯;興趣;靈感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作文,反映的是一個學生語文知識的綜合能力。一個作文水平差的學生,語文成績是不會優秀的,相反,一個作文能力強的學生,其語文成績是不會差的。在作文教學中,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和共享資源,創設寬松和諧的習作環境,使作文教學趣味化、真實化、個性化,符合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鼓勵學生揚起智慧的風帆,在創作的海洋中盡情馳騁。那么,在初中作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呢?這里,我結合自己幾十年初中作文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做法與體會,與同行交流。
一、創設教學情景,注重仔細觀察
觀察事物以及事物的變化規律,能夠使學生獲得寫作的感性材料。中學生由于年齡小,知識底子薄,興趣、愛好、個性和經驗等諸多方面參差不齊,認識事物也不統一,往往對事物的觀察比較膚淺、粗糙、不具體、不詳細、不深入,僅僅局限于表面現象。這就要求教師多引導,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經常讓學生觀察周圍發生的事情,留意身邊的人和事。家鄉的發展變化,學校的新人新事,社會上的傳統美德,現實生活方面的諸多現象等,從多角度去觀察。如觀察人物的外貌,就要注意人物的特征,以動作神態推測人物的心理活動;觀察景物,就要注意景物的狀態,景色特點以及季節的交替變化,四季冷暖等,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和創新意識,鼓勵學生勇于實踐,善于觀察思考,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放到一個嶄新的位置。促使學生積極、熱情、主動地觀察,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為寫作做好準備。
在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展示自己的能力,對學生的情感激勵有促進作用。例如,一次,學校組織開展了“走進大自然”的實踐活動。我指導學生觀察體味哪些景物反映了春天的氣息,體現了春天的特征。學生通過實際觀察,感受到春風春雨對萬物的滋潤,看到麥苗返青,樹木發芽,燕子回歸等一系列自然現象,感知了春天的特征。通過集體交流,師生互動,創設情景,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拓寬了學生智力發展空間,為寫好作文提供了依據。地球是美麗的,世界是多彩的,我們時時刻刻都在這里生活、學習和工作,在無比豐美的風景里,時刻用自己飽滿的熱情和真摯的情感去認真的書寫對自然和世界的熱愛和贊美,是多么愜意的事情呢?!
二、指導豐富詞匯,奠定寫作基礎
詞匯是構成文章的必須材料,在寫作過程中,學生的詞匯豐富了,語言流暢了,所表達的意思也就完整、明白了。語言表達能力加強,作文水平就會相應提高。為了豐富學生的詞匯,給學生創造自己學習和實踐的機會。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小本子,把課內外學到的好詞佳句、名言警句、諺語、歇后語以及文章中的精美句段摘錄下來,每周安排時間讓學生朗讀自己收集到的材料。這樣,既檢查了學生的收集情況,又督促了學生自覺學習,也給總是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經過長期堅持,學生積累了豐富的詞語,對言簡意豐、形神兼備、蘊涵哲理的詞語句子,我讓學生分類整理,熟讀成誦,以便作文時信手拈來。教學實踐證明,語文棵教學不僅要重視學生對全篇課文的理解,而且要注意詞語的積累。把含義深刻、學生接觸少又不易理解的詞語,讓學生聯系課文內容去體會,理解才是真諦。在平時教學中,我經常讓學生反復朗讀,利用工具書、師生互動等形式,加強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并把學到的詞語運用到寫作實踐中,提升學生知識潛能,豐富學生寫作知識。
三、培養寫作興趣,激發創作靈感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研究表明:“興趣是探索的一種動力和成功的誘因。”學生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比較敏感,特別是對直觀、生動可感、圖文并茂、畫面豐富多彩的課文特別注意。在教學過程中,我既遵循傳統的教學方式,啟發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又采取現代信息技術,創設獨有的開闊的學習活動環境,以便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觀察、思維、實踐的機會,促使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引發他們思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葉圣陶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大至大千世界,小到家庭學校,許多事情都會撥動他們的心弦,占領他們的生活領域。為了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讓學生把眼光放遠,從課堂延伸到家庭社會、日常生活,使作文社會化。在教學實踐活動中,鼓勵學生堅持寫日記,記錄周圍的人和事,其內容靈活多樣,可以寫自己和別人的事情,學校內部的新鮮事,也可以寫家庭和社會上發生的各種事。對日記的內容、篇幅和形式都不作限制,完全由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來確定,使學生置身于社會之中,觀察社會上的真、善、美,分辨生活中的是與非,學會思考,從觀察中獲取知識和素材。在教學中,經常為學生創設情景,擬定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內容讓他們練習。我還利用黑板報開辟了“小作者”、“心里話”、“校園內外”等欄目,讓學生暢所欲言,既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又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知識,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另外,對思路清晰、立意獨特、內容充實的習作,我常常推薦到學校的刊物“小記者”和“姜苗文學社”上發表,為學生展示自己創造了一個平臺,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和靈感。
實踐證明,在初中作文教學中,作文要寫的真實,觀察必須準確;作文要寫得具體,詞匯必須豐富;作文要寫得深刻,立意必須新穎。作文教學不僅要打破以往教學手段的僵化局面,而且要多元化的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勤于動腦,善于思考,細心觀察,積累詞匯,培養情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自覺、自愿、自如地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真實地展現出來,在潛移默化中達到開闊視野,發展思維,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