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階段的化學知識,含有極高的邏輯思維性,難度較大,整體的知識內容主線包含元素化合物、基礎理論、物質結構,還含有大量的化學原理、基本概念以及具體的實驗操作等,關于知識的記憶是高中生學習的重難點。而 “反思型化學日記”則是通過堅持寫化學日記的方式,幫助學生提高對化學學習認知的態度及自我規劃、檢測、監控后的自我反思。通過“反思型化學日記”,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能幫助學生優化整合所學到的化學知識,其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學習日記的具體內容包含:當天所學習化學知識的主要內容以及學習的重難點、根據所學的相關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構建自己的認知體系、列出目前學習過程中仍存在的知識疑惑點、對容易混淆和出錯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突破一個知識點后進行學習效果反饋,等等,如表1中所選取的學生日記情況。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出現的學習漏洞,往往會影響學生認知結構的建構,影響后續知識的學習。因此,教師在每次測試后都要引導學生對測試中的錯題和疑惑點進行分析,回顧自己的解題思路,認真推敲每一步的邏輯依據,找出并總結錯誤的原因所在,從中汲取經驗教訓,然后進行思路對比,融會貫通知識關節點,找到正確的答案。通過這個過程,可以逐步促進學生形成自我認知以及總結解題思維經驗的習慣。

表1 學生反思型日記評價方案
如學生在進行完 “氧族元素”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時,對于比較繁雜的硫的單質及化合內容,可以把硫的化合價數軸作為主線,把氧化還原反應作為指導理論,對信息進行歸納和整理,總結出如圖1的知識網:

圖1
進行這一步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在學完新的知識點后,能夠根據自我構建的化學認知結構了解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查漏補缺的一個過程,可以幫助學生找到知識結構的薄弱之處,加強知識建構,這個過程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自我檢查和調節能力,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1.對新知識點的反思和總結。教師每次講完一節新知識都要引導學生進行如下工作:(1)根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建構出自己的知識結構圖;(2)總結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重難點知識;(3)及時進行課后練習,并把做錯的地方記錄在錯題本上,分析錯誤原因、總結正確的解題思路并進行詳細標注;(4)制定復習計劃和復習目標。
2.對整節課的反思、總結。教師可以在下課前預留5~7分鐘時間,讓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內容以及課堂上的學習活動進行簡單的總結,總結的內容具體可以參照:(1)通過這節課我從中學到了什么新知識;(2)現在還有什么知識疑點;(3)不理解的知識接下來應該怎么處理;(4)最感興趣的知識點是什么;(5)對教師的教學活動及方法有什么建議,等等。
通過這個環節,目的是讓學生逐漸養成學習一節新課后,及時對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進行自我再認知,疑點反思、優化知識結構、了解學習任務、擬定學習計劃的反思習慣,進而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提高學習效率。
在此次課題中,特意從高二年級的理科實驗班與對照班各選了25名化學成績處于平均狀態的學生,分別命名為 “實驗小組”與 “對照小組”,在實驗過程中,“實驗小組”的學生都是按照上述步驟實施的“反思型化學日記”;“對照小組”的學生則不做任何要求。表1是以學期和學年制定的測試結果差異表。

表1 實驗小組與對照小組化學成績差異表
從表1所反映的結果可以看出,實施了 “反思型化學日記”的實驗小組與未實施的對照小組之間的成績差異十分明顯。
此外,還以學生自己對成績的 “主觀評估”與“客觀分數”之差,測評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學生成績的 “主觀評估”與 “客觀分數”差異表
從表2所呈現的結果可以看出,實驗小組的自我評估水平相較于對照小組而言準確率更高,說明實驗小組的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以及對于知識的掌握水平,這就是 “反思型化學日記”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滲透而起到作用的結果。
通過觀察實驗小組和對照小組的實驗結果差距發現,實施了 “反思型化學日記”的學生不僅對化學知識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性也較強,他們還學會了如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及進度,有效地提高了化學學習效率。